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的羊肉泡

原創 | 王新民

​故鄉的羊肉泡


在故鄉大荔,經常吃而又名氣大的美食是什麼呢?那就是羊肉泡,也就是水盆羊肉。羊肉泡是父老鄉親對水盆羊肉的俗稱或習慣稱呼,和西安的羊肉泡不同,西安的羊肉泡肉少湯淺,大荔的羊肉泡肉多湯寬。 可以說大荔的羊肉泡是我的最愛,固然有飲食習慣的原因,但大荔羊肉泡確實不同於西安的羊肉泡和外地的羊肉水盆,有獨具的特色和別緻的風味。

大荔羊肉泡的特色一是品種豐富。大荔羊肉泡有多種吃法,我吃過的就有四五種,有純瘦的,有純肥的,有肥瘦的,有搭配羊雜的,一般湯要寬,便於泡饃,連吃帶喝,一碗羊肉泡下肚,渾身舒坦。二是餅像月牙。大荔羊肉水盆一般佐以烤熟的餅子,形狀不是圓的,也不是方的,而是半圓餅子,俗稱月牙餅,既生動形象,又美麗可餐。 三是早上食用。外地的羊肉泡多為午飯或晚飯吃,大荔羊肉泡卻是早上吃,這正合乎早上吃好、中午吃飽、晚上吃少的現代人的健康理念。大荔羊肉泡的湯要寬就是宜於早上食用,而大荔的羊肉湯是地地道道的老湯,鮮美可口,滲人心肺。外地人初到大荔過了中午去羊肉泡店往往吃閉門羹,以為是大荔人的經營策略,其實是飲食習慣使之然。這也與大荔羊肉泡量大實惠有關,大荔人把羊肉泡又稱為“通天飽”,意思是說早上吃一碗羊肉泡一整天都不餓,尤其是冬天吃了羊肉泡渾身熱乎乎的,渾身有使不完的勁。

記得小時候,跟著大人進城趕集,能吃一頓以肥為主的白花花的羊肉泡,那就是最大的享受了。依稀記得一次和大人去鎮上賣豬,路上突遇白雨,也就是暴雨,淋溼了衣服,冷得人瑟瑟發抖。賣完豬到鎮上唯一的泡饃館下館子,一碗羊肉泡下肚,渾身熱乎乎的,心裡十分滋潤。

​故鄉的羊肉泡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我到離家50多華里的兩宜中學復讀,平日在學校上灶,也就是在學校食堂吃飯,飯菜和《平凡的世界》裡孫少平在學校吃的差不多,沒有啥油水。記得在兩宜公社工作的父親偶爾帶我去公社附近一家羊肉泡饃館,他對師傅說,給娃多放點肥的。那時肥肉貴,值錢。幾塊白花花的羊肉浮在碗中,令人滿口生津,涎水欲滴,可以說羊肉泡對我金榜題名是有貢獻的。

十多年前,中學同學王栓合來到西安找我,說他兒子在高陵縣打工,不慎被機器傷殘了腿,多次與工頭交涉醫藥費無果,請我幫忙,我聯繫到鄉黨郝昇陽律師,請求法律援助。幾經交涉,不久獲得醫藥費和賠償費。臨回老家前,拴合同學要我聯繫昇陽律師感謝,我和昇陽婉謝了拴合同學遞來的幾張人民幣的勞務費。拴合過意不去,非要我們吃飯,於是就到附近一家大荔羊肉泡饃館了了心意。

前多年,有一次帶北京的朋友去大荔文化館看古籍,不幸被追尾,耽誤好長時間,誤了飯點,去了幾家羊肉泡饃館都吃了閉門羹,但久聞大荔羊肉泡饃的北京客人不甘心,只好在大荔同學的幫助下叫開一家已經打烊的羊肉泡饃館,沒有涼菜,就把路上挖的薺薺菜和羊肉拌成涼菜,打幾瓶啤酒,待涼菜吃完,熱騰騰的水盆羊肉端上來,那個狼吞虎嚥的情景至今歷歷在目。

​故鄉的羊肉泡


羊肉羊湯養人,記得在一本書中看到著名作家柳青身體不好,加之嘔心瀝血的創作,一度很虛弱,在大夫的建議下,每天早上吃一碗羊肉泡營養身體,漸漸恢復健康,保障了《創業史》創作的繼續進行。賈平凹也嗜好羊肉泡,從上大學發表作品到《秦腔》榮獲矛盾文學獎,賈平凹犒勞自己的就是羊肉泡。羊肉泡也是親朋招待他或他招待親朋客人的好飯食,記得1998年春,我和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策劃出版《賈平凹書畫》,我們就和平凹先生在西關黃家泡饃館吃的羊肉泡。去年,在為遠方朋友題寫“厚德載物”後,賈平凹就在上書房附近的泡饃館招待大家吃羊肉泡,準確地說,我和他及朋友吃的是小炒,即羊肉泡饃里加有木耳、黃花菜和辣椒,別的人吃的僅有羊肉和粉絲的泡饃。誰說賈平凹嗇皮?!我和韓魯華一致親身感受到與平凹先生吃飯絕大多數是他買單。

去年,為母親過壽,我一早坐高鐵回去,請父母和舅舅、妗子去羊肉泡饃館吃飯,除了母親要的是肥瘦羊肉外,我和舅舅、妗子選的都是純瘦肉,父親因身體原因沒有去,他愛吃肥肉,母親就將她碗裡的肥肉夾了一個餅帶給父親,他半躺在沙發上吃的很香,連捎回去的羊肉湯也喝完了。

據在大荔工作和生活的親朋講,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他們的不少同事和朋友幾乎天天都要吃羊肉泡饃,每逢紅白喜事,如果行禮而沒有赴宴,厚道的主家常常要送幾張羊肉泡饃票給行禮的親朋好友或同事同學以示謝意。可見,羊肉泡饃已成為家鄉父老鄉親的家常便飯和禮尚往來的見證。

來源:新新的故事(微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