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的中小微企業,必學這套“瘦身”法則

難以想象

令人嚮往的商界大佬

面對疫情

現金流也不足以支撐三個月

數以萬計的中小微企業

成了這輪疫情的犧牲品

在凌冽的寒風中

如落葉般靜靜飄落枝頭

墜到黑黑大地之上


一艘“巨輪”的沉沒

或許意味著成百上千人失業

而作為商業環境中針扎生存

卻依然承載著創業者夢想的中小微企業

如秋風掃落葉般的凋零

意味著多少萬個家庭

走入窘迫


疫情後的中小微企業,必學這套“瘦身”法則


分享一個李總的故事

我2019年的朋友圈裡

充斥著他企業的輝煌

一百萬的註冊資金號稱估值幾千萬

接了一個訂單,簽了一個合同

搞了幾場高調的發佈會

在最熱的那幾天

他帶著團隊去避暑山莊團建

每逢週末,看著他和員工打成一片

燈紅酒綠,觥籌交錯,酣暢淋漓

朋友圈都是他的光鮮和靚麗

曾幾何時

我都有辭職跟他混的衝動

自己的生活和他相比

真是少了太多的激情和澎湃

而最近這幾天

朋友圈已經刷不到他消息了

坊間也聽到一些關於他的議論

已經兩個月發不出工資

員工該走的都走了

勞動局“訴訟狀紙”也接了幾張

(想到這裡其實我內心是有點失落的,看著他為了拉攏人心,多少個宿醉的酒局,依然沒有一個共患難的員工,一個都沒有,多麼可悲)

曾經也聽過他的項目

精妙的商業模式和清晰的盈利策略

他抱怨最多的就是手裡的人

不足以支撐其“統一六國的雄才霸略”

商業模式成了紙上談兵

在可以偽裝的時代

他一直戴著面具說謊(收錢)

但疫情讓他的“變臉”戲法顯露真容

最終登上“老賴”榜單

感嘆一句話

“裸奔”終究是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疫情後的中小微企業,必學這套“瘦身”法則


故事就分享到這

這是一種可怕的現象

創業者應該要提高警惕

中小微企業片區式的淪陷

問題出在哪裡?

如果從企業的三駕馬車來分析

“資金”、“資源”、“人才”

中小企業普遍沒錢

“資金”主要靠融資和貸款

“資源”這塊很難去評判

不同企業有不同的資源配比

但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

“人才”,即團隊的打造

回顧下剛才李總的故事

為了匹配商業模式的高端

租了個五百平米的辦公室

(豪華的辦公環境招聘上略佔優勢)

薪水和福利對標行業高水平

為了打造商業模式閉環

所有的環節都用自己的人

閉門造車,坐井觀天,自娛自樂

復工停產後,沒有現金流

員工薪資又不能斷

這就成了企業索命繩

壓死項目的最後一根稻草


再分享一個葉總的故事

葉總35歲

創業失敗過N次(n>=10)

去年找我融過資

出於對N的信任和尊重

委婉的拒絕了

後來他找了6個合夥人

都是不同行業的“老炮”

(什麼意思呢?就是那種錢麼沒有,但履歷豐富,懷才不遇的精神小夥)

租了個幾十平米的辦公室

改造成了一個能喝茶的地方

平時都在茶桌上辦公

來客戶了就泡茶聊項目

就連打印合同

都是借用隔壁的打印機

所有合夥人不拿工資

全員營銷+售後

其餘所有環節統統外包出去

設計工作外包給“某設計工作室”

客服工作外包給專業的客服公司

訂單發貨外包給成熟的海外雲倉

軟件開發外包給經驗豐富的軟件開發公司

除了房租

公司幾乎沒有固定開支

疫情同樣洗劫了他們的現金流

葉總說:“面對疫情,我不太擔心公司倒閉,沒有固定開銷,今年活下去沒問題。”


疫情後的中小微企業,必學這套“瘦身”法則


嚯,好傢伙!

作為一名人力資源管理師

掌握全國各地稅收優惠政策

研究靈活用工原理方法

制定企業降本增效方案

這些年把精力都集中在了服務大企業

卻發現比大企業更適合靈活用工的

是數以百萬計的中小微企業

真像是給了我當頭一棒!

總結葉總公司的模式:

合夥人+輕資產+全民營銷+外包

它進一步改造了勞動關係

從招聘團隊

變成招募合夥人或合作對象

從過程管理轉成結果交付

輕資產,輕運營

幫助企業採用靈活用工模式

同銀行為企業輸血式融資相比

這就顯得更加親切、更加實在

畢竟,銀行貸款

總是要還利息的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