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名曲賞析#37 十九世紀浪漫絕響,《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古典名曲賞析#37 十九世紀浪漫絕響,《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郎朗 _ Orchestra of the Mariinsky Theatre _ Valery Gergiev - Variation 18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作品43 - 變奏18) (Live).mp32:46

來自麥霖藝術學院

曲目介紹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第18變奏》——拉赫瑪尼諾夫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俄語:Рапсодия на тему Паганини,英語: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俄羅斯裔美國藉作曲家謝爾蓋·瓦西裡耶維奇·拉赫曼尼諾夫在1934年創作的A小調24段變奏曲,作品編號43,由鋼琴獨奏配以管弦樂團伴奏,類似鋼琴協奏曲

很多音樂愛好者通過這部作品認識拉赫瑪尼諾夫,後來才接觸他的其它作品,其中一段行板(Var.18)被電影《似曾相識》(Somewhere in Time,又譯時光倒流七十年)採納為背景音樂;在影片中,這首樂曲不但被導演和編劇拿來作為一件重要的音樂道具,起到了跨越時空、在男女主人公之間溝通心靈的作用,而且在作曲家約翰·巴里手中,它還是全片配樂的靈感與源泉。

古典名曲賞析#37 十九世紀浪漫絕響,《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對比影片音樂主題,就會感到它們是何其相似,以至於我們幾乎無法察覺到其間的過渡;實際上,《時光倒流七十年》主題就是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第18變奏的一首變奏曲(a Re-variation)。約翰·巴里在旋律的情緒和節奏以及曲調的走向和速度上,都與原曲既保持相近又有區別,使觀眾自始至終感覺到由一首不斷出現的動人樂曲所折射、所輝映的兩個藝術家之間那種心心相印的高尚激情的存在。所以,從非嚴格的意義上說“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就是電影《時光倒流》的音樂主題也並不為過。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寫於1934年,拉赫曼尼諾夫也已離開祖國17個年頭了,此時世界樂壇正在發生著很大的變化,傳統的調性體系、曲式、節奏等慣用的音樂法則被拋棄,代之而起的是流派紛呈的“新音樂”,無調性音樂、表現主義、後浪漫主義、新古典主義、十二音列等等相繼出現,“求異響於新聲”是歐美音樂的時代潮流,而拉赫瑪尼諾夫不為所動,仍然在十九世紀的風格和形式裡尋求個性的表現。

古典名曲賞析#37 十九世紀浪漫絕響,《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電影《時光倒流七十年》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取材於帕格尼尼的《24首小提琴隨想曲》,利用其中第24首隨想曲的音樂主題,寫成單樂章的鋼琴與樂隊曲,技巧複雜精深、氣勢輝煌,成為十九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炫技一派的絕響。

沒有人懷疑,這是自格林卡以來的俄羅斯浪漫主義傳統最後的華章,如同黃昏裡燦爛的夕陽,拖著長長的餘暉不願消失在天際。而這種景象在今日看來仍然閃耀著動人的光焰,宛如其中第十八變奏所歌唱的那樣,如泣如訴,兀自沉醉。

作曲家

古典名曲賞析#37 十九世紀浪漫絕響,《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謝爾蓋·瓦西裡耶維奇·拉赫瑪尼諾夫(1873年4月1日-1943年3月28日);俄羅斯裔美國籍二十世紀世界重要的古典音樂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畢業於莫斯科音樂學院。

拉赫曼尼諾夫的創作深受柴科夫斯基影響,有深厚的民族音樂基礎,旋律豐富,擅長史詩式壯闊的音樂風格;雖然他在20世紀生活了很長時間,但他是位傳統主義者,他的目光盯著浪漫主義的過去,他是柴科夫斯基的繼承人;其主要作品有《第二、三鋼琴協奏曲》、《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練習曲“音畫”》、歌劇《阿列科》、《裡米尼的弗蘭切斯卡》、《第二交響曲》等。

拉赫瑪尼諾夫是19世紀多姿多彩的俄羅斯音樂大師中的最後一位,這些大師以悠長寬廣而又每每充滿無言憂鬱的旋律表現了有別於歐洲音樂的獨到才華,展現了俄羅斯的景色氣象和俄羅斯民族的精神氣質。

拉赫瑪尼諾夫還是最偉大的鋼琴演奏家之一,他的唱片錄音不僅包括他自己的協奏曲和其他大師的作品,還包括他與克萊斯勒合作的奏鳴曲,帶有濃郁的傳奇色彩;並且,他的充滿活力而又細緻入微的指揮也在唱片中保留了下來。

今日金句

古典名曲賞析#37 十九世紀浪漫絕響,《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