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壳枪在性能上有什么优缺点,为什么在中国受到广泛的欢迎?

fujunda

俗称“Red 9”的毛瑟C96手枪

毛瑟C96,是由德国毛瑟兵工厂于1896年开始生产的一款半自动手枪,从1896年开始生产至1939年停产,期间共生产了一百万支毛瑟C96。另外其它国家仿制了约数百万把。

俗称“Red 9”的毛瑟C96手枪

毛瑟C96在生产出来之后,毛瑟兵工厂一直希望让德国军队能装备此枪,德国陆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订购了150000支口径9毫米,俗称“Red 9”的毛瑟C96手枪,在战争结束前,毛瑟兵工厂共交付给德国陆军137000支,这是德国陆军正式装备此枪的唯一记录。

“Red 9”的枪盒

毛瑟C96,有着简单可靠、射程远、装弹量大和射击精度相对较好的优点。在中国受到广泛欢迎是因为在20世纪初,国内军阀混战,对军火需求量很大。而当时世界各国对中国实行枪械禁运,但手枪不在禁运之列,因此当时毛瑟C96,以及它的该型通过多种渠道进入中国(一是经过欧洲代理商联合公司,卖给日本武器经销商和贸易公司,然后由日本销往中国。二是通过上海的进出口贸易商将驳壳枪卖给中国)

当时进入中国的C96和它的改型很多,其中M712 Schnellfeuer型赢得了极好的声誉。M712 Schnellfeuer是C96的全自动改良型,使用可拆式二十发大容量弹匣及可加装枪托,全自动射击时在50米到80米距离内可以形成猛烈的火力,所以又称为冲锋手枪或战斗手枪,也是世界上第一种量产型的冲锋手枪。

M712 Schnellfeuer型

该枪由于其单发、连发射击可方便转换、弹夹容弹量大、连发时火力猛,非常受中国士兵喜爱,成为各部队军官的首选枪种。此枪也有多种仿制品在中国生产,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也曾经大量使用该枪。


鼎盛军事

一、驳壳枪简介

驳壳枪,中国又称盒子炮,其正式名称是毛瑟军用手枪(Mauser Military Pistol)。

毛瑟厂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专利,次年正式生产。由于其枪套是一个木盒,因此在中国也有称为匣枪的。有一种全自动型的,称做快慢机,毛瑟厂则称之为M712速射型(Schnellfeuer),在1931年5月量产。在我国很多小说里经常能看到“快慢机”这个词, 而驳壳枪另一个较少人知道的名称是自来得手枪,许多人以为只有速射型称为自来得,这是不正确的,事实上,自来得一直是这一类手枪在中国比较正式的通称。最早的驳壳枪是德国毛瑟兵工厂的菲德勒三兄弟(Fidel,Friedrich,and Josef Feederle),利用工作闲暇聊设计出来的。但是该枪最后申请专利者是毛瑟兵工厂的老板,所以驳壳枪也叫毛瑟手枪。


1896年,毛瑟兵工厂希望能为德国军队生产驳壳枪。但是一直到1939年毛瑟厂停产驳壳枪为止,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采用驳壳枪作为军队的制式武器。在这几十年里毛瑟厂估计大约生产了一百万把的各式各样的驳壳枪。而其他国家仿造生产的数量则几倍于此。各国军队不采用驳壳枪并不是因为该枪的质量不好,而是因为它价格太高,而且该枪装备欧洲军队当手枪则尺寸太大,而做为步枪又威力太小了,实在是不上不下,左右为难。所谓瑕不掩瑜,驳壳枪真正被使用者所喜爱的是在中国,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正处在水深火热中,各派军阀相互征战,急需要武器进行作战,而当时的日本控制西方向中国出口军火,但做为手枪的驳壳枪不在此列,因此驳壳枪成为各派武装的首选。在中国反帝反封建和反侵略斗争中人民武装也大量的夺取敌人的武器来武装自己。因此人民军队里也大量装备这种驳壳枪,打响南昌起义第一枪的起义部队总指挥贺龙用的就是一支驳壳枪。

这种枪在射击时有个缺点,由于它的抛弹口在枪的正上方,抛壳时容易打伤持枪人。所以射击时要倾斜45度,就像电影中表现的那样。

二、驳壳枪在中国的生产

这一类的盒子炮材质及加工品质较好, 虽然仍脱不了手工装配, 零件不能互换等毛病, 但整体而言, 几乎可以与舶来品相较。 已知的生产厂至少有: 汉阳兵工厂、 巩县兵工厂、 大沽造船所、 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 重庆武器修理所、 衡阳军械局等。汉造毛瑟7.63驳壳枪诸元资料(1947年9月兵工署出版):全长: 288mm,全重: 1.16kg,枪管长(连弹膛): 132mm,口径: 7.63mm,表尺射程: 1000m,来复线: 6条,右旋,来复线缠度: 200mm,瞄准基线长: 230mm,装弹具式样: 弹夹。


