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饞食,有人饞權,有人饞色,有人饞利·我卻饞書·

原創作品

餓漢 書蟲 書屋


有人饞食,有人饞權,有人饞色,有人饞利·我卻饞書·

我對書的嗜好,可謂是餓漢見了面包。

我不知道這習慣是什麼時候養成的,按道理,我是沒有太多的理由去喜歡書的。因為我祖上幾代都是目不識丁的農民,且我生在一個“環村皆山”的偏僻地方,那裡山高林密,地廣人稀,村裡沒一個文化人,村人凡逢喜事、動筆墨,都得到外村延請坐師房的先生。


有人饞食,有人饞權,有人饞色,有人饞利·我卻饞書·

我有生以來讀的第一本書,應該是小學第一冊語文課本,至今仍讓我刻骨銘心的是書香-----那淡淡的油墨及紙張混合在一起的特有的清香。至於書的內容,因為過去快50年,記不太清,好象第一課是“毛主席萬歲”吧。


有人饞食,有人饞權,有人饞色,有人饞利·我卻饞書·

我的第一本課外書,好像是連環畫《火燒白狗子》,可能還是讀小學三年級的時候看的,這書講的是一個小男孩為救紅軍把自家的茅屋燒了,當然也把白狗子(穿著白軍服的國民黨士兵)和自己的母親一起燒了。這是我年少時看到的最為慘烈的一個故事。


有人饞食,有人饞權,有人饞色,有人饞利·我卻饞書·

後來讀了初中、高中,於是又有了許多有關我與書的第一次了。第一次看成套的連環畫是高爾基的《母親》,第一次看長篇小說是浩然先生寫海島民兵的,那詩一般的語言,讓我受益匪淺,可惜名字記不起了。我自己買的第一部小說是《大刀記》,書中的主角好像叫梁永生。那是讀高一時候的事……


有人饞食,有人饞權,有人饞色,有人饞利·我卻饞書·

但讓我抱憾的是,從小學到高中近十年間,所看之書十分有限,範圍也很窄,且無處借書,無錢買書。我一直在想看書又無書可看的痛苦中掙扎著,好在當時的鄉村中學有了一個小小的圖書室,暫時緩解了我對書的飢渴感。可那時除了看過一些連環畫,幾本當代小說外,我有以下幾類書連聽都沒聽過:童話、故事、科技、古代文學、歷史、哲學、地理、政治……所以那年高考作文題——把“第二次考試”改成“陳伊玲的故事”,讓我無從下手,不知所措,因為我不知“故事”為何物。


有人饞食,有人饞權,有人饞色,有人饞利·我卻饞書·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在大學裡終於找到了“麵包”。那時,我嗜書如命的天性終於得到了釋放,每天除了上課,基本上都貓在圖書館的閱覽室裡。那100多平米的閱覽室讓我感到無比的新奇,在這裡我又發現了一個新大陸——雜誌,那上千種各色各樣的雜誌,讓我如餓狼撲食,常常忘了吃飯、休息。在這裡,我雖然一頭扎進了書海,但屬於自己的書仍然很少,只是每週週末,我會到老浮橋頭的一個廢品收購站去掏些舊書,幾年下來著實掏了不少,但可惜的是,沒保留下來,全被我少不更事的弟妹折了紙飛機,或擦屁股了。現在細算起來,大學幾年,我的閱讀量應在萬本(冊)以上。


有人饞食,有人饞權,有人饞色,有人饞利·我卻饞書·

當時我特別鍾愛過:電影文學、詩歌、長、中、短篇小說。可悲的是,我只看不練,從沒有試過水,寫過啥東西。有時也常懷賊心,但無賊膽,更無賊手。直至今日仍是如此,嗚呼哀哉。

有人饞食,有人饞權,有人饞色,有人饞利·我卻饞書·

參加工作後,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我真正積攢下了一些書。閒暇時用幾塊木板釘了一個小書架,總算擁有了自己的“圖書角”,結婚後我在再添“書蟲”榮譽稱號的同時,又增加了兩個精緻的書架,終於有了一間“書房”。但隨著藏書量的不斷增加,逼仄的書房,幾乎可用“汗牛充棟”來形容,於是我又想擁有一間既屬於我個人又可為愛書的朋友提供便利的圖書室或圖書館。


有人饞食,有人饞權,有人饞色,有人饞利·我卻饞書·

這一願望終於在1994年實現了。當時我夫人下崗在家,單位領導得知我的打算後,說:“你這書呆子,搞個人圖書館是好事嘛,書架就不用買了,單位給你提供幾個”,新華書店的領導說:“沒事,這書款你先賒著,書只管拿,要多少,你拿多少。”我夫人租下了一所學校的一間門臉,校長說:“好事,讓學生多學知識,我們支持,店租優惠。”


有人饞食,有人饞權,有人饞色,有人饞利·我卻饞書·

就這樣,一個嗜書如命,外號“餓漢”、“餓狼”、“書蟲”、“書呆子”的人,以其夫人的名義,在大家的關心、扶持下,終於在1994年6月18日開了一間名叫“四通書屋”的書店(也可叫做“個人圖書館”)。

現在,“四通書屋”擁有了三間門臉,兩家分店,全年辦理借閱卡達2000多人次。


有人饞食,有人饞權,有人饞色,有人饞利·我卻饞書·

愛書,沒讓“餓漢”成為詩人;嗜書,也沒讓“書蟲”成為作家。但嗜書、愛書卻讓我成了藏書人,而且歪打正著地成就了我夫人的一番事業,為失業後陷入困頓的家庭帶來了一定的收入。

有人饞食,有人饞權,有人饞色,有人饞利·我卻饞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