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家鄉活著活著就成了“外鄉人“

你在家鄉活著活著就成了“外鄉人“

俗話說,“樹挪死,人挪活”。

以前,有戶籍管著,你出生在哪裡,就在哪裡,不能隨便流動。那時國家將居民區分為“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兩種不同戶籍,規定了對人口出生、死亡、遷入、遷出”社會變動”等事項的管制辦法,從農村遷往集鎮,集鎮遷往城市有著非常嚴格的限制。

後來,實行居民身份證制度,小城鎮戶籍逐步放開,人口開始流動。

你在家鄉活著活著就成了“外鄉人“

再後來,國家出臺了城市暫住人口管理規定,對小城鎮人口的管理不再實行計劃指標管理。到了本世紀初,國家更是實行了新型戶籍制度的改革,引導非農產業和農村人口有序向中小城市和建制鎮的轉移,我國的人口就快速流動起來。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國開始了大規模的人口遷移,從農村到集鎮,從小城市到大城市,從西部到東部,從北方到南方,浩浩蕩蕩,空前絕後。

你在家鄉活著活著就成了“外鄉人“

國家衛生健康委發佈的《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指出,2017年我國的流動人口總量為2.44億人。

不知不覺間,我們的周圍已被外鄉人佔滿。你上街買菜,菜販是外鄉人。你出去就餐,飯店老闆是外鄉人。你乘公交車,司機是外鄉人。你去醫院看病,醫護人員是外鄉人。你們單位裡也淨是外鄉人,坐下來開會,講的都是普通話,你當地的方言卻成了“少數民族”語言。

小區裡更是住滿了外鄉人。那天,我數了數我們這棟樓的住戶,發覺二十四家裡,只有自己是本地人,其餘都是從農村上來的,而且很多人來自同一個地方。而我們家前面那棟樓上,則住著很多東北過來的人。

你在家鄉活著活著就成了“外鄉人“

農村人喜歡種菜。在家前屋後種上各式瓜果蔬菜,沒事就互相交流,並悄悄笑話我們這些城裡人不懂過日子,只知道種花。

東北人喜歡收拾庭院,把柵欄儘可能地向外擴,擴到連小車都能停在院子裡。

他們各自操著鄉音,以地域為範圍,組成一個一個的小圈子,談論各自的話題。沒事的時候,農村的幾個大媽會聚在一起打打小麻將,東北的幾個爺們會在院子裡喝酒吃燒烤。

你在家鄉活著活著就成了“外鄉人“

我是沒幫沒派“無組織”的人。偶爾在小區裡遇到個講本地話的人,就像他鄉遇故人似的,不管認識不認識,立即上前拉呱起來,過過講家鄉話的癮。

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來自小城鎮和中小城市的人口為尋求就業和發展機會參與到城與城流動的進程中。

咪蒙在《我們為什麼離開家鄉去大城市》中說,“離開家鄉去大城市,是為了更好的回來。”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我們這個蘇北小城鎮,來此發展的多是山東等地的人員,而我們本地人則去了蘇南,蘇南的人去了省城,省城的人去了北上廣,北上廣的人則出了國。

你在家鄉活著活著就成了“外鄉人“

而我們卻留在了家鄉,拿著不多不少的工資,過著不鹹不淡的日子。我們看著我們的家鄉一點點變了樣。樓越長越高,小巷越來越少,人越來越多,熟悉的面孔越來越少,城市越來越吵雜,空氣越來越渾濁。家鄉,已不是你小時候熟悉的那個小鎮了。

外鄉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操控了整個城市的命脈。就拿我們小區來說吧,門口清一色的攤點全被外鄉人包了:賣蔬菜、水果、糧食、海鮮、小吃、花草等等,還有各色飯店、理髮店、美容店、超市、培訓班、“小課桌”、幼兒園等等,真的是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你在家鄉活著活著就成了“外鄉人“

你發覺,你在這個小鎮已經找不到“主人”的感覺了。單位裡你這個本地人並不佔什麼優勢,提拔的都是外鄉人。社會上生意做的好的都是外鄉人,小區裡住豪宅、開豪車的也是外鄉人。街上大聲說話,遇到糾紛耍橫硬氣的更是外鄉人。

你有點茫然,在這個最熟悉的地方,你陌生了,在這個最硬氣的地方,你膽怯了。在家鄉,你過著過著怎麼就成了一個外鄉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