三、驳壳枪不仅仅是喜欢那么简单的,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的:


1、驳壳枪在中国的数量,范围都是很大的,共军和国军都喜欢这个枪,小日本貌似也很喜欢,20发的连射在那个时代确实很牛的。但是因为国内,尤其对共军来说,没有武器来源,只能靠缴获,所以你能不能用上驳壳枪,还得看运气和能力。


2、驳壳枪受欢迎的原因:
(1)民国军阀混战时期,中国当时受到列强的武器禁运,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军事禁运,而手枪不在禁运之列,驳壳枪作为一种手枪却拥有近似冲锋枪的火力,被军阀青睐也就不足为奇了。那时候甚至有手枪旅这样的部队。
(2)驳壳枪属于自卫武器,不受限制。
(3)驳壳枪是但是中国所能进口的威力最大的武器。


(4)耐用 驳壳枪拥有很长的寿命,以及不用复杂的维护。
(5)实用 驳壳枪可以和配套的枪托组装成一支冲锋枪,这在当时的中国来说是很有用的。
(6)命中率高。驳壳枪命中率极高,神枪手随便甩手命中200米以外的电线。
当然如果没有禁运,当时军人的最爱是伯格曼“花机关”。
四、驳壳枪淘汰的主要原因

威力太小,它是威力最小的手枪,口径小、子弹长度短,造成弹药少,所以威力就小了。

淘汰的其他原因:

1.驳壳枪跳弹严重 连发精度低;

2. 做工复杂,该枪价格太高;

3. 装备欧洲军队当手枪则尺寸太大;

4. 作为冲锋枪又不易控制枪口上跳;

5. 全自动射击前须将木制枪匣组合到枪身上作为枪托,以控制枪口上跳,操作复杂,携行较难;

6.科技进步,新式武器的发明和出现,如冲锋枪等自动化武器的出现。


老兵正传

毛瑟C96是由德国毛瑟兵工厂在1896年开始生产的一把枪,1939年停止生产,期间大概共生产了约一百万把毛瑟C96,不过其他国家仿制的也有约数百万把,后来,毛瑟C96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到中国,由于当时中国枪械发展相对落后,毛瑟C96射程远、装弹量大、射击精度相对较好的特点立刻得到了各方势力的欢迎,其单发、连发射击可方便转换、弹夹容弹量大、连发时火力猛,更是在中国赢得了极好的声誉。

据悉,国民革命军于抗日战争时期亦曾经大量使用此枪。在二战期间,在我党控制的根据地甚至有外形与毛瑟C96相似,但内部结构、性能均相差极大的仿猎枪结构的“橛子”、“单打一”生产。由于简单可靠易携带的特点,驳壳枪则成为各部队军官的首选枪种。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的军官也选配这种枪。


迷彩虎军事

不管是神剧也好正剧也好,有一支枪是必不可少的,这就是毛瑟1896式7.63mm半自动手枪!

第一、神枪的绰号

在我国毛瑟1896式7.63mm半自动手枪有很多的绰号!

1、因为德国称他为“BOX”,(box木盒子的意思),根据英语发音所以叫“驳壳枪”!

2、因为枪盒是木质盒子,还能做枪托,射击密度大,所以还叫“盒子炮”

3、因为固定枪匣的光洁度高,还叫“镜面匣子”或“匣子枪”!

4、因为最大弹容是二十发,所以叫“二十响”!

5、因为能半自动和全自动射击,还叫“自来得”!

6、因为后来有了全自动的型号,还叫“快慢机”!

6、歪果仁还叫他:“扫把”和“牛蹄髈”

应该还有很多的叫法!大家补充吧!

第二、身世

1、1896年,德国的毛瑟公司,将他们由公司三个兄弟(费德勒)于1893联合研制的一款半自动手枪,正式的定型生产,并命名为“毛瑟1896式7.63mm半自动手枪”。

2、使毛瑟老板保罗.毛瑟感到很失望的是,这支手枪被各国所耻笑,认为这支枪就是个废物。当时很先进的射击原理和大装弹量、高射速的手枪为什么被视为废物呢?1898年时瑞士还出具了一份很详细的报告阐述毛瑟手枪的射击精度极差,在很多主力目标客户的新枪采购中毛瑟手枪屡屡失败!

