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禁衛軍中的俄羅斯人:以驍勇善戰著稱,卻只在天子腳下享福

整個大清朝歷經兩百多年,除去清晚期的腐朽不治之外,其他時間段還是非常霸氣的。特別是康熙當政時期,大清之權勢完全可用牛氣沖天來形容,就連以戰鬥民族自稱的俄羅斯人都來給他打工,做起了安保。這是怎麼回事呢?來一起了解下。

大清禁衛軍中的俄羅斯人:以驍勇善戰著稱,卻只在天子腳下享福

大清朝的俄羅斯禁衛軍,他們是怎麼來的?在大清朝又是個什麼地位?

眾所周知,大清入關是唯八旗子弟為重用對象的。雖然漢人滿天下,可重用與提升的機會真的並不普遍,如果在這方面找公平的話,那簡直就是與大清朝過不去了。

可在這樣的情況下,竟然還有外籍人員來分一杯羹,這就更讓漢人們心裡不能平衡了。但人家這批外援來頭甚大,以驍勇善戰著稱,康熙帝也不捨得白白浪費,所以寧願給他們相對高的規格,圈養於京內。

沒錯,這批外援就是來自戰鬥民族的俄羅斯人,他們不但善戰而且強悍,是真正馬背上的民族。那他們是如何來到中國,又甘願聽命於康熙帝手下的呢?

大清禁衛軍中的俄羅斯人:以驍勇善戰著稱,卻只在天子腳下享福

這可能就要從順治之時說起了,當時大清剛剛入主中原,沙俄勢力便開始不安分了,他們組織了一批哥薩克騎兵在黑龍江一帶進行活動。

後來,這批沙俄軍真的佔領了尼布楚地區,並且要求順治將此地界劃於他們。1660年,順治派出寧古塔軍隊,將這些人趕了出去。

可沙俄並不死心,真的是打退了又來,來了又去的膠著之狀,非常頑固地想要從中國大地佔一點便宜。康熙上位沒多久,他們便又一次到來,並且將雅克薩佔為己有。

當時康熙還小,而且內廷動亂,根本沒時間理他們,致使這批沙俄勢力於邊界存在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征戰噶爾丹時,沙俄軍認為可以趁機做大,從而惹惱了康熙,這才開始著手清剿。

1685年,康熙在好言相勸沒有作用的情況下,派遣彭春出征,並很快收復雅克薩。可問題是你前腳剛走,後面他又來了。康熙被他們氣得暴跳如雷,再次派人出去,直到將這股沙俄軍首領給做掉,沙俄方面才不得已前來求和。

大清禁衛軍中的俄羅斯人:以驍勇善戰著稱,卻只在天子腳下享福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大清與他們簽下了《尼布楚條約》。但也因為這場戰鬥,沙俄軍內的五十多名哥薩克騎兵自願歸降於大清。康熙念其能征善戰,於是將其編制進了八旗之內,為滿洲都統第四參領第十七佐領,又稱俄羅斯佐領,隸屬於鑲黃旗。

打開《欽定八旗通志》可以看到:第四參領第十七佐領,系康熙二十三年將尼布綽地方取來鄂羅斯三十一人及順治五年來歸之鄂羅斯伍朗格里、康熙七年來歸之鄂羅斯伊番等編為半個佐領,即以伍朗格里管理。後二次又取來鄂羅斯七十人,遂編為正佐領。

雖然說這批俄羅斯外援來了北京,其實那就是康熙做給外人看的懷柔之術,根本沒讓他們幹過什麼重要事,直接給安排在了老北京的胡家園衚衕,也就是今天的俄羅斯駐華使館所在地。

大清禁衛軍中的俄羅斯人:以驍勇善戰著稱,卻只在天子腳下享福

那些昔日服務於大清的俄羅斯人,他們生活得怎麼樣?現在是什麼身份呢?

事實上,這批人來到北京遠比生活在當年的俄羅斯邊境要強得多。他們不但被康熙編入了禁衛軍,有了獨立編制,還可以和大清朝死刑犯留下的遺孀進行婚配,這也就是說,這批馬上民族就此成了北京真正的守門人——當時他們專門駐守北京東直門。

而這些人結婚之後生下的孩子也有了一個另外的名稱,那就是阿爾巴津人。這些人有著中國戶口,也慢慢適應起中國的生活,連中國話也講得極溜。但他們被漢化了是真的,可宗教卻似乎從沒有變過,那就是東正教信徒,這一點是非常俄羅斯的。

大清禁衛軍中的俄羅斯人:以驍勇善戰著稱,卻只在天子腳下享福

對了,既然入駐了北京,成了中國的一員,他們的姓氏也就隨之變化了。那就是以自己的原姓為基礎,在諧音的基礎上進行改換漢姓。比如羅曼諾夫姓氏的人,就直接改為姓羅,而雅克甫列夫姓氏之人則改為姓姚。如此,何、杜、賀等姓氏都有這批外援人員後代的加入,直到今天,恐怕也難以將他們真正梳理出去了。

這批外援的發展速度雖然不是太快,但也呈穩定上升趨勢,至上世紀九十年代,據說北京的阿爾巴津人已經達到了1000位。俄羅斯方面對這批人似乎一直沒有遺忘,特別於1956年,此時還是蘇聯時期,專門撥款為他們建了集體宿舍,成為一個特別的小區。

當年康熙就是為了政治考慮,才將這批人留下來,沒想到他們在中國大地上開枝散葉,生活得竟然樂不思蜀了。想來這也是康熙所沒能想到的吧,主要是當時大清還對他們的身份有所區別,將其稱為蠻夷。那是相對弱於中國人的稱呼,可到今天這批人卻再也不復蠻夷的現實,已經成為真正的中國人了。

大清禁衛軍中的俄羅斯人:以驍勇善戰著稱,卻只在天子腳下享福

隨著新中國的成立,他們也有了自己的身份證,而身份證的民族不是滿就是漢,完全顯示不出自己之前的身份特徵。這也就是說,這批當年歸降而來的大清外援部隊已經成為了中華人民共國的一分子。

事實上,他們來到中國真的沒幹過什麼事,住於胡家園衚衕,除了看東直門之外,平時就是享受大清優厚的福利待遇,完全不必擔心食物問題,更不用說風吹日曬了。也正是在這樣的生活改變之下,他們完全忘記了自己祖先是馬背上的民族,也接受了自己提不起刀,上不了馬的事實了。

大清禁衛軍中的俄羅斯人:以驍勇善戰著稱,卻只在天子腳下享福

由此也可以讓我們明白一個道理:生活在哪裡又有什麼關係呢?或者說是哪個國籍又有什麼重要的呢?重點是在哪裡才是讓你感覺生活狀態最好,最能讓你享受為人的正常生活的地方。當初那些俄羅斯人在大清朝可以留下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康熙的懷柔政治軟化了他們,從而讓他們自願退出自己的國家,不就是這個原因嗎?

參考資料:《清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