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支架便宜了,如何保證“好貨”?

均價從1.3萬元跌到700元——首批國家集中帶量採購的冠脈支架在天津開出令人震撼的“地板價”。與2019年相比,相同企業的相同產品平均降價達93%。由於此次採購的冠脈支架數量佔全年需求量的八成,人們不禁擔心,便宜能有好貨嗎?均價700元的冠脈支架能用得上、用得好嗎?(11月8日《廈門日報 》)

以往心臟支架最受民眾詬病的就是價格,讓許多患者用不起,均價從1.3萬元跌到700元,本該讓人歡呼雀躍,但因為用在“身體裡面”,不得不擔心質量。都說便宜無好貨,如何保證心臟支架既便宜又是“好貨”?

為何以前的心臟支架那麼貴,現在又是如此便宜?據瞭解,答案是原來的價格水分太大。有人形容高值醫用耗材裡的價格水分就像水盆裡的毛巾,“拎起來就淋水,根本不用擠。”的確,因為水分多,產生腐敗是必然的。比如,有醫院某科室按照國內耗材30%、進口耗材25%、關節脊柱類耗材20%、創傷類耗材30%的比例,多次賬外非法收受供貨商回扣,這些水分最終都由患者與醫保基金來買單。但即便是如此,價格相差這麼多,還是令人驚訝,因為太不正常了。一方面市場太大。我國每年要用掉150萬個心臟支架,總費用達150億元。這麼大的市場,水分這麼多,監管為何一直視而不見?另一方面,相同企業的相同產品平均降價達93%,這麼多利益沒有了,企業難道甘心嗎?難道僅僅是因為國家隊出手就可以有這麼大的收穫?另外,有人指出,以心臟支架為代表的醫用耗材有一個特殊之處在於:無行業標準和統一編碼,又缺乏質量和療效評價體系。以某耗材產品為例,一個醫療器械註冊證,涵蓋產品多達450個。“同物不同名”“同名不同物”等亂象下,產品之間難以比質比價,行業難以形成深度競爭,流通環節的灰色利益鏈條始終難以斬斷。這些亂象,為何不盡快作出處理?更想問的是,這些問題現在解決了嗎?

對於心臟支架“地板價”,相關專家稱不必過於驚訝,更不用擔心企業報價是否已經低於成本,因為經過前期一系列的成本測算、財務報表分析等,這個報價其實是在合理範圍內的。還稱現在的價格屬於市場的合理價格。更稱,國家醫保局將和醫用耗材安全質量部門開展聯合監管,對所有中選產品的使用實現全過程追溯,最大程度保證產品質量,讓患者放心。可患者能放心嗎?患者對於價格畸高的醫療產品當然是反對的,但也信奉便宜無好貨這個“樸素”道理,因為價格低,質量就難以保證。

質優價廉的心臟支架當然受歡迎,但能不能擁有?這有兩個問題:第一,能否購買到?萬一醫院總是推脫說沒有貨,只有貴的心臟支架,難道不用嗎?第二,用上了能讓患者放心嗎?這需要監管部門要做很多工作,並不僅僅是隻是檢查檢查,或是處罰幾個幾個人就行了。心臟支架要讓人完全放心才可以,因此質量保障要讓患者“看得見”。(作者系天府評論新聞觀察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