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設計十大黃金法則

儘管目前半導體集成度越來越高,許多應用也都有隨時可用的片上系統,同時許多功能強大且開箱即用的開發板也越來越可輕鬆獲取,但許多使用案例中電子產品的應用仍然需要使用定製 PCB。在一次性開發當中,即使一個普通的 PCB 都能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PCB 是進行設計的物理平臺,也是用於原始組件進行電子系統設計的最靈活部件。本文將介紹幾種 PCB 設計黃金法則,這些法則自 25 年前商用 PCB 設計誕生以來,大多沒有任何改變,且廣泛適用於各種 PCB 設計項目,無論是對年輕的電子設計工程師還是更為成熟的電路板製造商,都具有極大的指導性作用。

本文以下內容介紹了電子設計工程師在使用設計軟件進行 PCB 佈局設計及商業製造時應牢記並踐行的十條最有效的設計法則。工程師無需按時間先後或相對重要性依次執行這些法則,只需全部遵循便可極大地改變產品設計。

PCB設計十大黃金法則

法則一:選擇正確的網格 - 設置並始終使用能夠匹配最多元件的網格間距。雖然多重網格看似效用顯著,但工程師若在 PCB 佈局設計初期能夠多思考一些,便能夠避免間隔設置時遇到難題並可最大限度地應用電路板。由於許多器件都採用多種封裝尺寸,工程師應使用最利於自身設計的產品。此外,多邊形對於電路板敷銅至關重要,多重網格電路板在進行多邊形敷銅時一般會產生多邊形填充偏差,雖然不如基於單個網格那麼標準,但卻可提供超越所需的電路板使用壽命。

法則二:保持路徑最短最直接。這一點聽起來簡單尋常,但應在每個階段,即便意味著要改動電路板佈局以優化佈線長度,都應時刻牢記。這一點還尤其適用於系統性能總是部分受限於阻抗及寄生效應的模擬及高速數字電路。

法則三:儘可能利用電源層管理電源線和地線的分佈。電源層敷銅對大多數 PCB 設計軟件來說是較快也較簡單的一種選擇。通過將大量導線進行共用連接,可保證提供最高效率且具最小阻抗或壓降的電流,同時提供充足的接地迴流路徑。 可能的話,還可在電路板同一區域內運行多條供電線路,確認接地層是否覆蓋了 PCB 某一層的大部分層面,這樣有利於相鄰層上運行線路之間的相互作用。

法則四: 將相關元件與所需的測試點一起進行分組。例如:將 OpAmp運算放大器所需的分立元件放置在離器件較近的部位以便旁路電容及電阻能夠與其同地協作,從而幫助優化法則二中提及的佈線長度,同時還使測試及故障檢測變得更加簡便。

法則五:將所需的電路板在另一個更大的電路板上重複複製多次進行 PCB 拼版。選擇最適合製造商所使用設備的尺寸有利於降低原型設計及製造成本。首先在面板上進行電路板佈局,聯繫電路板製造商獲取他們每個面板的首選尺寸規格,然後修改你的設計規格,並盡力在這些面板尺寸內多次重複進行你的設計。

PCB設計十大黃金法則

法則六:整合元件值。作為設計師,你會選擇一些元件值或高或低,但效能一樣的分立元件。通過在較小的標準值範圍內進行整合,可簡化物料清單,並可能降低成本。如果你擁有基於首選器件值的一系列 PCB 產品,那麼從更長遠角度來說,也更利於你做出正確的庫存管理決策。

法則七: 儘可能多地執行設計規則檢查(DRC)。儘管在 PCB 軟件上運行 DRC 功能只需花費很短時間,但在更復雜的設計環境中,只要你在設計過程中始終執行檢查便可節省大量時間,這是一個值得保持的好習慣。每個佈線決定都很關鍵,通過執行 DRC 可隨時提示你那些最重要的佈線。

法則八:靈活使用絲網印刷。絲網印刷可用於標註各種有用信息,以便電路板製造者、服務或測試工程師、安裝人員或設備調試人員將來使用。不僅標示清晰的功能和測試點標籤,還要儘可能標示元件和連接器的方向,即使是將這些註釋印刷在電路板使用的元件下表面(在電路板組裝後)。在電路板上下表面充分應用絲網印刷技術能夠減少重複工作並精簡生產過程。

法則九:必選去耦電容。不要試圖通過避免解耦電源線並依據元件數據表中的極限值優化你的設計。電容器價格低廉且堅固耐用,你可以儘可能多地花時間將電容器裝配好,同時遵循法則六,使用標準值範圍以保持庫存整齊。

法則十:生成 PCB 製造參數並在報送生產之前核實。雖然大多數電路板製造商很樂意直接下載並幫你核實,但你自己最好還是先輸出 Gerber 文件,並用免費閱覽器檢查是否和預想的一樣,以避免造成誤解。通過親自核實,你甚至還會發現一些疏忽大意的錯誤,並因此避免按照錯誤的參數完成生產造成損失。

由於電路設計共享越來越廣泛,且內部團隊越來越依靠參考設計,類似以上的基本規則將仍是印刷電路板設計的一個特色,我們相信這對於 PCB 設計十分重要。明確了這些基本規則,開發人員便可非常靈活地提升其產品的價值並從其製造的電路板獲得最大收益。即使是電路板設計新手,只要牢記這些基本規則便能加快學習過程,增強信心。部分企業都需要 PCB 工程師掌握 1 到 2 種 PCB 設計工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