3、被贬低的原因就是因为这支枪的射击精度很低,造价高,结构过于复杂,太重,还有就是外形古怪的造型

(1)射击精度差,主要是因为驳壳枪的枪膛天窗是冲上的,弹壳射击后会被向上抛出,在气体作用下,整个驳壳枪的枪体会向上跳动,而且幅度很大!这就严重的影响了射击精度!

而且向上飞的弹壳还很容易乱飞烫着自己或周围人!

(2)结构复杂,因为驳壳枪的零件相对较多,单单枪机就有9个组件,而且是精米加工的组件,利用榫卯结构组装,没有轴销一类的简便结构。这样就是不利于拆装保养和维修。也增加的枪重和体积!

(3)枪身过重,含10发弹药的驳壳枪重1.25kg,和其他枪一比太重了,体积也太大,不利于携行和隐蔽使用。

(4)造价太高,驳壳枪的最初定价是25美元,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具体为什么25美元是大数,大家自己查),当时很多的手枪只有5--6美元。大量采购时哪个国家都感觉是囊中羞涩的!

(5)外形奇特,驳壳枪的造型打破的传统意识中对手枪造型的认识,所以很多人认为驳壳枪太丑了!

因为这些原因老毛瑟很懊恼,没有达到他对驳壳枪的期望值!少量的生产只是供给给小国或大国的二线部队。甚至老毛瑟还想出来捆绑销售的策略。既买我的98K就要配上驳壳枪!哈哈只是传闻罢了,不过是维基说的!

第三、机遇

1、驳壳枪在欧洲的冷遇使得他差点被停产,可是东方的市场拯救了他!

2、中国国民革命成功推翻清王朝后,出现了各地军阀混战的局面,世界列强为了保护自己在中国的经济利益,和侨民安全,开始出台政策扼制这种局面。1912年时十一国列强出了个制裁条约,禁止向中国出口制式枪支武器。

正是因为这个制裁所以中国不能大量的购买那些技术成熟的制式武器,否则像毛瑟98、春田1903、李恩菲尔德、莫辛纳甘这些步枪应该可以大量的进口,就不会出现日后中国战场那种“万国牌”枪械装备的情况了!

3、那个制裁条约中只是规定了制式武器的限制,驳壳枪因为没有在任何一个国家成为制式武器,所以就有机会以正常的渠道来到中国了。

查了很久没有查到到底啥时候驳壳枪初次登陆中国的!有知道的朋友希望补充!

4、军阀混战的那些年,忙坏了各个国军的军火贩子,德国、英国、法国、美国甚至是日本的那些军火贸易公司都忙着个各个军阀推荐各式各样的枪械。当时军阀就开始使用“万国牌”了!

5、因为军阀混战期间,没有太多大的、正规的战斗进行,多是小规模的局部冲突。这就限制了当时军阀门对联合作战知识的缺乏和摒弃。所以当时的军阀都只是注重轻武器的购进!

6、在军阀们的采购计划中,必须出现的一支枪就是驳壳枪!近距离中的短暂火力压制的优势使得军阀门极其喜欢驳壳枪。当时军阀们的部队中必须有的一个相对独立的队伍就是“手枪连”、“手枪营”。这些独立队伍成了各路军阀的主力部队,攻坚战、突袭战、保卫战都是少不了的!最大的一次还是石友三那个汉奸在中原大战中居然组织了一支3000人的突击部队,全部装备驳壳枪!

7、毛瑟公司没有想到这个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情况,他们不理解为啥中国人本来就那么瘦弱为啥还喜欢这么大的一支手枪呢?

第四,急速发展

1、毛瑟公司的调查团来到中国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甚至直接参加战斗,实际考量驳壳枪在这个国家的真实情况!结果领他们吃惊!

2、本来是最大弊端的缺点,被中国士兵找到了最佳解决方法!你不是向上跳么?那我就改变持枪的手法,横着用,即使就是跳也是横着跳,对一堆一堆一片一片的敌人还能继续产生杀伤!

做事死板的固执的德国人服了,原来驳壳枪的知音在中国。毛瑟也将这种射击方式带回了欧洲,只是欧洲人没有数量掌握。

也正是这个调查报告使得毛瑟公司放弃了停产驳壳枪或改造他的想法,而且还制造了全自动型的驳壳枪,弹容最大20发,弹匣除了固定式的意外还有外装式的!

