辟谣:草莓农药多?都是激素泡大的?怎么选草莓好吃又安全?

每到一种农产品集中上市时,总有伤农谣言出现,最近正值草莓集中上市前后,网络上又出现了不少关于草莓和农药的谣言。

比如这两位:

辟谣:草莓农药多?都是激素泡大的?怎么选草莓好吃又安全?

谣言

事实真的如此吗?让我们来正确认识一下,

草莓和农药那点事

❶关于用药,草莓本身病害少,一般白粉病和 灰霉病常见,而这两种病害,苗期做好预防、棚室的温湿度管理到位,挂果后很少出现,那就更少用药了。

特别是用蜜蜂传粉的,对很多药剂敏感,如果用了,蜂箱就只有蜜蜂尸体了;

辟谣:草莓农药多?都是激素泡大的?怎么选草莓好吃又安全?

蜜蜂传粉-蜜蜂对很多农药敏感

温湿度的管理得当,避免湿度80%以上,这两种病害就基本很少很少发生了。

所以这一点的结论是:如果你能在大棚里看到蜜蜂忙着传粉授精,棚内又不是太潮湿,尽管放心采摘,这个棚现在基本上没农药什么事。

辟谣:草莓农药多?都是激素泡大的?怎么选草莓好吃又安全?

生物防治

另外,现在更多有责任心、长远做事的种植户,会更多考虑生物措施、生物制剂等防治,通过以菌治菌、天敌防治等方式,替代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如:

苦参碱(苦参植物的提取物)防治蚜虫;

苏云金杆菌防治斜纹夜蛾;

金龟子黑土蜂、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等防治金龟子、蛴螬;

捕食螨防治螨虫红蜘蛛;

木霉菌、丁香酚等防治灰霉病、

枯草芽孢杆菌防治白粉病等。

可以说,目前化学农药的防治已经不是全部。

而且就是出现了局部病害,种植户也宁可拔除病株,避免病害传播影响产量,而不会在挂果期打药影响了蜜蜂。

所以说,草莓上病害少、所以用药少,而用化学农药的更少,不可能是"农药泡大",或者“离开农药就活不了”。这点希望大家能做个明白人。

口味口感上,农产品的口感如何,首先和品种最有关系,一般追求产量的常规欧美系口感一般,日系口感好一些,所以种植上如果是供应商超或加工厂,一般以追求产量的为主,做采摘主要以追求口感品质的品种为主;

辟谣:草莓农药多?都是激素泡大的?怎么选草莓好吃又安全?

口味以日系品种最佳

其次和种植环境比如温差导致的糖分积累有关,适当拉大白天与夜间的温差,口感相对就好,哈密瓜也是这种原理。

第三就是营养元素是否全面有关,偏施氮磷钾化肥的口感生涩,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充足则口感好。

辟谣:草莓农药多?都是激素泡大的?怎么选草莓好吃又安全?

所以这段的结论是:草莓口感,首挑品种,其次选择采摘前几天是晴天的日子(光合作用正常,有机物质积累的好),而且开春前,昼夜温差大的时期,采摘的口感最佳

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激素泡大的?“)膨大素。

不排除一些追求产量的使用激素,但是调节剂本身是农业部合法登记使用的,证明安全可用。而如果种植户过量使用了膨大作用的药剂,要么与同品种相比草莓畸形、过大、口味寡淡等,也很容易识别。(但畸形并非都是由于激素原因,也有天气影响传粉受精和花芽分化等原因,需区别对待)

其次,植物激素也不同于动物激素,作用机理不同。这里常见的一般只是促进植物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动物喝了也不会膨大2倍或避孕。

且从使用到发挥作用有时间过程,加上自然流失和降解,剂量已经微乎其微。

当前更多的是通过氨基酸、海藻酸类这些天然产物,通过促进作物自身内部产生调节作用促进生长(很多人见到种植户喷药误以为喷农药,其实主要是通过叶面喷施补充养分)。安全性更高,很多种植户会以此替代激素。

如果实在有这方面的担心,采摘正常个头或偏小个头的草莓吃就可以了。

辟谣:草莓农药多?都是激素泡大的?怎么选草莓好吃又安全?

所以,第3段的结论是,当前植物激素使用的现象并不普遍,也符合安全要求,更不必担心吃了膨大或避孕,采摘正常大小的草莓即可。

所以咱们的结论就是:草莓用药很少很少,激素也并不普遍大可放心,挑选采摘口感好的草莓:首选日系品种,个头适中,可以在天气晴好的几天后采摘,昼夜温差大,品质更佳。

辟谣:草莓农药多?都是激素泡大的?怎么选草莓好吃又安全?

草莓种植户

谣言伤农,每每到农产品集中上市时节,就有这样那样的谣言,最终消费者错失新鲜果蔬,农民辛苦打了水漂,造谣者博了眼球,增加了流量。

谣言止于智者,希望大家都能做个明白的消费者。

#谣言收割机#三农辟谣 #谷丰计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