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最佳短片系列|沉默的孩子:無聲世界下聾童的孤獨和渴望


奧斯卡最佳短片系列|沉默的孩子:無聲世界下聾童的孤獨和渴望

《沉默的孩子》是一個關於聾童的二十分鐘故事,曾獲2018年第90屆奧斯卡最佳真人短片。故事講述了一個四歲的聾童女孩莉比因天生殘疾,又沒有得到父母合適的照顧,漸漸出現一些情緒和行為問題。她不能融入周圍的生活,別人也理解不了她,導致莉比一直獨自生活在自己孤獨安靜的世界裡。直到社工喬安娜的出現,讓她漸漸發生了改變。然而好景不長,母親中斷了莉比的手語學習。喬安娜和莉比最終被迫分離……

奧斯卡最佳短片系列|沉默的孩子:無聲世界下聾童的孤獨和渴望

無聲的世界究竟是怎樣的?

倘若有一天,我們突然失去了聽覺,會不會茫然失措,甚至崩潰無助?

沒有親身體驗過這樣的生活,恐怕你真的很難想象其中的困苦。《沉默的孩子》正是一部聚焦聾人兒童的短片,它將視線轉向了這些容易被人忽視又極度孤獨沉默的孩童。他們需要關愛,更需要被人正確的引導學習。然而家庭成員的忽視,周圍很多人的不理解,都讓這些孩子逐漸封閉自己的內心,沉浸在孤獨的世界裡再也不肯出來。今日,我將從這部短片著手分析聾童面臨的現狀、困境和突圍。

奧斯卡最佳短片系列|沉默的孩子:無聲世界下聾童的孤獨和渴望

現狀:狹小的自我世界

90%的聾孩子生下來能聽見他們的父母,超過78%的聾孩子進入主流學校而沒有專家幫助。

由於過去在特殊學校隔離式的教育方式,導致孩子們普遍遠離主流人群,出現對社會認知度低,難以融入周圍環境的情況。因此,融合教育開始興起,希望聾童能通過與正常孩童的接觸,逐漸融入到主流社會。然而,這看似進步的教育模式仍出現了許多問題。言語不通,理解力低下,這讓普通學校的聾童甚至比以往更孤獨。

奧斯卡最佳短片系列|沉默的孩子:無聲世界下聾童的孤獨和渴望

電影中的小女孩莉比就是處於這樣一個長期缺乏專家幫助的境況。無論在學校還是家裡,她都格外的孤單寂寞。周圍的普通人沒法理解她的行為,她自己更沒法融入到正常人的娛樂活動中。短片有一段視角處理得很棒。當莉比轉頭看向家人的時候,周圍的環境音瞬間被消除,只留下耳邊極其微弱的聲音顫動,預示著此時已進入莉比個人視角。她望著在餐桌上歡聲笑語的一家人,只能從他們蠕動的嘴唇裡讀出一些內容,卻完全不能參與其中。她被擯棄在家人之外,就像一個寄居者。

奧斯卡最佳短片系列|沉默的孩子:無聲世界下聾童的孤獨和渴望

莉比的世界是孤獨困惑又讓人焦躁不安的。小小年紀的她大概不明白自己為何和別人不一樣。在一路成長的過程中,她的所思所想,慾望和需求都沒法和別人準確的表達和交流。情緒得不到排解,行為又沒人進行正確引導,更加加劇了她孤僻的性格和奇怪的舉動。

目前社會中,像莉比一樣的聾童雖然身處主流學校,接受主流文化教育,但因缺乏專家的正確指引,不懂得如何更好地表達,遭到同學的嘲笑,反而不利於心理健康的發展。另外,唇語在學校並不是萬能的。它需要依託眼睛觀察理解才能完成。一旦對方背臉說話,聾童將再一次脫離在世界之外,被動受困於自我狹小的世界中,獨自困惑和不安。

奧斯卡最佳短片系列|沉默的孩子:無聲世界下聾童的孤獨和渴望

困境:家庭學校的選擇性忽視

有時候正是家庭學校的選擇性忽視,導致了聾人兒童逐漸形成了急躁、自卑、孤僻、冷漠、自私、多疑等不健全人格。

家庭和學校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顯得至關重要。它們將影響我們未來的一生。短片中的莉比雖然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卻並沒有享受到更多的疼愛。哥哥姐姐經常對她熟視無睹,母親也不理解她奇怪的行為舉止,而奶奶甚至質疑像她這樣的孩子以後是否能找到一份工作。連身邊的家人都對這些聾童帶有天然的偏見,這樣的未來又怎麼不令人堪憂?

