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議事廳丨以人為本 共建共享 政協委員:老舊小區“換顏”,居民幸福升級

街老、院老、房老、設施老、生活環境差是老舊小區常見的“四老一差”困局。老舊小區改造,不僅關乎民生幸福,更體現一個城市在發展中的管理水平。市兩會上,“老舊小區改造”話題再次成為諸多政協委員“熱門”提案。

舊貌換新顏眾望所盼 但難免訴求不一

我市老舊開放式小區多建於上世紀80年代,存在綠化面積小、機動車停車位不足、違法搭建嚴重、文化活動空間有限、道路破損,以及安保、消防公共設施缺乏和改造維修困難等問題。

這些問題隨著城市的發展日益凸顯,直接影響了居民生活質量、和諧社區的構建和美好城市的建設。

市政協委員陳敏芬在調研老舊小區改造加裝電梯的問題時發現,一邊是住戶需求強烈,因為加裝電梯能解決他們的出行麻煩;另一邊卻是住戶的反對,認為會影響到正常生活。

“比如加裝電梯是否會影響採光?是否會產生噪聲?費用分配是否合理?由此種種還引發了新的鄰里矛盾。”陳敏芬說,眾口難調。

民進市委會在調研中也發現,老舊小區居民因年齡、經濟、文化素質等條件不同,對增設電梯意見也不一致,需求難統一,導致居民協商沒法通過。

此外,我市目前老舊開放式小區改造內容以住宅樓外立面整修、屋頂補漏、樓道粉飾及防盜窗凸改平為主,公共配套設施的改造因投入資金大財政難以承擔而鮮有涉及。

老舊小區是城鎮現代化建設中的一個縮影,由於時間久遠且缺乏一定管理,出現的問題自然而然也比較多,需下大力氣來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程。

在委員們看來,老舊小區改造要“改”出居民幸福感。

提檔升級顯成效 已完成主體改造超400幢

“群眾利益無小事”,將老舊小區改造管理這件事做好,須把以人為本、共建共享的理念貫穿始終,這樣才能實現“小區環境改變—居民素質躍升—城市文明程度提高”的良性循環,讓每一個居民都充分享受到發展紅利。

據介紹,截至去年底,全市共計完成房屋建築主體改造402幢,總投資超3億元,包括一般類改造141幢,示範類改造261幢,總面積約72萬平方米,惠及群眾11000餘戶。其中,有近800個樓道進行了牆面粉刷更新;近400幢住宅樓實施屋面防水補漏工程;對348幢住宅實施了管線箱體整治工程。

此外,去年我市還以定海和普陀為試點,實施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其中,普陀六橫鎮荷花搬遷安置小區進行電梯加裝和外立面改造。這也是全市首個老舊小區電梯加裝項目。

市政協委員陳康翔說,去年下半年,他就定下這個提案開始走訪、調研,並蒐集了不少資料與意見建議。從上述這些數據可以看出,我市老舊小區改造成效還是明顯的,也讓更多居民看到了希望,但從長遠和整體上來看改造工程仍有不足與短板,還待提升。

“比如目前的老舊小區改造工程缺少系統的整體謀劃,普遍以短期目標和單條線式改造為主,工程之間的協作不夠,造成‘拉鍊馬路’現象長期存在,截汙納管沒有把架空線‘上改下’同步進行。”陳康翔說。

激發老舊小區新活力 “好看”還要“好住”

老舊小區提檔升級不能只看短期目標,更不能“一改了之”,而是要有“前瞻性”,更要有後期科學合理的管理機制相配套。

在推進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方面,陳敏芬建議,可參照我國部分地區的成功經驗,借鑑“代建租用”模式,通過“企業投資、居民付費”的模式來減輕居民經濟負擔,相對減少推進阻力,也能降低後續維護管理等風險。

還有包括陳康翔在內的其他政協委員也都在提案中建議,要以未來社區建設為抓手,引入“生態、健康、智慧、人文、環保”等設計理念,進而提高老舊小區改造的綜合品質和社會效益;要創新思路,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加入社區營運,讓舊有空間不斷承載新的功能,持續激發老舊小區活力,提升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

在管理機制上,民進市委會建議,要將開放式小區公用基礎設施的建設、維護和更新改造納入老舊開放式小區改造內容,進行有計劃的整體改造;積極引導和鼓勵有條件的小區由街道成立物業管理公司進行先期託管。

周芷羽、楊小芳等市政協委員也同時提出,要建立健全老舊開放式小區社會化物業管理體系,加強老舊開放式小區長效管理,引導小區業主強化共同參與小區自治管理、自我服務等意識。

“我們要將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作為補齊民生短板、提升海上花園城市品質的重要內容來抓。”陳康翔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