3、随着1928年中原大战结束,民国表面上统一了全国,没有的表面上的军阀。民国政府制定了相对系统的制式武器的采购计划。除了采购大量步枪以外,最主要的没有采购不可或缺的依然是驳壳枪!

4、毛瑟公司在1939年停产驳壳枪时,他们总共生产了约150万支驳壳枪,这其中的一半都来到了中国!而且驳壳枪让他们赚的盆满钵满!

1939年最后一批也是最大一批点单中,驳壳枪的售价是37美元。面对这么贵的驳壳枪,国民政府还舍得这么大的进口,足以证明中国士兵对驳壳枪 的喜欢和依赖了!

5、除了德国毛瑟以外,当时中国进口驳壳枪还主要来自西班牙,西班牙获得毛瑟允许仿制的驳壳枪,虽然不如毛瑟的好,但是因为便宜,所以中国进口量也是不小的!就这一点毛瑟后悔死了,当初因为驳壳枪没有太大的销路才将特许权以很低的价格卖给了西班牙!

第五、喜欢驳壳枪的原因

1、首先就是驳壳枪的威慑力,挎着一支这样的大枪,每个士兵都是精神威武的很。先不说性能,就这个外形吓唬人足富裕!

2、火力的充足,军阀混战期间,各路军阀的装备中机枪相对较少,多是栓动步枪,所以能连射的驳壳枪极受欢迎,近距离交战中很是占便宜!

3、驳壳枪的标尺也是很忽悠人,驳壳枪的标尺最大设定是=居然是1000米,匪夷所思的一个距离。当时的手枪都是50米有效射程。这太吸引人了!其实这个1000米也不是没有道理的,顺风情况下驳壳枪的弹头真能飞1000以上,一战时的曲线射击理念也被用在了驳壳枪上,哈哈其实就是的大忽悠!当时哪个军阀都不会理解曲线射击和舍得浪费那么的多子弹!

4、在30年代到40年代时,世界上的冲锋枪的兴起,掀起了又一波枪械制造的高超,200米的距离上冲锋枪的密集火力给士兵更多的信心和战果!

但是那时的中国在开发制造和仿制能力上,是不可能进行制造和仿制的,那时能仿制些栓动步枪就不简单了!

驳壳枪这时另外一个最突出的特点被充分利用了!

5、驳壳枪的枪盒是木质的,外面包覆着牛屁,很是结实。作用除了装枪以外,最主要的就是能利用购销卡笋结构安装在驳壳枪的握把上,这样就提高了射击稳定性,提高了射程和精度!

而且驳壳枪充当冲锋枪使用时,其后座力小,易于控制,妇孺皆可操作!

驳壳枪这个使用方法在影视剧中演绎的最好的就是《团长》里的“死啦死啦地”,他几乎天天挎着那支装了枪托的驳壳枪!另外《雪豹》中姓周的团长也组织了一支这样的别动队!

6、买不起也造不了的国民政府就将驳壳枪作为冲锋枪的替代品了,而且及经济又实惠,太多的资料中都是扛着驳壳枪的士兵!

7、驳壳枪是仅次于“汉阳造”的一支“无军不用,无一不从”的神奇!

第六、在中国的装备数量

1、毛瑟公司和西班牙公司进口的驳壳枪总量应该能有100万支。

2、能够进行精度仿制的一些国家也大量的仿制了驳壳枪,甚至东南亚部分国家都有仿制,然后出口给中国,这个数量很难确定。

3、当时国内的绝大多数的兵工厂都仿制了大量的驳壳枪,其中汉阳兵工厂在1921年就开始仿造。巩县兵工厂仿制的质量属于上乘的。

4、在仿造的工厂中山西的“晋”字驳壳枪最有意思,他们居然用11.43口径!主要就是他们仿制汤姆逊冲锋枪时,大量制造的子弹因为仿制的汤姆逊不过关,不能正常使用,所以就改变了驳壳枪的口径用来消化这些弹药!

5、最好的仿制是天津大沽口船厂的仿制,他们创造性的将驳壳枪改造成了一只带有固定枪托的冲锋枪了!只是因为制造粗糙质量欠佳,生产数量有限!

6、很多的民间作坊在做单发土造手枪的时候,还都是以驳壳枪的造型进行制造。这足以说明驳壳枪深入人心的程度!

7、到了70年代我们还根据驳壳枪的外形和基本原理造出了一支自动冲锋手枪“80式”!只是因为出生时就落伍了,没有大规模列装!

第七、“无军不用,无役不从”的毛瑟1896式7.63mm半自动手枪,作为一个舶来品在我国被发扬光大,更是我们手中的利器!


