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清平樂》中,徽柔(福康公主)稱呼她的母親叫“姐姐”?

知庫先鋒


以現代思維來看,就算是徽柔是庶出,叫嫡母為

“嬢嬢”“母親”都可以理解,可叫苗心禾這個親生母親即使叫不了“母親”“母妃”再不濟,和《知否》裡面一起叫“小娘”也可以,為什麼偏要叫“姐姐”豈不是亂了輩分,換個角度想想萬一徽柔之前還有個公主,那徽柔叫她的母親要叫“姐姐”叫真正的姐姐也要叫“姐姐”,會不會亂了輩分

“姐姐”可以稱呼親生母親,母親也可稱自己兒子為“哥哥”

實際上宋朝對於稱呼沒太多講究,從曹丹姝二婚依舊可以成為皇后就可以知曉,宋朝當時民風開放,不會太在意表面上所謂的禮儀。但同樣對於稱呼來講,雖比較寬泛,但對於主母和小妾還是有分別的。庶女可以叫主母為母親也可以稱其為嬢嬢,同理她的母親為小妾,只能稱呼為“姐姐”,而這個庶女若有個姐姐,可以直接稱之為大姐、二姐以此類推。

若父母再生一個兒子,也可以在稱呼上稱其為“哥”,就類似於魯迅母親稱他為迅哥類似,這種稱呼一定意義上有所保留。而且劇中宋丹姝和眾娘子對於皇帝宋仁宗稱之為“官家”也是宋朝獨有。另外有意思的是徽柔這裡被眾人稱之為“公主”,說明現在在朝的是他父親,如果像《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那裡稱之為“帝姬”,說明徽柔是前朝公主。(宋朝第八位君主宋徽宗改公主為帝姬,此時宋朝已經危在旦夕)

宋朝以後怎麼稱呼

宋朝以後,元朝、清朝逐漸漢化,稱呼上來說也逐漸靠近現在意義上的分明。到清朝,皇帝繼位以後,封自己的嫡母為母后皇太后,生母則為聖母皇太后。《甄嬛傳》裡面,甄嬛相當於四阿哥的生母,母憑子貴被封為聖母皇太后,而修宜則是母后皇太后,所以即使甄嬛宮鬥再厲害,也得不到皇后的稱號。

總結

總的來說,宋朝對於稱呼來講,更注重於嫡庶之分,對於姐妹兄弟和孩子父母之間的稱呼更趨向於人性化,約定俗成。所以當初宋仁宗和曹丹姝兩人討論為苗心禾晉升的時候,會說“

孩子生下來,還是叫曹丹姝為母親,只會叫苗心禾為姐姐”,故而有的觀眾覺得徽柔更像是曹丹姝和宋仁宗兩人的孩子有了依據。


桑梓說娛


在《清平樂》裡,福康公主宋徽柔稱呼她的母親苗興禾為“姐姐”。用現在“姐姐”的含義來解釋,聽起來好像是錯了輩分。

因為現在的“姐姐”表示的,在同輩當中比自己年紀大的女性;或者某些地方對年輕女性的稱呼。


但是在宋朝,“姐姐”的確是有表示母親的意思;而稱呼現代意義上的“姐姐”,叫“女兄”。

實際上,在宋朝的時候,民間稱呼自己父親為“爹爹”;嫡母為“姐姐”;庶母為“叔婆”;父妾為“妾母”,等等。總之,叫法是很豐富的。

宋朝皇室隨民間,皇子皇女稱呼皇帝為“爹爹”,但是由於皇后是嫡母,但皇子皇女無論嫡庶稱呼皇后,稱其為“孃孃(娘娘)”,稱呼生母以及其他妾嬪可以隨民間,稱之為“姐姐”。

在古漢語中,“姐”原本就有母親的意思,這早在漢朝就已經普遍使用了;“姐姐”在宋朝的時候的確是特指自己的生母。


趙構就曾經跟他的第二任皇后吳皇后這樣說:

“極知汝相同勞苦,反與後進者齒,朕甚有愧。俟姐姐歸,爾其選已。”

我知道你跟著我吃盡了苦頭,但是我為憲節皇后邢氏等了16年,你由於是後來的,一直位份較低,因此我很有愧,所以等太后南歸之後,就決定把你立為皇后了。這裡面的“姐姐”指的就是趙構的生母,顯仁皇后韋賢妃。


而“孃孃”(娘娘)一詞,現在是兩個詞,實際上在古代這是一個詞,“孃孃”只是“娘娘”的繁體罷了。

實際上也是源自於民間的叫法,只不過在宋朝而言,歷史較近,是在唐朝的時候開始流行的,到了宋朝後,才固定下來,是對皇宮裡有位份的女人的尊稱,包括皇后以及妃嬪。


炒米視角


我是蔡小記,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清平樂》中,徽柔作為官家和苗心和的女兒,她叫曹皇后為“孃孃”,叫母親“姐姐”,原著《孤城閉》中是這樣解釋的:

國朝皇子皇女稱父皇亦如士庶人家,為“爹爹”,稱嫡母為“孃孃”,位為嬪御的生母則為“姐姐”。

意思是,宋朝皇帝的兒女,稱皇帝為“爹爹”,稱後宮皇后為“孃孃”,生母為“姐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