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山东曾有四个典型资源型地级市,现仅余三个

山东省,位于我国华东地区,地处黄河下游,濒临渤海、黄海,不仅为儒家文化的诞生地,也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山东自古就是我国人口密集、人文灿烂、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春秋战国时齐国就以“鱼盐之利”甲于天下,现在山东仍为我国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工业大省及农业大省。

建国后,山东曾有四个典型资源型地级市,现仅余三个

此外,山东也是我国资源大省,数十种矿产资源居于全国前列,尤以煤炭、石油、黄金、铁矿、石膏等最为有名,有着我国著名的胜利油田、招远金矿,现在山东十六地市中淄博、枣庄、东营这C、D、E三座城市均因资源开发而设,已经撤销的莱芜市也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其中,淄博、枣庄均有煤城之称,东营为油城,莱芜是钢城,这四个城市分别设于何时呢?

市作为行政区划始于民国,是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城镇发展而出现的一级行政区。民国及建国初期,我国的市的辖区一般都很小,多设于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的地区,数量也比较少。

民国时期,国民政府曾设济南市、青岛市、龙口市三个市,其中青岛市为院辖市(相当于今省辖市),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也曾有烟台市、潍坊市、青州市、枣庄市、羊角沟市、周村市、博山市等政权,到新中国成立时山东省有济南市、青岛市、潍坊市、徐州市四个省辖市及十多个县级市、专级市。

建国后,山东曾有四个典型资源型地级市,现仅余三个

山东省行政区划在建国初较为复杂,不仅辖有原属江苏、河北的一些县市且有一部分地区划归了新设的平原省,经过建国初区划调整到形成了1953年底形成了济南市、青岛市、烟台市三个省辖市及14个专区的格局。而在以上四个资源型城市中,淄博第一个建市,这发生于1954年。

建国后,山东曾有四个典型资源型地级市,现仅余三个

淄博这个名称始自民国时期,近代以来随着淄川、博山煤炭资源的开发,淄博作为地域名称开始出现,作为政区则始自抗战胜利前后,鲁中区曾设淄博特区,建国时为山东省直辖的淄博工矿特区,辖有博山、周村、张店三市及淄川、博山两县,驻博山市。此后,淄博先后为淄博专区、淄博工矿特区,1954年底正式建市淄博市,驻今博山。

建国后,山东曾有四个典型资源型地级市,现仅余三个

淄博市此时为山东第三个地级市,1958年至1961年曾与惠民专区合并为淄博专区,短暂临海,1961年分设后淄博市驻地迁到张店,此后淄博市一直为省辖市,是山东一段时间内当之无愧的第三城。

建国后,山东曾有四个典型资源型地级市,现仅余三个

枣庄煤炭资源丰富,清末我国第一个民族煤矿企业“中兴煤矿”就诞生于此。明清及民国时,枣庄市域为峄县、滕县,枣庄仅为峄县所辖的村庄、城镇,其作为单独政区始自抗战及解放战争时期,曾有枣庄市、枣庄行政办事处等建制,建国时仍有枣庄行政办事处,1950年撤销并入峄县。1958年峄县驻地迁到枣庄,1960年改为县级市,市名以驻地枣庄为名,1961年又升为省辖市,是济南、青岛、淄博之后的第四个省辖市。

建国后,山东曾有四个典型资源型地级市,现仅余三个

东营市域原为惠民地区所辖,黄河由此入海且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而东营是为了适应石油工业发展而建市,其历史则主要追溯到广饶、利津两县。1961年广饶县东营村附近打出了第一口油井“华八井”,1964年华北石油勘探会战总指挥部设在了东营村,这就是著名的“九二三厂”的由来,此后还曾设有东营办事处等机构。1982年,国务院批准以广饶、垦利、利津、沾化、博兴等县地划设地级东营市,原属惠民地区的广饶、垦利、利津三县划归东营市管辖,1983年东营市正式成立。

建国后,山东曾有四个典型资源型地级市,现仅余三个

莱芜地处山东省中部,古称“嬴、牟”,西汉初置莱芜县,也是我国历史上冶炼较早的地区之一。民国初,莱芜采煤、冶炼等产业开始兴起,建国后又被列入“小三线”建设范围,工业生产迅猛发展,尤以钢铁冶炼为最,有莱芜钢铁总厂等大型钢铁企业。1983年,莱芜县改为县级市,仍属泰安地区,1992年莱芜市升为地级市,辖莱城、钢城两区。2019年1月,莱芜市撤销并入济南市,莱芜市正式成为历史。

建国后,山东曾有四个典型资源型地级市,现仅余三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