杜口无言

提起“盒子炮”,那绝对是一款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神枪啊!在中国战争史上,没有任何一支枪像它那样,给人们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可以说,从军人到普通老百姓,就没有不认识“盒子炮”的

“盒子炮”虽然名气大,但这里还是想问大伙几个问题,就是“盒子炮”为什么受到国人的如此厚爱?它有哪些优缺点?这款神枪又蕴含着哪些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我们不妨整理一篇文章,专门来聊一聊“盒子炮”的春去秋来!

“盒子炮”的历史渊源

其实呢,“盒子炮”的正式名称叫“毛瑟军用手枪”(Mauser Military Pistol),国人又称其为驳壳枪、快慢机、大肚匣子、大镜面、自来得等,外号可真不少哈…

这种枪械由德国费德勒兄弟研制,并以毛瑟命名,毛瑟厂在1895年12月11日正式取得专利,隔年便正式生产。枪长为288毫米,口径7.63毫米,重1.24千克,20发弹匣供弹,子弹初速每秒425米,射击方式为单发和连发,射击速度每分钟900发,有效射程50-150米。这种手枪的威力大、使用方便,属于世界上最早的自动手枪之一。

有意思的是,毛瑟手枪的枪套是一个木盒子,木盒子顶端带有凸起滑轨,由此与驳壳枪的手柄上凹槽相配合、固定。此时,这个木盒子成为一个枪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射击精准度。

中国为啥这么多盒子炮?

不知大伙们是否考虑过一个问题,为啥中国会有这么多盒子炮呢?情况是这样的:在军阀混战割据时期,西方列强对旧中国实施了军事禁运,长枪及以上的重武器禁止输出到中国。


然而…手枪并不在禁运范围之列啊,毛瑟驳壳枪作为一种自动手枪,拥有与冲锋枪近似的火力,由此受到众多军阀的青睐,大量将这种枪械进口到了国内。

“墙内开花墙外香”?还是“歪打正着”??

很多西方人认为,驳壳枪手枪不手枪、长枪不长枪的东西,因此这货在海外的销量并不高,在德国本土也就那么回事,这对于毛瑟来说不是啥好事情

然而,德国人在了解到旧中国受到军事禁运这个情况后,实在没啥武器可以卖,于是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将驳壳枪推销给中国人…起初德国人对此并无太大信心,但经过一系列推销工作后发现,对外来事物一向敏感的中国人,似乎很快接受并喜欢上了这款枪械。好吧,这算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呢?还是德国人歪打正着?大伙们自己评判吧。


驳壳枪除了德国造、西班牙造以外,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国内仿制的,已知的国内生产厂商至少有:汉阳兵工厂、 巩县兵工厂、大沽造船所、重庆武器修理所、衡阳军械局等。

国人为何喜欢横着打枪?

有个细节估计大伙们都注意过,就是在各种影视作品中,不论是中国军人、还是各路英雄好汉,都会将驳壳枪的枪身横过来射击,这其中有什么缘由呢?

事情是这样的,大致原因有两点:

其一,驳壳枪在射击时的后座力大、且枪口容易上跳,这会影响到射击精准度,为此就连设计枪械的德国毛瑟厂,也未能给出恰当的解决方案…然而,中国人民的智慧是无穷大滴,中国射手发现了一种方法,就是将驳壳枪枪身旋转90度。举个例子,射手右手持枪时,将枪机调至速射档位,可将手心向上,伸向左前方扣动扳机,此时,枪口的上跳作用,会使驳壳枪从枪手左前方扫射至右前方;当手心向下时,会从右前方扫射至左前方。对于左手持枪,则是完全相反的。此时,虽然枪口仍然上跳,但枪械速射时,可以在水平面内形成散布的射击面,提升命中率。在一定程度上劣势转化成优势。


其二,驳壳枪的抛壳方式也比较特殊,弹壳从枪身后上方飞抛出。将枪械横着打,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抛壳对射手的瞄准和视线造成影响。

可以说,国人在数十年的武装斗争中积累了宝贵的战斗经验,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了上述问题,创造了一套很“特殊”射击方法

盒子炮并不完美

驳壳枪虽然在中国创造了无数奇迹,但它也并不完美。说到缺陷,除了上面提到的后座力大、枪口上跳,还存在着枪械构造过于精密复杂、加工复杂、制造成本偏高、使用安全性等弊端。

