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定是你見過的寫樂器最經典的文章!邢之諾:《亂彈中國民樂》

這一定是你見過的寫樂器最經典的文章!邢之諾:《亂彈中國民樂》

這一定是你見過的寫樂器最經典的文章!邢之諾:《亂彈中國民樂》

群星 - 楚商.mp34:21

來自邢之諾

亂彈中國民樂

如果說書籍是空氣,音樂在我生命裡則扮演著陽光的角色。

西樂恰似油畫,追求結構的建築美;民樂宛如國畫,追求含蓄的意境美。竊以為,民樂更即興,更適合抒發個人情感。民樂分“器樂、民歌、曲藝、戲曲”幾類。本文主要聊下器樂。

民樂的思維以線狀為主。如果說古箏音色是以韻補聲。編鐘、古琴、壎、笙、洞簫等則全是韻。

壎乃“樂器之鬼”。壎是從遠古傳來的大地之音:蒼茫、質樸、厚德載物。壎空靈、深邃、沾有鬼氣,最適合感今懷古。壎音色似近似遠、若有若無、飄忽不定,很有高處不勝寒的冷魅。人死後變土,據說,午夜吹奏這種用人類屍體燒製而成的,堆滿靈魂的樂器,能把鬼魂招來。

磬乃“樂器之佛”。磬以石材等製成。磬常用於宮庭雅樂或盛大祭典。聽磬,最好選擇桐葉飄黃的季節。夜雨僧廬,白髮青燈。哪來磬聲?心魔暗生。嚼著“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滴到天明”的詩句。磬聲未遠,你已入定;磬度成你,你度了磬;磬變成你,你變成磬;宇宙俱靜,萬物皆磬。

箜篌乃“樂器之仙”,箜篌祖籍西域,2000多年前傳入中國。而中國箜篌的後代,則變異成朝鮮日本的“百濟琴”了。箜篌叮咚華麗,弱似遠寺鐘樓裡飄逸出的仙聲雅樂,很有瓊樓玉宇的華彩。“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真正的中國箜篌只能在古人文獻中膜拜了。同早失傳的“缶”“篪”,“瑟”等相比。現代“起屍還魂”的山寨箜篌是很造化的。冷某在此感謝前輩們嘔心瀝血的改革嘗試,相信箜篌某天會重溫她遺失的盛世繁夢的。

編鐘乃“樂器之帝”。曾侯乙墓出土的編鐘,足以佔滿一個現代音樂廳的舞臺,氣勢宏大,壯觀無比。經聲學專家研究,整套編鐘能奏出鋼琴上所有黑白鍵的音響。編鐘改寫了五聲音階,改寫了民樂歷史。編鐘傲傲然於穩坐廟堂中央,笑領百官朝拜,看淡興衰榮辱。幾千年後瞻望他,炎黃子孫們依舊能感受到他不怒而威,莊嚴肅穆,包羅萬象的帝王風度。

古箏乃“樂器之後”。古箏體型窈窕修長,氣質典雅大方。音色剛脆、清悅、淳厚、委婉、明媚。古箏冠眾樂而為師,稟清和於律呂,崇絲林以成資,迎合世俗卻不低俗。上得廟堂,下得江湖。或慷慨激昂,或綺靡清麗。或悽切嗚咽,或悠揚悅耳等等。堪稱運籌帷幄,左右逢源。雅俗共賞,高下同和。其雍容大度的國母級親和力,是摧毀民眾理性的。

奔車看牡丹,走馬聽秦箏。聽箏,讓人想起御園中的貴妃、濃露中的芍藥、薰風中的黃柳、燦陽下的杜鵑。指滑音柔萬種情。古箏被尊“萬凰之王”,當之無愧。只是,長期的深宮生涯,使得古箏八面玲瓏,讓人迷惘哪個才是真實的“她”了。

揚琴乃“樂器之相”。揚琴是擊絃樂器,明朝時由波斯傳入中國。揚琴音色如叮咚山泉,珠落玉盤。音響效果與現代鋼琴類似。或清幽典雅、或纏綿婉轉、或輕巧明快、或清新悠揚。表現力極為豐富,可以獨奏、合奏、或為琴書說唱和戲曲伴奏等。明朗、細膩、綺麗、幽雅的江南絲竹更缺不了他的交椅。揚琴為傳統樂隊戲曲的中流砥柱,實乃中國樂器定國安邦之相爺也。

