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星鏈將跳過5G直接進入6G嗎?

網上人生5歡天喜地


星鏈只能作為5G的補充,主要原因是城市人口密度決定的數據流量,完全靠星鏈是不夠的。而且全世界低軌道排布1萬到4萬顆衛星是個很誇張的想法。何況數據是雙向的,手機要直接向衛星發送數據,體積就要比現在的大。


山石嶙嶙


不太可能。


三好生活


這段時間關於埃隆馬斯克的星鏈計劃傳的紛紛揚揚,一度被美粉捧為美國強大的又一里程碑,並藉此貶低和打壓我國正在推進的5G計劃,霧裡看花,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作為一個半桶水,我也來湊熱鬧扒一扒這其中的蹊蹺。

要說6G我們先來聊聊5G,眾所周知,5G替代4G,主要基於其三大技術優勢:高帶寬、低時延和廣連接,基於這三大優勢,使得5G可以在個人消費領域和產業互聯網領域迸發出豐富的應用場景,諸如無人駕駛、高清直播、遠程醫療、智慧消防、無人工廠等等。那麼美國的6G既然比咱們的5G好,那一定有其過人之處,帶寬更高,時延更低,連接數更多,或者還有其他獨門絕技,那麼我們來看看馬斯克的星鏈計劃能實現麼?

先來看高帶寬,根據香農定理,傳輸速率越高,需要的信道帶寬和信噪比就越高,隨之而來的設備功耗也越高,現有的5G基站相比4G基站功耗就抬升了不少,那麼按照星鏈計劃,全球1萬多個衛星要替換目前全球數百萬個基站,覆蓋全球幾十億人的上網,平均一個衛星基站要覆蓋服務幾十萬個用戶,每個衛星基站的功耗足以讓其燒成一個個巨大的鍋爐,那麼請問如何給這樣的衛星提供穩定大功率電源?靠其自身的太陽能電板麼?還是馬斯克已經提前實現了微型核聚變?

再來看低時延,為了實現諸如無人駕駛這樣低時延的應用場景需求,5G在靠近基站側部署大量邊緣雲計算,主要考慮到儘可能縮短信號傳輸距離,從而實現毫秒級的響應需求。那麼衛星通信,由於受限於衛星通信的天地折返距離,即便是近地軌道的衛星傳輸也高達上千公里,相比地面基站的傳輸時延要大很多,預計最低時延不低於是十毫秒級,那麼這樣的星鏈6G又有啥用?只能用來看電視麼?這個和之前架個鍋看衛星頻道有啥區別?

最後看廣連接,為了實現萬物互聯,目前5G採用了低功耗的NB技術,可以使得一個物聯網終端模組電池續航最多5年以上,基於這種低功耗模式,可以廣泛應用於電錶、水錶和地磁等場景。如果換成衛星基站,先不說一個衛星基站能否支撐百萬數量的物聯網連接需求,物聯網終端模組需要更大功率連接到上千公里外的衛星,不知道終端的電池能支撐多久(根據我們手機GPS經驗,只要打開GPS連接,手機電池耗電量明顯提升)?難不成像共享電瓶車一樣,每天都有人來換電池?那麼網絡維護成本將及其高昂,這樣的萬物互聯的意義又何在?

除了以上所列的技術限制,還有諸如衛星基站的日常維護如何完成,難不成還得組建一隻太空宇航員搶修隊?或者更簡單點,壞了就扔掉,那屆時這麼太空垃圾誰來清理?

或許有人說我不該用現有的技術來框死技術狂人馬斯克,馬斯克是一個敢於實現天才構想的牛人,但讓我們扒去其光環看看馬斯克這些年那些天才構想的結局:真空管速磁懸浮超級高鐵好像現在沒人提了吧,移民火星全球招募志願者計劃似乎也沒有聲音了,除了造電動車相對靠譜些但那也不是他一個人在做,這次的星鏈計劃似乎又讓我們聞到了熟悉的味道:對,就是2G時代那個半途而廢的銥星計劃,就是當年號稱通過發射77顆衛星可以在全球任何角落(包括沙漠中)實現打電話的銥星計劃,最後衛星還沒發完,銥星公司就倒閉了。

當然,以馬斯克的智商,不可能不知道星鏈計劃的技術缺陷,既然他敢於大張旗鼓這樣造勢,一定有其目的,但絕不是用於打造6G網絡。推測目的一:虛張聲勢,隔山打牛。眾所周知,目前美國全球打壓華為5G,最根本原因是它搞不了啊,在移動通信領域,4G時代美國就落伍了,到了5G就更是幾乎成了看客,眼看中國在5G獨領風騷,那心裡叫一個急啊,除了通過行政手段阻止華為5G,還有就是極力唱衰它,所以此時拋出一個高大上的星鏈計劃,目的就是演給不明就裡的人看:5G落後啦,6G都出來了,你們費那麼老大勁,花鉅額投資搭建網絡到時候還沒開始運營就過時了,從而干擾華為的全球5G推進計劃。

推測目的二: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近年來美國一直在推進其太空計劃,但苦於囊中羞澀,更多的是將其太空項目打包給私人公司完成,不排除馬斯克星鏈計劃就是美國太空計劃的一部分。由於近地軌道屬於稀缺資源,向來奉行誰先佔誰使用的原則,所以馬斯克短時間發送大量廉價近地軌道衛星,有佔座嫌疑,與各位大學期間上選修課前扔一堆舊書搶座位一樣異曲同工。目的在於干擾他國太空發展,擠佔有限太空資源。

以上或許才是美國造勢星鏈計劃的真實目的!所以當你有幸在夜幕中看到一串排列整齊的星星當空而過,請不要再驚呼美帝制造核心科技之類,因為那只是演給你看的煙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