驳壳枪从清末进入中国,到新中国成立后逐步被苏系手枪所代替,辉煌了近半个世纪。把全世界的驳壳枪集合在一起,中国的保有量几乎占了总数三分之一。这支在欧洲一度被认为“失败”的手枪,却在中国创造了神话。从北伐、长征、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驳壳枪几乎见证了中国现代革命史的全部历程。“盒子炮”在国人心中早已不仅仅是一把枪,它更是代表着一种难忘的历史情怀。


尤物摄影

驳壳枪自从清末进入中国,从清末革命党各次起义,到民国初年军阀混战,北伐战争,中原大战,抗日战争,国共内战,每一个战场都能看到双方装备的大量的毛瑟手枪。到1950年代,才由苏制托卡列夫手枪所取代(54式手枪),盒子炮都是每个中国军人梦想拥有的珍宝,整整辉煌了半个世纪。

驳壳枪由德国的毛瑟制枪厂1895年12月研制成功并申报专利,1896年正式生产。正式名称是毛瑟M1896年式7.63毫米军用手枪 ( Mauser Military Pistol ),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自动手枪之一,功能介于冲锋枪和手枪之间。由于其枪套是一个木盒,因此在中国也有称为“匣枪”和“盒子炮”。有全自动连发射击功能的又叫“快慢机”。

驳壳枪枪长288毫米,口径7.63毫米,重1.24公斤,由20发弹匣供弹,子弹初速每秒425米,射击方式为单发和连发,射击速度每分钟900发,有效射程50-150米,表尺射程1000米。大装弹量使得毛瑟军用手枪有着非常好的火力持续性,足以满足近距离残酷作战的火力需要。

驳壳枪枪的枪托很有特色,配有木质盒子枪套,除具有保护和携行手枪的功能外,常规射击时将木枪套驳接在手枪握把上,作为枪托抵肩射击。这种多用枪盒的设计后来也应用于苏联斯捷奇金自动手枪上。

驳壳枪做手枪威力过大,和步枪比威力又过小,性能很尴尬,高不成低不就。所以,欧美各国除了德国之外很少装备驳壳枪,该枪在欧洲的销路一直不太好,只是在一战中由德国采购了一些,作为冲锋枪的替补火力。后来在西班牙内战中有过一些应用。但直到1939年毛瑟枪厂停产驳壳枪为止, 全世界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采用盒子炮作为军队的制式手枪。毛瑟枪厂仅在一战时期获得了德国陆军的一个订单,紧急生产了13万把C96毛瑟全自动型军用手枪,用于堑壕争夺战,这是毛瑟在欧洲大陆唯一的大订单。

这种不受欧洲人重视的武器,却在旧中国异常火爆,成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各个武装的流行武器。中国当年进口和自制了大量的驳壳枪,总数量超过70万只。

主要原因有三个:

一是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正处在水深火热中,各派军阀相互征战,急需要武器进行作战,而当时的西方控制向中国出口军火,尤其是步枪、机枪和冲锋枪,但驳壳枪作为手枪则不在此列,因此驳壳枪成为各派武装的首选。

二是当时中国的各类军队都缺乏自动武器,所以很多精锐部队都往往配发驳壳枪,当做冲锋枪甚至机枪使用。驳壳枪根据型号不同,供弹方式多种多样,有半自动固定弹仓,也有采用可卸式供弹具,包括10发短弹匣和20发长弹匣两种。这和当时中国步兵火力支柱的捷克式轻机枪装弹一样多,在当时的手枪界,是绝无仅有的。

三是毛瑟手枪的性能比较好。坚固耐用,动作可靠,火力强大,可以单发,也可以连发。使用7.63×25毫米毛瑟手枪弹,初速高,枪口动能大,杀伤威力和侵彻力都非一般军用手枪可比。

盒子炮有个很令人不解的地方,就是标尺分划最大竟达到了1000米。不过没有任何一个人敢宣称毛瑟手枪在1000米距离上就能实现有价值的射击。毛瑟手枪别说1000米,就是在200米距离上也只能打哪指哪,学名叫“瞎蒙”。因为毛瑟手枪的有效射程只有150米,这还是使用枪托的状态。如果不用枪托,毛瑟手枪的有效射程不比普通手枪大很多。


科罗廖夫

驳壳枪的原产国是德国,是毛瑟公司出品的经典之作!所以,官方称之为“毛瑟M1932冲锋手枪”。在抗战时期的中国大家喜欢叫它盒子枪、盒子炮、快慢机等!由于其性能优越,在中国部队大受欢迎。我们接下来分析一下它的性能特点和历史背景,看看它为何能在中国如此大受欢迎!

