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喜歡別人幫助,懶散,是獨立退化的表現嗎?

蒙氏教育踐行者


對於“孩子喜歡別人幫助,而且懶散,是否獨立退化”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不是,原因是這樣的:

首先,孩子尋求別人幫助很正常,就是成人,很多時候也需要他人的幫助;

其次,孩子因為生活經驗不足,能力有限,遇事應該有人幫助他解決。

但是,成人(父母、老師)要正確引導,不能一味地幫助甚至代替,否則,會使孩子養成依賴的習慣。

孩子懶散,全是爸爸媽媽平時引導的方法不正確,或者爸爸媽媽本身就懶散,孩子只是單純的複製粘貼而已,只要成人引導得法,孩子的獨立性完全可以建立起來。

所以,孩子喜歡他人幫助、懶散,並不是獨立退化,是成人引導不得法的直接體現。

希望能幫到你!


陌陌育兒堂


現代的孩子們,被家長們保護得太好了,導致一些生活能力的下降。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適當讓孩子們進行一些必不可少的生活體驗。比如說,奶奶買菜胡回來了,讓孩子給奶奶倒杯水,帶孩子一起到樓下接一下等。看到孩子做得好,要及時表揚鼓勵。長此以往,孩子的生存能力會提高,會更多的幫助他人,而不是等待幫助。


有裘必應小春哥


我們若不希望孩子養成懶散的習慣,首先要了解為什麼孩子會表現出懶散、沒幹勁。孩子會懶散有很大的原因是父母造成的,回想一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有沒有過這種情況,當孩子想要去做一件事時,你總是以"你還小這種事還做不了"阻止了他,或是當他努力去嘗試完成一件事時,你因為他做的不夠好或是動作太慢,乾脆代替他把事做完。無論是出於哪種原因,你的做法都使孩子做事的積極性受到了打擊,剝奪了他體驗成功的機會,甚至使他感到自己是沒用的、差勁的,喪失了對自己的信心,今後再做任何事都不敢大膽地去嘗試。而且如果你對孩子干涉過多,會使他逐漸產生依賴性,認為反正做不好或做不完都有爸爸、媽媽幫他完成,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懶散的性格。

要培養出有幹勁的孩子,我們可以採取以下幾種方法,使孩子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

其一:使孩子有追求、渴望感。父母在對待孩子時,切記不要過分給予,讓孩子有所追求和渴望,你要做的是鼓勵和支持。

其二、使孩子具有持久力和忍耐力。要使孩子有持久力和忍耐力父母要先有耐心,讓孩子自己去完成他的事,當他遇到困難想要放棄時,及時鼓勵他,給予適當的幫助,但不能代替他,能力是在不斷學習和鍛鍊中得來的,有點困難家長就幫他解決好或是看他遇到困難就逃避而不管,孩子肯定得不到良好的發展。

其三、使孩子更有活力。孩子的活力與他的健康和情緒有很大的關係,經常讓孩子接觸大自然,在陽光下、在綠色中,讓思想自由翱翔,盎然的生機會給孩子帶來活力和健康。在人為的環境中,父母也要注意讓孩子充滿活力,培養他的興趣愛好,與他有親密的交流……這些都會使孩子獲得情緒上的愉悅體驗。每個孩子的興趣和特長都不同,父母要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提出適當的要求和希望,總要求孩子做他做不到或不喜歡的事,孩子總是帶著牴觸情緒做事,自然會喪失活力。

其四、要與孩子一起分享他的快樂。幹勁是從幹中開始的,當孩子認真幹了,父母就要承認他的幹勁,及時給予肯定,分享他的成功和喜悅。當孩子為自己的成功感到驕傲,對自己的能力有了信心,必然樂於再次去做,並且為了再次得到這種情緒上的愉悅體驗,即使在乾的過程中遇到問題也能想方設法自己主動地解決,不會半途而廢。

孩子沒有成人那種"一寸光陰一寸金"的概念,經常有懶散、懈怠或者拖拉的現象發生,這就需要父母能夠觀察孩子,瞭解孩子,想出切實可行的辦法幫助孩子樹立遵守時間、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以便積極應對學習和生活上的挑戰。

  方法一 故事引導法

  小孩子往往對故事書很著迷,不如找一些有關名人守時的兒童讀物,讓他自己看,或者親自給他講一講;有時也可以講一些因為不遵守時間而造成重大損失的故事。生動的故事能讓孩子從中受到教育。

  方法二:配合“生物鐘”法

  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生活規律,也就是"生物鐘"。不妨和孩子商量著一起制定適合他"生物鐘"的作息時間。比如早晨6點到8點,頭腦清醒,體力充沛,是學習的黃金時間;晚上6點到10點,不利於記憶,可安排完成複雜計算的作業。一旦定下來就嚴格執行。

  方法三 獎勵促進法

  指和孩子約定,如果他在規定時間內按要求完成作業,就獎勵他看動畫片。這是運用學習動機中的強化理論,激發孩子養成按時作業的時間觀念,恰當的獎勵可以強化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

  方法四 簽訂“合同”法

  籤合同也是一種好辦法,合同由自我訓練項目和每日意志力訓練表兩個部分組成。父母的職責是監督,如果自我訓練項目做得比較好,就打一個鉤,如果做得不好,就按合同懲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