鑼鼓乃“樂器之將”。鑼鼓是一種氣勢恢宏,節奏鮮明的樂器。酣暢淋漓,強勁剛烈的鼓點,似滄海奔流,如萬馬飛奔,最能煽風點火,撩逗他人雄性激素。敲到高潮處,鼓手癲狂,觀眾醉痴,醉鼓醉鑔是行鼓的最佳境界。

鑼鼓是樂器中的鐵羅漢,統治者忠實的御前侍衛,常被驕傲的下放在北國與江南。“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慷慨激昂,好大喜功,有勇無謀的他們,率領角號等小嘍羅,把狼煙灌滿了人們腦殼,皮膚上飲飽了他人熱血。慘烈一笑,將骨骼撒在中華大地。

古琴和洞簫乃“樂器之士”。也是最挑耳朵,最挑人的樂器。文人稱“吹簫”為“品簫”;文人對古琴也有“四不彈”之說。洞簫音色飄逸陰柔,有種慘淡江天下,不知吹向何方的惆悵感覺。古琴音色深沉,內斂而有風骨,有種心如止水,萬萬人中唯我獨醒的高潔情懷。當洞簫遇到古琴,洞簫的哀豔寂寥便生了根,古琴的遼闊高古也被穿成了串。“琴簫合奏”中,洞簫的幽怨、迷離、清冷,和古琴的厚重、滄桑、平和、繪成中國水墨畫中獨有的寫意飛白。宛如一對看破紅塵,遺世獨立,相看儼然,生死相隨的神仙眷侶。月白風清中淺吟低唱,讓聽眾如置身松濤。這對高風亮節,最具東方哲學之美的樂器,歷來被中國文人所頂禮膜拜。

大音希聲。琴簫者最好藏匿深山老林,茅舍泉邊。素桌淨手,燃上一柱妙香;忘掉柴米油鹽,念天地之悠悠中,餓得腸子打節奏也要搖頭晃腦,清靜無心,陶醉並享受這種超脫的物我兩忘之境。

琵琶乃“樂器之俠”。琵琶是泊來品,最早出現在西域中亞。浪跡天涯的琵琶,其出身與經歷太複雜。內斂端雅的宋朝文化抬舉出了古琴。盛唐文化的奔放恢弘才撐得起張揚的琵琶。在經濟繁榮,國力強盛,萬邦來朝的大唐盛世,琵琶如此多嬌,惹無數王公竟折腰。琵琶的時代隨著盛唐的湮滅而結束。舊時王謝堂前燕。琵琶從皇室淪落到民間,閱盡塵世蒼涼。

琵琶分“文曲”與“武曲”兩種。“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這種劍膽琴心,俠骨柔情,極有張力的樂器,既可演奏出《情咒》的幽怨清麗,又可演奏出《十面埋伏》的金戈鐵馬。琵琶是現代最被妖魔化的樂器。有“雅士(鴉士)”總把琵琶封為下里巴人的代表,甚至貼上勾欄妓館,飯莊酒樓的座標。自古俠女多風塵,英雄多為屠狗輩。琵琶仰天長嘯,自不與俗眼計較,扔給後世一串冷笑。(悄悄話:四大美女中,有2位就善琵琶,知否?)

二胡乃“樂器之民”。二胡類似西方的手風琴。從這個不風流的樂器破爛的肺裡漏出的旋律,不高貴、不張揚、不明麗。猶如樓上樓下徹夜戰鬥的麻將;猶如隔壁孩他媽罵娃的潑聲浪嗓;猶如城管嘴巴里那夥攆不走的“小強(蟑螂)”。瑣碎、疲憊、無奈。週而復始。平凡、樸實、誠懇、穩妥、堅韌。像民眾得簡直有點滑稽了。二胡經得起大起大落。二胡雖上不了廟堂,卻能主宰一個民族。(君不見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二胡?)二胡生存能力極強,放他在任何犄角旮旯都不能被忽視。二胡音色近似人聲,富有歌唱性和表現力,悠然自得的或暢想或沉思,圓潤柔和的嗓音雖不大,卻有往聽眾心眼裡鑽的感覺。