而在學校,同一個教室,同一個群體,在莉比眼裡就好像被劃分為兩個世界,而她無形之中就被隔離在另一個世界。老師上課她聽不見,同學嬉鬧玩耍她不能參與。看似身處主流文化,實則早已不知不覺間被日益邊緣化。

奧斯卡最佳短片系列|沉默的孩子:無聲世界下聾童的孤獨和渴望

電影中有大量莉比在人群中的特寫鏡頭。稚嫩的臉上絲毫看不到屬於兒童的天真和歡樂。她托腮沉思的表情十分麻木,只偶爾會用一雙大眼睛凝視著周圍,試圖從別人的表情和嘴唇間理解些什麼。這些鏡頭表達非常細膩,深刻地體現了莉比在無聲世界裡的孤獨無助。

奧斯卡最佳短片系列|沉默的孩子:無聲世界下聾童的孤獨和渴望

這不是莉比一個人的窘境。現實社會中還有很多像莉比一樣的兒童受到了家庭和學校的忽視。聾人孩童因為喪失聽力,導致語言學習存在障礙,對外界事物的感知也會存在明顯缺陷。他們只能靠眼睛讀取信息,默默觀察,當他們用敏銳的洞察力感受到自己的不被接納時,就會產生自卑、退縮的行為。

對聾童的關愛不僅僅只讓他單方面地加入主流社會,更需要和周圍人進行互動。現在很多針對聾童融入主流學校教育的行為,其實都是十分表層化的。如果只是身在主流中,心卻被排斥在外,這樣的教育又有什麼實質的作用呢?聾童需要的是被看見,被理解,被真正關心和愛護。

奧斯卡最佳短片系列|沉默的孩子:無聲世界下聾童的孤獨和渴望

突圍:讓愛相互給予

聾不是一種學習障礙。有了正確的幫助,一個聾孩子可以和聽力正常的孩子做完全一樣的事情。

大量事實證明聾人也是可以正常學習和工作的。廣州無聲cake店的聾啞店員們就憑藉最純真甜美的笑容,細緻周到的服務贏得了顧客的尊重和喜愛。聾人只是身患殘疾,而並非智力有損。只要為他們提供合適的教育和專業的引導,同樣可以積極參與到社會創造中。而在前期成長階段,他們需要的是來自老師、家長更為耐心、專業的輔導和教育。

奧斯卡最佳短片系列|沉默的孩子:無聲世界下聾童的孤獨和渴望

愛是相互給予,是懂你、愛你和珍視你。

由於在家庭中長久地被忽視,莉比從來沒有得到過家庭應有的溫暖和關愛。而社工喬安娜的出現,就像一束光照亮了莉比原本灰色的世界。喬安娜耐心和她溝通,教她手語,帶她去公園餵鴨子,去泳池游泳,讓她學會更好地表達自我,更積極地感知世界。在喬安娜的關愛下,莉比明顯開朗多了,也會開始向家人主動地表達自己的需求。可見,莉比並非天生孤僻,更不是智力低下,而是從來都不懂得如何正確表達,用哪種適合的方式去學習。

奧斯卡最佳短片系列|沉默的孩子:無聲世界下聾童的孤獨和渴望

莉比和喬安娜的關係就好像美國盲人女作家海倫.凱勒和莎莉文老師之間的關係。莎莉文老師通過循循善誘的方式引導海倫學習。她讓海倫親近自然,通過手指的觸覺感知這個世界的面貌。海倫在她的引導下,逐漸克服失明和失聰的障礙,順利完成了學業。莎莉文老師將最珍貴的愛贈與了海倫,讓她帶著愛的種子傳播給所有需要幫助的人。所謂大愛無聲,說得就是像她們這樣的人。

喬安娜帶給莉比的愛同樣彌足珍貴。她對孩子的包容和豁達遠遠超過了莉比的家人。愛本身是最容易被感知的東西。聾童們的世界正是需要這樣的愛,引導他們走出自己狹小的封閉圈,用心感知周圍,用同樣的愛面對世界。

奧斯卡最佳短片系列|沉默的孩子:無聲世界下聾童的孤獨和渴望

儘管故事的過程很暖心,但結尾卻是悲劇收場。莉比最終被母親送到主流學校學習,和喬安娜被迫分離。兩人在學校的最後一面,互相用手語說出“我愛你”三個字,這一刻直擊人心。她們之間湧動的情感早已超越了普通的師生情,讓人忍不住淚目。

奧斯卡最佳短片系列|沉默的孩子:無聲世界下聾童的孤獨和渴望

導演通過悲劇的結局道出了目前社會對聾人的盲目和無知。家長的愚昧堅持,讓聾童失去專業輔導,遊離於主流學校的邊緣。故事中的莉比不是個例,而是千千萬萬聾童家庭的寫照。電影的主旨也是希望通過故事讓手語成為全球所有學校認可的語言,以此更好地幫助聾童學習成長,讓世人對他們多一份愛和包容。

奧斯卡最佳短片系列|沉默的孩子:無聲世界下聾童的孤獨和渴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