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解封”,中國體育產業修煉“免疫力”

新華社北京4月20日電 題:等待“解封”,中國體育產業修煉“免疫力”(上)

新華社記者

2020年的春天,對青鳥體育董事長卞光明來說,相當難熬。一年多前,他意氣風發,憧憬年底至少新開7家連鎖健身房;如今,面對疫情下數千萬的虧損和不確定的未來,他的目標急轉直下為“先活下去”。青鳥體育14家門店,從新年前關店一直至今。

人群集聚的特點,讓體育產業在復工復產中排序靠後。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日前發佈通知,大型聚集性體育活動如馬拉松長跑等暫不開展,意味著除體育用品製造外,體育服務業普遍仍需等待“解封”。

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健身行業有10%以上的企業已經難以為繼。賽普健身在疫情期間做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目前有16%的健身房現金流已斷,現金流能撐到4個月以上的健身房僅佔15%。

疫情風暴下,從政府到企業,體育產業人迎難而上,努力提升“免疫力”在危中尋機。

(小標題)嚴冬:一場“毀滅性打擊”

為疫情著急的還有體育培訓機構萬國體育首席執行官張濤。從疫情開始到現在,萬國體育月度虧損上千萬。“不復工就真的沒收入,但支出並不少。主要是房租、員工工資、社保、公積金、固定資產攤銷等。租金雖然有些減免,有些負責任的地產商會減一個月,但他們也是企業,無法要求太多。”張濤說。

作為受影響較大的體育產業分支,體育培訓和健身業同樣一籌莫展。“毀滅性打擊”,是不少受訪者談到疫情時的感慨。由於體育服務業一般需要較大場館,場地租金、人員工資、銀行利息……各種財務成本不容樂觀。

清華大學體育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認為,疫情對於體育服務業衝擊很大。首先,由於防疫的要求,復工情況不樂觀;第二,場館導致健身培訓類企業資產較重,支出多而幾乎沒收入,線上課程即使產生收益也杯水車薪;第三,即使復工後,健身或運動技能的掌握是否位居應優先滿足的需求前列,尚且存疑。

中國體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鮑明曉把體育企業按受影響程度分為三類:一是“危重度”,主要是冰雪產業如滑雪場等,由於疫情恰逢雪季,受傷害程度大,難以補救。其次是“重度”,有傷害但可以補救,主要是健身休閒業、競賽表演業、體育場館運營業、體育旅遊業和體育培訓業等。三是“輕度”,有影響但能自愈,主要是體育裝備和用品的製造行業等。

“太舞目前估計至少損失了1.5個億!”太舞滑雪小鎮的副總裁王世剛介紹,此次新冠疫情導致幾乎所有國內雪場不得不在春節期間停業,等於直接減少了三分之一的雪季客流。

和太舞一樣位於2022年北京冬奧會雪上項目舉辦地張家口市崇禮區的雪場還包括萬龍度假天堂滑雪場。其董事長羅力表示,雪場雖在3月份復工,但客流量與疫情前“一房難求”的火爆相比一落千丈。

體育用品雖然可以走線上零售,但據行業領軍者安踏集團提供的數據,2月份他們全國各地近13000家店鋪幾乎全部停業,至3月上旬才陸續恢復。“作為一家實體零售門店經營佔業務比重80%的集團公司來說,此次疫情的影響是史無前例的。”安踏集團副總裁李玲表示。

競賽表演業損失更為慘重,包括全國冬季運動會、中超和CBA足籃兩大聯賽在內的全部國內國際賽事均已叫停。

上海澤璞創智對100家體育企業的調研顯示,77.19%的企業營收明顯下跌,21.05%企業面臨人員用工困難。66.67%的企業業務停滯、延期開工,14.04%的企業表示經營受疫情影響較大,尚無有效應對措施,僅19.3%的企業採取居家辦公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可以減輕疫情對經營的影響。

疫情之下,體育行業不約而同採取了降薪等措施壓縮成本。萬國集團高管從3月開始拿零薪至年底。中國足協9日發佈公告稱,由於職業足球俱樂部及投資人普遍面臨經營困難,各級聯賽俱樂部已達成合理降薪的共識。CBA也在14日宣佈管理層降薪,並表示球員降薪的工作已得到中國籃協支持,下一步將進行友好協商。

鮑明曉說:“體育產業是以線下體驗和集聚觀賞為主要服務形式、產業集中度不高、中小微企業和新進投資者居多的新興產業,也是平均利潤率低,很難賺大錢和快錢的行業。這一產業雖然是大健康產業,但它自身的行業特性和所處的發展階段,使它在國民經濟各行業‘免疫力’排行中處於不利地位。疫情暴露了體育產業的脆弱性,給全行業完成2020年各項目標和任務帶來了困難。”(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