1.历史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为了防止新的大战爆发和巩固自己的军事地位,纷纷决议采取措施,对战败国和发展中国家进行军事限制。比如,限制了军队的人数、武器装备的威力等。德国作为战败国,受到了各国的管控,但是他又不甘心被管控。于是,各种各样的擦边球武器就诞生了。比如被称为“希特勒电锯”的MG42通用机枪,它就是巧妙地避开了“不允许生产重机枪”的军事限制,加上两脚架和少量弹鼓就是轻机枪,加上三脚架和大量弹药箱就可以作为重机枪和高射机枪。同样,作为手枪的毛瑟手枪也get到了这一点,在设计方面别有用心,单发和连发模式既可以当做手枪,又可以当做冲锋枪。在精准性和射速方面都做到了接近冲锋枪的水准,可以称之为毛瑟公司的经典之作!由于,这种擦边球的设计同样适用于中国这样的限制大火力武器进口的发展中国家,所以,受到了中国政府以及军阀的青睐。另一方面,德国也想利用中国的矿产资源发展军工,这就使得中国和德国迎来了历史上的外交蜜月期。在此期间,德国不仅大量向中国提供军售,而且还派了军事教官进行指导!这就是毛瑟手枪为什么被中国大量进口的历史原因。

2.枪械性能

前面我们提到过,毛瑟手枪又叫“快慢机”。之所以被称作快慢机,是因为这把手枪可以支持单发射击、三发连射、连续射击三种模式,有快又慢,就像机关枪一样可以实现快慢射击。这样的武器在那个拉大栓还普遍存在的年代可以说是王牌武器了,只有王牌部队的军事长官才能配备。

毛瑟手枪的有效射程高达120米以上,比常规手枪的有效射程要高,基本上达到了冲锋枪150米有效射程的标准。而且在供弹方面采用了10发和20发弹夹两种,10发弹夹一般用于单发射击,20发弹夹常用于连发射击。为了减少连发枪械的稳定性,毛瑟公司专门设计了木制的枪套,该设计不仅仅用于装载枪械,还可以安装到手枪尾部当做枪托。这样就基本解决了连发射击带来的巨大后坐力。中国战场当时还都是拉栓武器的舞台,拥有毛瑟手枪这样强大的火力,可以大幅提高部队的火力和战斗力。

毛瑟手枪的生产工艺非常完备,再加上毛瑟这样的大军火厂商的生产质量,战场上基本不会出现机械故障,减少了维修的次数,增加了枪械的使用寿命,从而能够大幅提高射击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枪械就像士兵的第二生命和战友,只有靠谱的武器才能尽可能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

毛瑟手枪的枪管进行了加长设计,这样的设计使子弹精度和射程都大幅提高。而且毛瑟手枪的上方设有标尺,单发射击时可以精确瞄准敌人。而且最重要的是可以进行连续精度射击。普通步枪都是5发供弹,而且还要打一枪搂一发。毛瑟手枪的连续精确射击可以在这种情况下压制敌人,从而增加生存几率。

毛瑟手枪本身体积较小,比一般手枪大,比冲锋枪和步枪小。这就使它又多了一个大优点,那就是便于携带。特别是在巷战和执行偷袭任务的时候,便携的特点可以发挥到极致。这就相当于你怀里踹了一把微型冲锋枪,可以快速掏枪进行强有力的射击。拿步枪的敌人根本来不及反应就被击中了,达到了快速制敌的目的!在战场上,1秒钟就可以左右胜负,速度是多么的重要啊!

说了这么多优点,难道它就没有缺点吗?当然有!比如,进口货弹药补给跟不上,一旦断货,由于生产工艺和技术落后,难以实现本土批量生产。还有,连续射击时枪口上挑严重,但是聪明的中国人民用横着拿枪的扇面射击手法克服了它!所以,这把枪的优点还是大于缺点的!能够赢得大家的追捧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军事情报员

盒子炮,中国又称驳壳枪

正式名称是毛瑟军用手枪(Mauser Military Pistol)。毛瑟厂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专利,隔年正式生产。由于其枪套是一个木盒,在中国也称为匣子枪;如配备20发弹夹则被称为大肚匣子。其枪身宽大,因此又被称为大镜面。有全自动功能的,又称快慢机,毛瑟手枪是德国毛瑟兵工厂制造的一种手枪。


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自动手枪之一。由德国费德勒兄弟研制,并以毛瑟命名。枪长288毫米,口径7.63毫米,重1.24千克,20发弹匣供弹,子弹初速每秒425米,射击方式为单发和连发,射击速度每分钟900发,有效射程50-150米。该手枪具有威力大、动作可靠、使用方便等优点,广泛流传于世界许多国家。中国很早就有仿造,在抗日战争中使用较广。20响的“驳壳枪”和“盒子炮”就是指这种手枪。称之为速射型

