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與社會關係的主要理論

人力資本理論和篩選假設理論是教師招聘考試的兩個高頻考點,在考試中多以單選、多選的形式出現,主要考查理論名稱與概括性觀點的對應,還會涉及到理論名稱與代表人物的對應。但是,由於兩個理論存在一定的區別和聯繫,在備考過程中,同學們經常將兩者混淆。接下來我們將兩者進行對比學習,幫助同學們更好的理解各理論的主要觀點,正確掌握兩者的區別與聯繫。

(一)人力資本理論

1.代表人物:舒爾茨

2.主要觀點:

(1)總體資本可以分為物力資本和人力資本,人力資本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

(2)人力資本的形成主要靠教育,教育不但是一種消費獲得,也是一種投資活動;

(3)人力資本的收益大於物力資本的收益,舒爾茨推算出教育水平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是33%。

3.基本評價:人力資本理論突破了傳統理論中的資本只有物質資本的束縛,提出了人力資本,把人的能力與物質資本等同,但是忽視了勞動力市場中的其他篩選標準。

關於人力資本理論,我們需要明確三個問題:

Q1:資本分為哪種?

答:資本分兩種:物力資本和人力資本。一個人的能力,主要通過教育實現一一教育把人變為“人力”,從而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體現了教育的經濟功能。

Q2:投誰收益多?

答:投資人力資本收益更多。所以我們提倡科教興國,建立人力資源型強國等發展戰略。

Q3:貢獻有多少?

答:教育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有33%。再次體現教育的經濟功能。

(二)篩選假設理論

1.代表人物:邁克爾·史潘斯

2.主要觀點:

篩選假設理論又叫做文憑理論,是指教育是一種表示個人能力的信號或工具。這種理論把教育視為一種裝置,其主要作用是幫助僱主識別能力不同的求職者,以便把他們安置到不同的工作崗位上。

(1)基本假定前提:不完全信息和不確定投資;

(2)信號和標識:信號和標識可以反映一個人的生產能力;

這裡所說的:“標識”,我們可以理解為“先天的條件”,如性別、種族、家庭背景等:而“信號”可以理解為“後天的條件”,如教育程度、個人經歷等。

(3)教育成本與能力呈負相關;

這裡所說的負相關,我們可以理解為“投資成本越高,反而證明能力越弱”。例如:小A從小補課考上大學,小B不用補習輕鬆考上,那麼小B投入的教育成本更低,也在側面反映了小B的能力更強。

(4)教育與工資呈正相關。

3.基本評價:

篩選假設理論解決了當時教育文憑膨脹的問題,但是該理論片面強調教育的信號篩選作用,進而認為教育能提高人的知識和技能、提高勞動生產率作用的觀點是錯誤的。

篩選假設理論是針對人力資本理論提出的,人力資本理論持能力增長觀,認為受多少教育,就有多少能力,人力資本的形成主要靠教育。但是,一個博士的教育投資一定高於一個本科生嗎?其實不然。基於這個矛盾點,篩選假設理論認為,教育不能改變人的能力(持能力固定觀),而是像一個大篩子一樣,篩選出能力高的人。此時,教育作為衡量一個人能力高低的信號,幫助僱主識別求職者的能力,並按能力分配崗位、定工資。

基於此,我們可以梳理出人力資本理論和篩選假設理論的區別與聯繫:

區別:

人力資本理論(能力增長觀):受教育——得能力——獲得高收入

篩選假設理論(能力固定觀):用教育——辨能力——分配高收入

聯繫:

都反映了教育與經濟的關係,承認教育與高收入有關,但結論得來的原理不一樣。

例:【單選題】主張教育的根本功能不是提高人的生產能力,而是造成人的不同品質,與現存的社會經濟結構和等級相適應的是( )。

A.教育獨立論 B.人力資本理論 C.篩選假設理論 D.勞動力市場理論

【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關於教育與社會關係的主要理論。題幹中“教育不是提高人的生產能力”體現了能力固定觀;“與現存的社會經濟結構和等級相適應”體現了“篩選安置功能”,符合篩選假設理論。B選項人力資本理論持能力增長觀,與題幹描述不符。AD選項與題幹無關,故排除ABD選項,正確答案為C。

【知識點】教育學-教育與社會的發展-教育與社會的關係-關於教育與社會關係的主要理論

中公名師解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