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旅途中的回忆画成了画,也画出了许多人心中的“大隐于市”

“他的作品传达一种出生在80年代的年轻艺术家对绘画对当下人文的精神面貌。”《远山:汪一个展》将在宝龙美术馆展出,策展人梁勤这样评价汪一的画作。

青年艺术家汪一出生于上海一个书画世家。2006年,他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绘画专业后赴美国,就读于纽约艺术学院绘画专业,获硕士学位。其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艺术作品展览,部分作品被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和美国洛杉矶保尔博物馆收藏。

图片红帐篷

此次《远山:汪一个展》展出作品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中期与最新的麻布袋系列。“第一部分展示了他想象中的精神风景;第二部分的创作结合了他现实的游历;第三部分也是近期的绘画,更为明确和清晰地勾勒了一条行走的脉络。”梁勤说。

图片运冰船 2016

对于本次展览的主题“远山”,梁勤解释:“这是一种对于城市俗世生活的远离。艺术家自己游历山川后将山取来,并成全了我们大隐于市的文人理想。这是汪一创作的主旨。”

汪一的创作灵感,很大层面上源于他对于旅行中过往经历的回忆。明快且对比强烈的色彩是汪一作品中很大的特点,也是旅行中一个“过客”的视角与诉说。作为一名过客,他以一个崭新的角度来讲述故事,也以一个陌生又疏离的身份来演绎这段旅程经历。

比如《好客的熊》,一只拟人的熊看到有人进入它的洞穴,这种小心翼翼又木讷可爱的样子让人忍俊不禁。

图片好客的熊

又比如《滑冰场》,建立在自然环境中,有种真实又荒诞的感觉。旅途中的人累了,坐在路边歇歇脚,远处的人与他相隔山水,人站在船上,仿佛时间停止了流动。通过画面来感受他的作品中的叙事性,容易产生真实又虚幻的视觉经验。

图片滑冰场

他的作品既延续了艺术家此前一贯的个人创作风格,又表达出其在不断更迭的当代语境下对时代的回应。在汪一作品中所流露出的荒诞性、神秘感和叙事性,既是艺术家所试图传递其内心世界的非理性话语,又包含了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个人内在体验。

图片窑洞居民

奶油色调、疏松又严密的笔触、静默的环境……在这场不时偶遇的异域风情中,让我们静下心来,耐心地走走停停,和汪一在他乡遇到的一切也和在这场感性经历中重新遇见的自己,坐下来,好好聊聊天。

栏目主编:李君娜

文字编辑:李君娜

图片编辑:徐佳敏

图片来源:馆方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