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甌:紙燈籠“照亮”婦女脫貧致富路

建甌:紙燈籠“照亮”婦女脫貧致富路

  在小松鎮高歷村,有關人員指導婦女如何更好地製作紙燈籠。 (魏劍生 攝)

  穿骨架、刷漿糊、粘彩紙、打包裝……21日,建甌市北頁工藝品有限公司一派繁忙景象:40多名女工正一手轉動著機器,一手拿著線繩,熟練地製作各式各樣、新穎別緻的紙燈籠。

  建甌市是全國著名的紙燈籠生產基地,被譽為“中國紙燈籠之鄉”,經過30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一條彙集裁紙、染紙、印刷、模具製作、繞線、設計等操作工序的較完整產業鏈,大多數產品出口歐美等國。2019年,全國出口紙燈籠產值約10億元,建甌佔80%以上。

  在產業發展的迅猛帶動下,建甌全市18個鄉鎮(街道)有兩萬名婦女在“家門口”從事紙燈籠加工,邁向脫貧致富路。

  產業振興“新引擎”

  “既想離家近,方便照顧孩子;也想就業發展,增收致富。”這是建甌眾多婦女的心聲。由於紙燈籠製作工藝簡單、上手快,對工作環境要求低,除了集中生產外,工人還可以將材料領走,在家加工。強度低、形式靈活的紙燈籠加工成了當地婦女們就業的首選。為此,建甌市把製作紙燈籠這項傳統手藝發展成為婦女幹事創業的富民產業。 該市現有規模紙燈籠生產企業約300家。這些企業通過“企業+農戶”形式幫助村民增收,在精準扶貧上發揮了極大作用,惠及多個村數千農戶。

  房道鎮有多家紙燈籠龍頭企業,產業風生水起,全鎮共有近200名女性從事紙燈籠加工,人均年收入可達4000-5000元。立閩工藝有限公司是該鎮精準扶貧的帶動企業,21個村居中皆有員工,公司為在本公司務工的貧困婦女提供每月工資5%的補助,提高她們收入。

  因為看好紙燈籠發展前景,該鎮吳大元村的“80後”女青年餘建麗創辦了紅喜雀工藝品廠。去年國慶閱兵式上,廠裡生產的2萬多盞紙燈籠亮相北京天安門廣場,為祖國70歲生日獻上了一份特別的禮物,一炮打響了建甌紙燈籠品牌。閱兵式之後,一位客戶通過多次實地考察,購買了企業的全部款式產品。餘建麗高興地說:“是紙燈籠照亮了建甌婦女的致富路。”

  脫貧致富“新動能”

  在小松鎮高歷村,每走幾步就可以看到各家門口高掛五顏六色的紙燈籠。只要天氣晴朗,婦女們都會把剛上好膠的燈籠拿出來曬。

  去年婦女節,為了滿足村裡婦女們的就業需求,南平市婦聯下派高歷村第一村書記楊昌華將燈籠製作企業引進村,免費為有意向從事燈籠製作的婦女開展了為期3天的培訓,並在村裡設立了一座100平方米的加工點,模具、烘乾機等一應俱全,專人打線、統一運輸,從服務和管理上解決了婦女們的後顧之憂。

  “婆媳搭配、幹活不累”。貧困戶中,黃桂英、李晶這對婆媳由於手腳麻利效率高,被村民們當成了做紙燈籠的“標杆”。兒媳李晶拼模具、婆婆黃桂英負責繞線。李晶說,自打村裡引進紙燈籠產業後,婆媳二人便趁著閒暇之餘從事紙燈籠加工,一天可做近200個紙燈籠,月收入達2000多元。李晶說:“現在我們既不耽誤農活,又能照顧老人,每個月掙錢、顧家兩不耽誤。”

  現在的高歷村已有20餘名婦女從事燈籠加工,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戶,為婦女增加年收入共16萬元,讓更多村民實現在家門口就業。

  創新創造“新推力”

  雖然就業問題得到了解決,但長期以來,婦女們在紙燈籠產業中還是停留在單一的加工階段。近年來,建甌加快產品研發設計培訓步伐,提升產品的文化內涵和附加值。

  去年12月,建甌建立了“建甌市傳統手工藝——紙燈籠開發培訓基地”,主要建設紙燈籠文化產業創業理論培訓授課室、文化創意設計工作室、文化創意製作培訓中心、模具和裁紙製作室等。還舉辦了第一期培訓班,從加工技術、產品創意設計等方面,為20多名婦女進行了培訓。

  建甌從事紙燈籠產品研發設計現有20餘人,其中十多名為女性。建州文化集團總經理練周金2007年便開始接觸紙燈籠行業,那時的她主要精力還放在製作配件上。2012年開始,練周金將目光轉向產品研發設計。這些年來,為了提升設計水平,她帶領公司員工先後到寧波、廈門、廣州等地進行學習培訓,從造型、顏色、圖案等方面對紙燈籠進行改造,共設計出100多種新品。這些融入文化創意元素的新型紙燈籠價格比傳統紙燈籠高出了一到兩倍,設計師的收入也比做工高出許多。

  “婦女在家就能就業,無論對家庭還是社會都有著重要意義。我們未來將繼續發揮紙燈籠產業優勢,加強技能培訓,讓婦女不僅能加工,還能做產品、做設計,加快婦女脫貧致富步伐。”建甌市婦聯主席邱敏芳說。(葉秋豔 魏劍生)來源:閩北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