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家乡活着活着就成了“外乡人“

你在家乡活着活着就成了“外乡人“

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

以前,有户籍管着,你出生在哪里,就在哪里,不能随便流动。那时国家将居民区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种不同户籍,规定了对人口出生、死亡、迁入、迁出”社会变动”等事项的管制办法,从农村迁往集镇,集镇迁往城市有着非常严格的限制。

后来,实行居民身份证制度,小城镇户籍逐步放开,人口开始流动。

你在家乡活着活着就成了“外乡人“

再后来,国家出台了城市暂住人口管理规定,对小城镇人口的管理不再实行计划指标管理。到了本世纪初,国家更是实行了新型户籍制度的改革,引导非农产业和农村人口有序向中小城市和建制镇的转移,我国的人口就快速流动起来。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从农村到集镇,从小城市到大城市,从西部到东部,从北方到南方,浩浩荡荡,空前绝后。

你在家乡活着活着就成了“外乡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指出,2017年我国的流动人口总量为2.44亿人。

不知不觉间,我们的周围已被外乡人占满。你上街买菜,菜贩是外乡人。你出去就餐,饭店老板是外乡人。你乘公交车,司机是外乡人。你去医院看病,医护人员是外乡人。你们单位里也净是外乡人,坐下来开会,讲的都是普通话,你当地的方言却成了“少数民族”语言。

小区里更是住满了外乡人。那天,我数了数我们这栋楼的住户,发觉二十四家里,只有自己是本地人,其余都是从农村上来的,而且很多人来自同一个地方。而我们家前面那栋楼上,则住着很多东北过来的人。

你在家乡活着活着就成了“外乡人“

农村人喜欢种菜。在家前屋后种上各式瓜果蔬菜,没事就互相交流,并悄悄笑话我们这些城里人不懂过日子,只知道种花。

东北人喜欢收拾庭院,把栅栏尽可能地向外扩,扩到连小车都能停在院子里。

他们各自操着乡音,以地域为范围,组成一个一个的小圈子,谈论各自的话题。没事的时候,农村的几个大妈会聚在一起打打小麻将,东北的几个爷们会在院子里喝酒吃烧烤。

你在家乡活着活着就成了“外乡人“

我是没帮没派“无组织”的人。偶尔在小区里遇到个讲本地话的人,就像他乡遇故人似的,不管认识不认识,立即上前拉呱起来,过过讲家乡话的瘾。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来自小城镇和中小城市的人口为寻求就业和发展机会参与到城与城流动的进程中。

咪蒙在《我们为什么离开家乡去大城市》中说,“离开家乡去大城市,是为了更好的回来。”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我们这个苏北小城镇,来此发展的多是山东等地的人员,而我们本地人则去了苏南,苏南的人去了省城,省城的人去了北上广,北上广的人则出了国。

你在家乡活着活着就成了“外乡人“

而我们却留在了家乡,拿着不多不少的工资,过着不咸不淡的日子。我们看着我们的家乡一点点变了样。楼越长越高,小巷越来越少,人越来越多,熟悉的面孔越来越少,城市越来越吵杂,空气越来越浑浊。家乡,已不是你小时候熟悉的那个小镇了。

外乡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操控了整个城市的命脉。就拿我们小区来说吧,门口清一色的摊点全被外乡人包了:卖蔬菜、水果、粮食、海鲜、小吃、花草等等,还有各色饭店、理发店、美容店、超市、培训班、“小课桌”、幼儿园等等,真的是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你在家乡活着活着就成了“外乡人“

你发觉,你在这个小镇已经找不到“主人”的感觉了。单位里你这个本地人并不占什么优势,提拔的都是外乡人。社会上生意做的好的都是外乡人,小区里住豪宅、开豪车的也是外乡人。街上大声说话,遇到纠纷耍横硬气的更是外乡人。

你有点茫然,在这个最熟悉的地方,你陌生了,在这个最硬气的地方,你胆怯了。在家乡,你过着过着怎么就成了一个外乡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