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功效之:(四)昇陽舉陷,補中益氣

【本篇是:中醫彭鑫博士講解《艾灸養生》系列課程-之十四。(更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

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中醫彭鑫博士。

今天,我們繼續講解艾灸養生系列課程:艾灸的功效。

昇陽舉陷,補中益氣

艾灸的功效,第四條“昇陽舉陷,補中益氣。”我們都知道,人體的陰陽如果失調就會影響身體健康,就會得病。陰陽二氣要協調,陰陽當中誰佔主要的作用?《黃帝內經》裡講:“陽主陰從”,陽氣做主,陰氣從之。按照傳統的養生保健和治病的思路來看,現代陽氣虛弱的人非常多。(今日頭條@中醫彭鑫博士)陽氣虛弱的人表現為什麼?精神疲憊、睏倦、沒有精力、渾身乏力、腰痠背痛、體力下降、身體比一般人怕冷、手腳冰涼,符合這些條件的都是陽氣虛。

陽氣虛的人為什麼這麼多?我們上節課講過,現代的人,經常在夏天吹空調,冰箱裡拿出來的東西沒加熱就直接吃,吃冷飲、吃寒食、吹空調。到了冬天,不注意保暖,導致身體體表的陽氣,乃至於臟腑的陽氣,都會受到損傷。這樣一來,陽氣就虛弱。

陽氣虛弱久了之後,就會導致陽虛體質。再嚴重的人就會出現器官下垂,我們都知道陽氣是上升的。陽氣要是不足,器官就容易託舉不堪、下垂。我們知道最多的下垂是什麼?胃下垂。還有腸下垂,腸下垂就是脫肛。(今日頭條@中醫彭鑫博士)還有女性的子宮下垂。這些器官本來應該是非常平衡的穩定在身體的內臟當中。但要是陽氣虛弱,最關鍵的就是中間的臟腑之氣虛弱的話,就託舉不住身體的器官,就會出現下垂這種情況。

艾灸恰恰就能溫陽益氣,昇陽舉陷,補中益氣。很好的對治陽氣下陷所導致的臟器脫垂這種情況。我們剛才講了,要是陽氣下垂,就會出現胃下垂、脫肛、女性子宮下垂。還有人會出現久瀉、久利,就是經常腹瀉,經常下利這種情況。女性還會出現什麼?陽氣不足,氣託不住,陰血就外漏,出現崩漏這種情況,非月經期的子宮出血,就是崩漏。

還會有滑胎,滑胎是什麼?按照現代醫學來講,就是胎兒沒有發育成熟,然後就小產,胎位不長,做孕檢的時候就會發現有的胎兒發育到一定程度之後沒有胎心,就自然死亡了,或者是到了一定程度之後,就有先兆流產,固不住胎,自己滑下來,這就叫滑胎。這是什麼原因?這其實都是內臟的陽氣不足、陽氣下陷。

從中醫角度來看,就會出現氣虛下陷這種情況。《靈樞•經脈篇》裡說:“下陷則灸之。”《靈樞•官能篇》裡說:“上氣不足,推而揚之;下氣不足,積而從之。”根據《靈樞經》的指點,用溫灸的方法,可以引導氣血、提升中氣,達到昇陽舉陷的作用。(今日頭條@中醫彭鑫博士)關於陷下的病機,脾胃學說的創始人,金元四大家之一,李東垣認為:“陷下者,皮毛不任風寒,”“天地間無他,唯陰陽二者而已,陽在外在上,陰在內在下,今言下陷者,陽氣陷入陰氣之中,是陰反居其上而復其陽,脈證俱見在外者,則灸之。”李東垣認為,陽氣下陷,陰氣反居於陽氣之上,這時候應當灸之,就是用艾灸的方法來治療。因此艾灸可以達到昇陽舉陷、益氣溫陽、安胎固經的作用。

艾灸還會讓胎安定。有一個穴位在足小趾趾甲外側,這個穴位古代叫至陰穴。它是足太陽膀胱經常用的腧穴。這個穴位在針灸學的作用中可以治療胎位不正、滯產、頭痛,多用於艾灸。胎位不正的時候,多艾灸此穴位來治療。我以前就見過這樣的患者,到了針灸門診,我們的老師就給她用艾灸的方法糾正她的胎位不正。也教會她自己回家灸,灸了一段時間之後,胎位就轉正了。(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這種方法是古人的經驗,在這裡,我講述出來,提供給大家作為參考,尤其是作為醫學專業的專業人士們進行參考。普通老百姓聽了我的課之後,您如果有這種情況,一定要到醫院診治,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而不是聽完彭博士的課,什麼病也不去找醫生治療,那不行。因為醫學是一個很精細、很專業的事情。出現了疾病的時候,一定要到醫院找專業的醫生進行診治。這是至陰穴,有安胎固經這種作用。

