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一件:與學生漸行漸遠的勞動課,就要回歸學校了

近些年來,素質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但應試教育的腳步卻是越來越快,學生的讀書、考試能力越來越強,但生活、生存能力卻是越來越差。不僅高分低能,“巨嬰”現象也是很頻繁了。教育需要改革,學習需要變樣。這不,真正的變化就要來了。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下稱《意見》),要求在大中小學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中小學勞動教育課每週不少於1課時。

《意見》要求,將勞動教育納入中小學國家課程方案和職業院校、普通高等學校人才培養方案。

課時安排上,中小學勞動教育課每週不少於1課時,學校要對學生每天課外校外勞動時間作出規定;職業院校以實習實訓課為主要載體開展勞動教育,其中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專題教育不少於16學時;普通高等學校要明確勞動教育主要依託課程,其中本科階段不少於32學時。除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外,其他課程結合學科、專業特點,有機融入勞動教育內容。

此外,《意見》指出,大中小學每學年設立勞動周,可在學年內或寒暑假自主安排,以集體勞動為主。高等學校也可安排勞動月,集中落實各學年勞動周要求。

同時《意見》分學段提出教育內容要點,大中小學各學段各有側重,例如,小學低年級要注重圍繞勞動意識的啟蒙,讓學生學習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勞動樂趣,知道人人都要勞動。小學中高年級要注重圍繞衛生、勞動習慣養成,讓學生做好個人清潔衛生,主動分擔家務,適當參加校內外公益勞動等。

好事一件:與學生漸行漸遠的勞動課,就要回歸學校了

記得很小的時候,社會上就有人批評學生,說學生“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心裡很不服氣,我們也在積極參加生產呀,憑什麼這樣說我們學生?

那時,也許是特殊時期吧,學生參加勞動很常見,有咱說法叫“半工半讀”,就是說學生半天上課,半天參加勞動。事實上也就是。有首歌:“我是公社小社員,手拿小鐮刀,身背小竹監,放學以後去勞動,割草積肥拾麥穗,越幹越喜歡。”唱的就是學生參加勞動的情景。地時,從春耕開始,學生就一直跟在農民後面,參加各種勞動。不敢說有什麼勞動技能,但最起碼能分清不同的作物與植物,能夠幹一些粗活笨活,真正意義上起到了“幫農”的作用。

好事一件:與學生漸行漸遠的勞動課,就要回歸學校了


不過,當我們搶著幹這幹那的時候,總是被農民們推到身後,讓我們做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一方面是對於我們的愛護,另一方面,在許多農活上,我們的確幹不了什麼,有點礙手礙腳。難怪農民們輕視學生,大概我們之前的學生,基本上是合格的農民吧。

那時有個口號叫“自力更生”,有許多事情是學生們自己乾的。有一次學校要翻蓋教室,高年級的學生上房拆舊,低年級的學生到磚場搬磚回學校,路挺遠,能搬五塊磚的同學就算是“大力士”,一天要跑三四趟。還有響應上級號召要漚肥,學校組織學生砍青草,那時的我,不過十二歲,咬著牙揹回的青草,一上秤:七十斤。但比我能幹的同學多的是,只比我高一個年級的同學,有人能背一百斤回來。

好事一件:與學生漸行漸遠的勞動課,就要回歸學校了


春天,學校也要種自己的“試驗田”,學生們要去地裡揚糞、翻土,俗稱“踏地”,把地裡的土一鍬一鍬地翻上一遍,需要的勞力太多,許多學生自己還沒有鐵鍬高,也就參與進來了。下種,一鍬一個坑,點種子下去,再鏟一鍬土埋上。然後到河裡抬水,澆在下種的坑上。夏天,主要任務就是澆水。秋天,不僅要收學校試驗田的莊稼,每年都要乾脆住吃到農村去,和農民一起搶收。大家都認為: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裡是大有作為的。

到後來,當了老師,覺得學生的勞動少了,課程多了,但學校裡一些事情,比如搞衛生之類的,基本還是學生幹。但越往後,情況就越變化大。

好事一件:與學生漸行漸遠的勞動課,就要回歸學校了


比如擦玻璃,過去,即使是小學,教室的玻璃也是學生自己擦的,而現在,戶外玻璃,只要在二層以上,高中也不敢讓學生去擦。至於讓學生幫助老師擦玻璃,想都不用想,不敢冒那個險。

比如樓道和廁所,過去肯定是學生自己打掃。記得曾經在老師的帶領下,還掏過多次茅糞。而現在,學生只被要求注意保護環境,打掃的事情,都交給保潔員了。

好事一件:與學生漸行漸遠的勞動課,就要回歸學校了


有一次校運會,我讓幾個負責的學生把跳遠的沙坑填平,想不到他們居然不會用鐵鍬,當時以為是矯情,後來才知道是真的。還有的學生不會使用掃帚和墩布。每有放假,學生大包地往家裡背東西,基本上都是髒衣服。

為了抓緊時間學習,不少學校餐廳裡配備了洗碗機,學生吃飯後,只要放下碗筷走人就行。還有的學校,有洗衣房,學生的衣服和被褥床單之類的,送去洗就行。學生成了真正的“學習之人”,而學的東西,只是課本上的。

好事一件:與學生漸行漸遠的勞動課,就要回歸學校了


有個明顯的對比,過去下了雪,學校門前的大街,只要派出一兩個班級,很快就能清掃乾淨。而現在,一個操場,所有上體育課的學生都參加清掃,一週都搞不定。因為學生很少具備勞動能力,勞動效率就談不上了。

人的一生不是都在學校和考試,所以在成長階段不能只讀書和考試,基本的生存能力和勞動技能應該具備。事實上,在勞動過程中,學到的不僅是這些,意志品質的培養,更為重要。

好事一件:與學生漸行漸遠的勞動課,就要回歸學校了


所以我們很欣喜地看到,國家開始重視勞動技能的培養了。儘管課程的設置不是很多,也未必很快就能扭轉人們的認識,但畢竟是個好的開頭。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踐出真知,越是接地氣的東西,越能使人真正地成長。

好事一件:與學生漸行漸遠的勞動課,就要回歸學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