(Schnellfeuer),在1931年5月量产。另一个较少人知道的名称是自来得手枪,许多人以为只有速射型称为自来得,这是不正确的;事实上,自来得一直是这一类手枪在中国比较正式的通称。


驳壳枪淘汰的主要原因:是威力太小,它是威力最小的手枪,口径小、子弹长度短,造成弹药少,所以威力就小了



1,驳壳枪跳弹严重 连发精度低。

2. 做工复杂,该枪价格太高,

3. 装备欧洲军队当手枪则尺寸太大,

4. 作为冲锋枪又不易控制枪口上跳,

5. 全自动射击前须将木制枪匣组合到枪身上作为枪托,以控制枪口上跳,操作复杂,携行较难。

驳壳枪受欢迎的原因:

1)民国军阀混战时期,中国当时受到列强的武器禁运,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军事禁运,而手枪不在禁运之列,驳壳枪作为一种手枪却拥有近似冲锋枪的火力,被军阀青睐也就不足为奇了。那时候甚至有手枪旅这样的部队。

2)驳壳枪属于自卫武器,不受限制。

3)驳壳枪是但是中国所能进口的威力最大的武器

4) 耐用 驳壳枪拥有很长的寿命,以及不用复杂的维护。

5)实用 驳壳枪可以和配套的枪托组装成一支冲锋枪,这在当时的中国来说是很有用的。

6)命中率高。驳壳枪命中率极高,神枪手随便甩手命中200米以外的电线。

当然如果没有禁运,当时军人的最爱是伯格曼“花机关”。


用户5556686890

驳壳枪,在中国被称之为盒子炮,其正名是毛瑟军用手枪(Mauser Military Pistol)。

毛瑟厂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专利,1896年正式批量投产,由于其枪套是一个木盒,因此在中国也有称为匣枪的。其中,驳壳枪有一种是全自动型的,称做“快慢机”,毛瑟厂则称之为M712速射型(Schnellfeuer),在1931年5月量产。

在中国战区,驳壳枪是使用最广泛的国家,这是因为国内的自动化武器很少的缘故导致,譬如没有足够的自动化冲锋枪等。而驳壳枪的全自动型可以容纳约20发子弹,正好填补了这个领域的空白,从而增强了冲锋与反冲锋的火力。

在抗战时期,大部队冲锋与反冲锋的事情几乎天天都在发生,驳壳枪的自动化和容量就决定了它在抗战时期必然是受欢迎的。因为相对于单发步枪而言,驳壳枪的杀伤力和可靠性还是非常不错的,虽然跳弹严重和精度较低,这在当时的作战环境中基本够用了。

在上世纪20-40年代,普通手枪的弹容量约为4-6发,随身佩戴主要是为了自卫,如果携带驳壳枪那么无论从重量上还是从体积上显然是不太方便随身携带的。在这个时期,西方国家由于工业化起步较早,发展较快,并不缺冲锋枪和大中型机枪甚至是高射炮等武器重型武器装备,能用到手枪的概率很低,所以在二战期间,西方国家很多士兵都是不佩戴手枪的,只有部分军官为了自卫佩戴小号手枪。


墨墨观察

驳壳枪是中国的叫法,外国把它归为战斗手枪,威力和当时冲锋枪一样,但是射程比冲锋枪近,在外国枪械体系里比较尴尬,由于开枪时枪口上跳严重,精度不好,连发精度近比不了手枪,远了不如冲锋枪,弹匣容量比冲锋枪小,十发,冲锋枪三十。加上大家枪械都是体系化的,驳壳枪属于高不成低不就,研制生产出来后没有大单子欧洲强国陆军大都没看上眼,当时中国只能生产栓式步枪,和轻重机枪,迫击炮(机枪管和炮管用料都是进口的),冲锋枪由于加工能力和材料性能限制中国不能生产,加上当时外国对中国限制自动武器出口,中国只能少量购买自动武器,和整件武器,中国又穷买不了多少,想买专利但是人家不卖,这时候这种威力和冲锋枪一样,就是射程近点的驳壳枪就入了中国的眼,是自动武器,由于是手枪不在自动武器限制范围里,加上外国看不上眼,中国就买了大量的驳壳枪,后来又自己改进了弹匣,把十发改成三十发,并且中国人在连发时手腕平放,利用枪口跳动变为扫射,这样解决了上跳问题,这种枪中国有世界总产量九成的保有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