二胡謙遜,合群,可以同諸多樂器聯姻,組合成樂器中的“俗世夫妻”。或舉案齊眉,現世安穩;或歡愛相思,柔情似水;或如泣如訴,悲涼悽美;或喧囂離恨,沸沸揚揚;或纏綿悱惻,不離不棄等。只是,縱五音繁會,總抖不掉他身上的煙火味兒。

嗩吶乃“樂器之匪”。嗩吶是生活在最底層的樂器,也是最野性的樂器。嗩吶是塵世一筆濃墨重彩的豔俗。嗩吶一驚一咋,忽喜忽悲,大悲大咽,最適合紅白喜事。嗩吶聲多韻少。樸實、粗獷、熱烈、富誇張性。嗩吶最瞭解民生疾苦。嗩吶代表農民的聲音。反映了農民耿直爽朗的性格。嗩吶有點像秦腔,高亢激昂,熱耳酸心,使人血氣為之動盪。嗩吶有著農民式的狡黠。窮山惡水出刁民,嗩吶是反叛的。被逼到水深火熱時,嗩吶咆哮起來有著“王候將相寧有種乎”的豪情。天平盛世時,嗩吶念頌起《百鳳朝陽》來,則又是一副愚民的憨忠了。

中國器樂常與文學書畫等姐妹藝術結合。推崇簡淡中和,天人合一。強調作品的風骨與神貌。曲式對稱,節奏平穩,簡繁相適,動靜相襯。而以綜合性表演為基礎形式的戲曲等民樂,則是集民族音樂文化之大成,在世界藝壇獨樹一幟的藝術門類。

中國民樂博大精深,浩如煙海。恕冷逸軒無暇逐一細述。民樂太個性。總是和交響樂隊難相容。加之政府對民樂欠缺財力支持;教育部對民樂的忽視;傳媒的失職;少數國民的媚外思想;以及民樂自身“作繭自縛”等現象,嚴重阻礙了現代民樂的發展。

好在一批德藝雙馨的藝術家。如:----劉德海、龔一、陸春齡、趙曼琴、王鐵錘、張維良、項斯華、周望、章紅豔、吳文光、林玲、袁莎、趙家珍等人;又如:留下了《老八張》《絃歌雅韻》已做古的管平湖、王迪等泰斗;當代斫琴師王鵬、馬維衡、曾成偉、婁偉東、王可遜等先生;復原了失傳千年的古瑟,讓現代人領略到“琴瑟合鳴”之魅力的古琴教育家丁承運,傅麗娜夫婦;為崑曲搖旗吶喊半輩子的白先勇先生;大力弘揚古琴文化的深圳儒商兼收藏家,宋少華先生;人琴合一的古箏大師毛丫女士;太極音樂理唸的創造者,二胡演奏家陳軍先生;士大夫音樂的傳承者,推出《伶歌》專輯的音樂人孟慶華先生;葫蘆島新箏藝術之父王天一先生;把琴箏和現代藝術完美結合的巫娜與常靜;文人琴的提倡者,青年演奏家羅小慈;操縵多年的民間琴家李家安、葛勇;古琴後起之秀丁霓裳,婁力丹等人;乃至躬耕於網絡的純古風草根組合“墨明棋妙”等等,都為民樂的發展做了貢獻。

中國民樂是儒家文化的精神體現。中國民樂力透千古,蕩氣迴腸,是華夏子孫一代又一代心靈深處的絕響。是世界音樂花園的一朵奇葩,是世界文化的財富,是我們炎黃子孫的驕傲!

多元化社會,民樂處於尷尬地位。民樂正蹣跚走向世界。

民樂的出路何在?套用臺灣著名指揮家陳澄雄先生的一句話:——中國民樂的前景在於“創新”。

拭目待之。

邢之諾壬辰仲夏於冷逸軒

這一定是你見過的寫樂器最經典的文章!邢之諾:《亂彈中國民樂》

這一定是你見過的寫樂器最經典的文章!邢之諾:《亂彈中國民樂》

邢之諾:籍貫河南南陽。齋號“冷逸軒主人” ,中科華企信息技術研究院副院長。作家、詩人、音樂評論者。2013年供職於全國政協禮堂西南廳華寶齋書院。2014年出版個人文集《亢龍無悔》,內含“詩詞、雜文、散文、詩歌”等。

這一定是你見過的寫樂器最經典的文章!邢之諾:《亂彈中國民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