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經驗之塔”理論?

20世紀30年代,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掀起了視聽教學的浪潮。

無線電廣播、有聲電影、錄音機先後在教育中獲得運用,“視聽教育”術語開始使用,視聽教育方法開始在教學中應用。

視聽教育,是指利用人的視覺和聽覺的感性認識加深理解,提高教學效果的教學與學習方法。

在所有的視聽教育研究中,美國教育家愛德加·戴爾(Edger Dale)(1900- 1985)的研究堪稱典範,他在1946年寫了一本《教學中的視聽方法》(《Audio Visual Methods in learning》),提出“經驗之塔”(Cone of Experience)理論。

先來看看,經驗之塔研究的是什麼問題呢?

問題1:如何向一個沒有見過蘋果的孩子介紹蘋果呢?

問題2:假如我是一個不懂照相機的人,我要如何學習操作照相機呢?

問題3:在教學中,你通過何種方式獲取的學習經驗最多呢?

經驗之塔基本內容是什麼?

戴爾將人們獲得的經驗分為3大類:做的經驗、觀察的經驗和抽象的經驗;並將獲得這3類經驗的方法分為10個層次。

什麼是“經驗之塔”理論?

戴爾“經驗之塔”理論

每個層次的含義是什麼?

1、能動的經驗

1.1 有目的的直接經驗。指直接與真實事物本身接觸取得的經驗,是通過對真實事物的看、聽、嘗、摸和嗅等直接感知,獲得的具體經驗。

什麼是“經驗之塔”理論?

有目的的直接經驗

1.2 設計的經驗。指通過模型、標本等間接材料獲得經驗。模型、標本等是通過人工設計、仿造的事物,與真實事物的大小和複雜程度有所不同,但是在教學上應用,比真實事物更易於理解。

什麼是“經驗之塔”理論?

設計的經驗

1.3 演戲的經驗。指把一些事情編成戲劇,讓學習者在戲中扮演一個角色,使他們在儘可能接近真實的情境中去獲得經驗。參加演戲與看戲不同,演戲使人們參與重複的經驗,看戲獲得觀察的經驗。

什麼是“經驗之塔”理論?

演戲的經驗

2、形象的經驗-觀察的經驗

2.1 觀摩示範。看別人怎麼做,通過這種方式可以知道一件事是怎麼做的,以後可以自己動手去做。

什麼是“經驗之塔”理論?

觀摩示範

2.2 學習旅行。可以看到真實事物的各種景象。

什麼是“經驗之塔”理論?

學習旅行

2.3 參觀展覽。展覽是供人們看的,使人們通過觀察獲得經驗。

什麼是“經驗之塔”理論?

參觀展覽

2.4 電影、電視。銀屏上的事物是真實事物的替代,通過看電影電視,可以獲得替代的經驗。

什麼是“經驗之塔”理論?

電影、電視

2.5 廣播、錄音、照片、幻燈。分別提高聽覺和視覺的經驗,比電影電視視聽經驗相比,更抽象一些。

什麼是“經驗之塔”理論?

廣播、錄音、照片、幻燈

3、抽象的經驗

3.1 視覺符號。主要指圖表、地圖等。它們是抽象的代表,通過它們看不到事物的真實形態。例如,地圖上藍色曲線代表河流,線條代表鐵路等。

什麼是“經驗之塔”理論?

視覺符號

3.2 語言符號。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符號,是一種抽象化了的代表事物或觀念的符號。

什麼是“經驗之塔”理論?

語言符號

“經驗之塔”的內涵

1、底層最具體最直接,越往上越抽象。

這並不是意味著所有的經驗都需要一個由底層到頂層的過程,而是說明各種經驗具體與抽象的程度。

2、教育應從具體經驗入手,逐步過渡到抽象經驗。

有效的學習方法,應該是首先給學生豐富的具體經驗。

3、教育不能滿足於獲得一些具體經驗,而必須向抽象化發展,使具體經驗普遍化,最後形成概念。

4、學校中,應用各種教育教學工具,可以使教學更具體值觀,從而使學生獲得更好的抽象經驗。

5、“經驗之塔”中間位置的視聽教具,比用言語、符號等更能為學生提供具體和易於理解的經驗,它能夠衝破時空限制,彌補學生直接經驗不足。

6、若把具體經驗看的過重,使教育過於具體化,則是很危險的。

總的來說

經驗之塔理論所闡述的是經驗抽象程度的關係,符合人們認識事物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由個別到一般的認識規律。

戴爾的“經驗之塔”理論對視聽教育的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

這種對人類學習經驗劃分層次的構想,使教育技術研究的數量化、科學化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視聽教育理論闡明瞭視聽教育的規律,以及各種視聽教育媒體在學習中的地位與作用,因此它使教育技術必須遵循的重要規律與理論基礎。

那麼,這個理論對你由什麼啟發呢?歡迎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