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与儿子对话:人生哪有长久的厮守

最近,龙应台与而立之年的儿子视频聊天,她问儿子:“我是不是你的朋友?”

儿子回答:“你是我妈妈。”

龙应台问儿子给她这位妈妈能打几分,儿子打了60分,因为在儿子看来,龙应台不是一位能让孩子远走高飞的妈妈。

龙应台与儿子对话:人生哪有长久的厮守

望子成龙虽然是每位父母的心愿,但当孩子长大远走高飞时,哪个父母又能淡定的接受分离?

辛辛苦苦把孩子抚养长大,目睹孩子的知识一天天在丰富,是为人父母最幸福的事情,但孩子越来越大,独立性越来越强的时候,父母发现握在手中的那根风筝线越来越长。

01

重新认识孩子

在大儿子安德烈18岁时,龙应台卸任了台北市政府的工作。

当龙应台有时间与安德烈相处时,却发现安德烈眼神宁静深远,对她透着一种独立的距离,甚至看她时有点“冷”。

龙应台极不适应儿子的变化,她失落地问:“我可爱的安安,哪里去了?那个让我拥抱,让我亲吻,让我牵手,让我牵肠挂肚、头发有点汗味的小男孩,哪里去了?”

龙应台想离儿子更近些,她走近儿子,儿子却退后,并告诉她:“我不是你可爱的安安了,我是我。”

深爱孩子的母亲无法接受儿子的疏远,龙应台决定重新认识18岁的儿子,她要了解儿子在想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于是龙应台问安德烈:“愿不愿意和我以通信的方式共同写一个专栏?”

安德烈爽快地答应了,母子俩开始用书信搭建起了一座了解彼此的桥梁。

《亲爱的安德烈》是龙应台与安德烈用三年时间互通书信的结集。母子两人交流内容广泛,呈现了两代人试图消除隔阂与冲突的努力。

龙应台与儿子对话:人生哪有长久的厮守

通过三年与安德烈书信的来往,龙应台说:“我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

有多少父母与子女之间明明深爱彼此却无话可谈,使亲子关系冻结在经年累月的沉默里。

如果父母与子女能够互相欣赏,关注彼此,尊重差异,对彼此抱有无条件的爱,那么就会拥有温馨和谐的亲子关系。

02

节俭是一种美德

两年前,我参加了一个帮扶贫困山区孩子的慈善活动,在活动中,我与一名被帮扶的8岁小姑娘坐在一起,慈善活动的主办方为每个人发了一瓶水,我提出帮小姑娘把水打开,小姑娘却拒绝了。

那天天气炎热,我担心她口渴,便问她不喝水的原因。

小姑娘告诉我:“这瓶水我要带回家给姐姐喝,我姐姐没有喝过这种瓶子里装的水。”

不是亲眼所见,难以想象,一瓶再普通不过的瓶装水,在小姑娘眼中却成了一份珍贵的礼物。

贫富差距,现在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安德烈在给龙应台的信中,提到了贫富差异带给他的思考,当他想到世界上还有些人在挨饿,而他却穿着名牌,坐着豪车,住在大房子里,活得像个王子时,他觉得自己是个“混蛋”。

龙应台在给安德烈地回信中,告诉安德烈:“你不是一个混蛋,只是还没有找到具体的着力点。”

龙应台提醒安德烈,虽然他拥有优越的物质条件,但也要保持节俭,因为节俭是一种道德。

龙应台与儿子对话:人生哪有长久的厮守

龙应台知道20%的富有国家用掉了75%的全球资源,所以她从不浪费。她会随手关灯,不会让灯没有来由的亮着;她会在下雨时接雨水浇花,尽自己所能节约每一滴水。虽然她经济富裕,但她不吃鱼翅,更不喝熊胆,也不买昂贵的服饰。

龙应台说:“我在自己生活里拒绝奢华,崇尚简单,以便于对得起那千千万万被迫处于贫穷的人。”

关于节俭,白居易曾写下了:“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的名言诗句,告诉我们奢侈必遭天谴,厄运必至,狼狈不堪。而节俭是一种美德,以勤俭持家的人,才会安定大吉。

03

做有尊严的工作

龙应台在给安德烈的信中问了他一个问题:“你将来想做什么?”

安德烈给出了10个答案:做流浪汉、做蝙蝠侠、做007、做太空牛仔等。看到安德烈胡诌一通,龙应台反问安德烈是否感受到了现实的压力。

龙应台给安德烈列举了一些国家的失业数据,并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提摩是龙应台认识的一个德国人,自从毕业后他一直没有找到工作,如今四十一岁了,仍然与父母住在一起。

因为没有工作,所以提摩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龙应台担心安德烈将来会步入提摩的后尘。

龙应台的担心不无道理,因为安德烈曾经对龙应台说过:“妈,你要清楚地接受一个事实,就是,你有一个极其平庸的儿子。”

龙应台问安德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安德烈告诉龙应台,他将来在事业上一定比不上父母,因为龙应台与安德烈的爸爸都是博士学位。

龙应台告诉安德烈:“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龙应台与儿子对话:人生哪有长久的厮守


龙应台认为,当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就有成就感,当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

而尊严是一种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尊严就是拒绝依赖别人生存。

只有人先自敬,然后人才敬之。

04

学会放手

龙应台的两个儿子安德烈与菲利普要利用暑假到上海实习,龙应台兴高采烈的把自己的研究行程也安排到了上海,她想到母子三人可以在上海生活一个月,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她甚至想好了引导两个儿子认识中国,那又该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情。

但是当儿子们从德国来到上海后,告诉龙应台,他们不需要妈妈牵着手去认识中国,他们要自己去发现中国,而且他们选择不同龙应台住同一家酒店。

龙应台可怜巴巴的问:“难道,连一周都不肯给我吗?”

两个儿子异口同声地拒绝,龙应台彻底得失落。

更令龙应台失落的还有安德烈的独立宣言。在安德烈21岁时,他对龙应台说:“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你的别人。”

龙应台一时无法接受安德烈的“独立”。她写信告诉安德烈,那一刻,她感觉就像经典电影里的镜头,听到儿子决绝地说出独立宣言后,那位饰演母亲的可能一个巴掌打在儿子的脸上,也可能会露出惊愕的表情,甚至潸然泪下惨兮兮地哭。

虽然有诸多的不舍,但在孩子成长的路上,父母永远只是一段旅程的陪伴者,终究要放手,让孩子独自去面对和承担今后的生活。

龙应台与儿子对话:人生哪有长久的厮守

如龙应台在与安德烈通信三年后,领悟到:“日后的人生旅程,当然还是要漂萍离散——人生哪有恒久厮守?”

孩子长大后,父母注定要承受孤独与不舍,所以珍惜当下与孩子共处的时光,当一天孩子们远走高飞时,不问过去,不畏将来,安静自由地过好各自的生活。

作者:邓页页,多平台签约作者,在读书码字中丰盈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