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國際巨頭要因疫情停產?華為是它的大客戶

全球性疫情,雖有減緩之勢,但各國所要面臨的形勢也依然嚴峻。

美國現已經成為全球疫情確診人數最多的國家。截止北京時間4月28日9時許,美國累計確診人數為1004942例、累計死亡人數為56527例。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使得美國的各行各業紛紛也啟用了停產或排期的應急方案。一家名為Qorvo的美國產生射頻的巨頭公司,也不例外。

說起Qorvo可能鮮為人知,但要談到它的大客戶之一——華為。恐怕,就不會陌生了。

由於疫情的影響,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已明確表示,此次為疫情調整的應急預案並不會對於目前的供應環節產生什麼實質性的影響,但受制於不確定因素,則難免會讓業內人士擔心,這樣下去會波及到整個手機產業鏈。

又一家國際巨頭要因疫情停產?華為是它的大客戶

01.射頻領域,國產很尷尬?

稍作科普:射頻,英文簡稱RF,是作為通信設備端不可缺少的核心元件,主要是在設備上用於實現信號發射與接收。

Qorvo、Skyworks、博通和muRata這四家在射頻領域,合計佔據了全球85%以上的市場份額。而其中射頻技術中的功率放大器的核心資源是長期牢牢掌握在Qorvo與Skyworks的手中,市場佔比高達93%。

射頻技術的市場規模,隨著智能手機終端設備的不斷升級和完善,也與日俱增。去年,射頻技術芯片的全球市場規模就約為150億美元。

隨著5G的來臨,射頻技術芯片器件的市場需求,也有望大幅上漲。有分析機構預測,截止到2023年,射頻領域的全球市場規模將突破352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驚人的14%。

如此大的未來市場紅利,怎能讓人不動心

為了搶佔這肉眼看得到的先機,越來越多的射頻公司湧現出來,紛紛想打造出屬於自己的射頻供應鏈。這也是眾多國內射頻領域的廠商最渴望實現的目標。

深圳飛驤便是其中之一。2017年在射頻產品領域累計出貨量破億,現已累計出貨量突破6億件。2019年年底完成B+輪融資,規模超一億元人民幣。

看似景象一片大好,事實卻是,國內一眾射頻芯片廠商,主攻的則是芯片設計,而不像Skyworks和Qorvo行業巨頭那樣,能把製造與設計一體化進行。相較而言,它的運營成本更低,國內射頻廠商至少在一點上,就沒有和巨頭們抗衡的實力。

又一家國際巨頭要因疫情停產?華為是它的大客戶

02.疫情,能否讓國產企業有所轉機?

此次疫情,對於射頻行業供應鏈的影響,要從整體來看,就目前為止還是不大的。但疫情全球化蔓延,不可控因素日益增多,影響會不會持續擴大,誰也很難預測。

國內射頻廠商就產品而言,2G和3G的射頻產品已經基本全面國產化了,而4G射頻設備,國外廠商產品依舊是市場主流。5G射頻技術,由於技術門檻過高,當下國內企業還無法與國外的企業相提並論。

根據數據顯示,國內射頻廠商在2G替代率為95%、3G替代率為85%、4G僅為15%、而5G替代率為零。

出於疫情因素考慮,Qorvo與Skyworks分別宣佈降低預期。並在此前也表示過,受到病毒疫情的影響,全球5G化進程會得以減緩,普及進度要延後。這看上去,是一個給予中國射頻廠商留有一絲緩衝的時間。

去年,中美貿易戰,中興與華為首當其衝的受到了不小的影響。

而供應鏈“去美化”的打造與實施,成了華為首要任務。從2018年的92價,削減到現在5家。這也使得很多國產供應商紛紛看到了國貨崛起的希望。

在短時間之內,想要有較大幅度的提升,“聯盟”或許才是新的出路。


又一家國際巨頭要因疫情停產?華為是它的大客戶

03.團結,是力量?

過去的幾年,對於中國智能通訊設備終端領域來說,有著最美好的百花齊放、也有著最現實的優勝劣汰。

從2015年移動手機用戶數為13.06億戶,普及率為95.5臺/百人。而2019年11月移動手機用戶數為16。01億戶,普及率為114.7臺/百人。

數年期間,很多原本不做手機的企業也陸陸續續加盟到了這場聲勢浩大的手機市場戰役中來,比如美圖和格力。

人性如此,市場能夠看到的紅利越是明顯,那麼不分青紅皂白想往裡擠的人就越多。

然而市場就是這麼大,也奈何不了誰都想過來分一杯羹。

每到手機廠商新品發佈會之後,網絡上不乏各個手機“友商”之間互相“battle”的橋段。

說好的“良性競爭”,只怕有些人真的只是說說而已。

“三個和尚喝水”的故事,大家應該都聽過,但且捫心自問在現實之中,又有幾個能夠做到?

國家射頻芯片市場佔比,在2017年時為2%,現今也不過10%。這樣的成長速率,能說很好嗎?

手機廠商似乎也已經開始自我救贖。小米、華為、OPPO等紛紛加碼到國內射頻企業。也逐漸意識到了掌握核心技術,就有可能掌控未來市場的主動權。

可是,即便國內手機廠商和射頻製造商一齊共進退,射頻技術的難關,也不會是輕而易舉就能趕超國外已處於領先地位的巨頭們。

真正的協同合作,絕不是像當初看好中國智能市場的某些企業一樣,拉著自己的合夥人就裡面硬擠。最後,淪為曇花一現的光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