對於經常見到的衛陽不固、腠理疏鬆,用艾灸也非常有好處。衛陽不固、腠理疏鬆,這種人容易得病,容易受外來的風寒侵襲。艾灸可以溫陽益氣,無論是臟腑之氣,還是衛外之氣,都能達到很好的補益作用。所以艾灸無論是治內臟之病,還是治療經絡之病,都有很好的作用。

我之前講課的時候講過,我曾經用灸百會穴治好過一個人的脫肛。脫肛、子宮脫垂,女性所謂的陰挺——子宮脫垂或陰道脫垂,還有久瀉、久利都可以用灸百會穴來提升陽氣進行治療。這是古人的一個思維,就是“病在下者,以上取之,病在上者,以下取之。”因為人是個整體,既然是整體,那上下就都是溝通的,所以久瀉、久利、脫肛這些情況,就可以通過灸百會穴進行治療。

還有很多人經常頭暈、頭痛、上火、牙痛,這時候灸哪裡?要在底下找穴位,我們腳底下有一個湧泉穴,灸了湧泉穴,引熱下行,引火歸元,上面的頭暈、頭痛,虛火之氣下來就好了。所以學會中醫學之後,重點掌握的是中醫學的很多思維,這種思維就能打開你的腦洞,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今日頭條@中醫彭鑫博士)中醫學的很多辦法不是在局部解決,而是在另外一個部位進行解決。所以中醫學的一個特點就是“整體觀”。認為人體本身是一個整體,上下相連、內外相合、左右相襯。全身都是一個聯繫的整體。在這種前提下,指導你用針、用灸、用藥、用按摩、用穴位。

張景嶽的《類經圖翼》說:“洞洩寒中脫肛者,灸水分百壯。”洞洩、寒中、脫肛其實是三種病。洞洩指的就是洩瀉非常嚴重,完谷不化,古人叫做洞洩。寒中指的是中焦脾胃虛寒。脫肛大家都知道是什麼意思。灸水分穴,水分穴在任脈,前正中線肚臍以上一寸這個部位,它是任脈上的一個重要穴位。有什麼功效?它可以健脾止瀉、健胃、運化脾溼,治療腹痛、腹瀉等一系列的疾病,尤其是治療腹瀉。

要是學過腹針,大家就知道。圍繞肚臍的一圈,畫一個圖,就是人體的四肢、頭、腳,這樣一個圖。要是下陷的疾病,在肚臍以上的部位找穴位進行艾灸。上焦的元氣不通,在肚臍以下的部位找穴位進行艾灸。這就是中醫學的一個思維,叫做平衡。

《靈樞經》裡邊有一篇叫《巨刺法》,還有一篇《繆刺法》。《巨刺法》《繆刺法》的方法,實際就是來源於這種思維,就是左右對稱、上下平衡。左胳膊有問題,有痛點,哪個地方經絡不通了,在右胳膊相應的穴位去找,會找到一個痛點,進行艾灸或者針刺,就會達到很好的治療效果。(今日頭條@中醫彭鑫博士)比如左下肢疼痛,就在右上肢相應的位置,找一個穴位進行針刺或者艾灸,就能達到很好的效果。這種方法,以前有人專門把它整理出來,叫做“平衡針法”。平衡針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有人專門在做,效果也是不錯的。用的理論其實就是《黃帝內經》的整體觀、左右平衡、巨刺、繆刺的思路來進行治療的。

我們看水分穴,別名中守穴、中管穴、分水穴,在任脈上,張景嶽的《類經圖翼》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就是洞洩、寒中的患者,灸水分穴一百壯就可以達到很好的治療效果,通過艾灸的方法進行治療。所以這是灸法獨特的作用。

灸法獨特的作用指的是什麼?就是它具備其他方式不具備的作用。因為艾灸本身可以刺激穴位,同時還可以溫陽益氣,這是它同時具備的兩個作用。

我們知道針刺可以疏通經絡,我的理解是以疏通經絡為主,但針刺能不能滋補?比如補陽氣,針刺在這方面就會差一些。但是艾灸在這方面就非常強,而中氣下陷,比如臟器脫垂,久瀉、久利,這種情況大多數都是陽虛。陽虛這種情況要通過針刺可能慢一些,或者效果不是那麼好。(今日頭條@中醫彭鑫博士)通過艾灸,效果就會非常明顯。這就是艾灸的一個獨特的作用,所以艾灸的第四個功效“昇陽舉陷,補中益氣”,請大家牢牢記住。以後遇到身體出現陽氣虛弱、中氣下陷的時候,一定要想起來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調理方法,可以自己保健養生。專業的醫師們,聽到我講到這個地方,也可以記一下,將來在門診上,都可以用起來。(未完待續)

本篇是:中醫彭鑫博士講解《艾灸養生》系列課程-之十四。(更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

免責聲明:本文為健康知識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藥物、藥方、針灸以及其他各種治療和養生方法,請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應用,切勿自行應用。如因不當使用所產生的問題,概不負責。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並保留相關法律權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