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窮窩”挪出新生活

點藍色字關注“烏蘭察布日報”

“挪窮窩”挪出新生活

“挪窮窩”挪出新生活

春陽將編織的萬道金線遍撒大地,融融暖意間,我們走進卓資縣易地搬遷安置點福安小區採訪。

幽雅的環境、齊備的設施,卻並沒看到以往悠閒曬太陽的老人。

搬到新居的老人們在忙啥?

帶著疑問,步入小區內的“巧手手扶貧車間”,這裡的所見所聞拉直了記者心中的“?”。

車間裡,只見滿頭銀髮的老人們正忙碌著:縫製盛酒皮囊、製作仿真草坪、編制汽車座椅墊、軋製工作服……雖然手頭忙碌的活兒不同,但是老人們的臉上卻綻放著同樣燦爛的笑容。

已近耄耋的李玉才老人是大榆樹鄉羊圈灣村村民,79歲的他,身子骨硬朗,編制汽車座椅墊已是他的熟練活兒。

“這點營生不是很費勁兒,適合老人幹。車間裡老夥伴兒多,邊工作邊聊天可開心哩!” 作為車間裡年紀最長的“上班族”,李玉才老人一臉樂呵。

年逾古稀的李德奎和老伴兒劉潤梅去年搬進福安小區,新居距扶貧車間僅一樓之隔。採訪時,老兩口 “頭對頭”正專心致志編制汽車座椅墊。“上樓住新房,下樓有活兒幹,沒想到這麼大歲數還能在家門口找到工作,現在的日子可真是越過越有味兒。”交談間,老兩口喜悅難掩。

“挪窮窩”挪出新生活

李德奎和老伴兒劉潤梅正在編制汽車座椅墊。本報首席記者 常曉萍 攝

“我們這把年紀,已經不可能外出打工了,在這裡上班,每月至少能有1000塊收入,貼補家用足夠啦!”忍不住插話的76歲老人胡林一臉滿足。

讓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產業扶貧是關鍵。為此,卓資縣專門成立了異地扶貧搬遷服務中心,積極為老、弱搬遷戶量身定製工作崗位,促其增收脫貧。

“挪窮窩”挪出新生活

目前,“巧手手扶貧車間”已安置600多人就業,其中超70%是貧困戶。本報首席記者 常曉萍 攝

搬遷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丁瑞鋒介紹,“巧手手扶貧車間”作為貧困群眾從“搬得出”到“穩脫貧”的依託,目前共安置600多人就業,其中超70%是貧困戶。車間成立以來,先後與10多家企業簽訂來料代加工協議。在這裡上班,不受時間、年齡限制,只要肯幹,就會有穩定收入。

目前,卓資縣共有五個易地搬遷安置小區,每個小區都創辦了扶貧車間。與此同時,還採取國企投資建廠、民企租賃使用、貧困戶享受收益的模式,建成金雞扶貧項目、冷涼蔬菜加工項目、光伏扶貧項目、脫水蔬菜項目等,依託產業發展,多渠道幫助搬遷群眾穩定就業,提速增收。

“挪窮窩”挪出新生活

能在家門口的扶貧車間打工掙錢,村民們心裡踏實多了。本報首席記者 常曉萍 攝

走出扶貧車間,來到福安小區採訪。從大榆樹鄉鳳凰臺行政村菜園子村搬遷到這裡的趙計生、李改葉老兩口,熱情邀請記者去他們的新房看看。

敞亮的客廳乾淨整潔,簡潔的臥室溫馨舒適。50平米的新房裡,彩電、冰箱、熱水器、洗衣機一應俱全。

回想搬遷之初,村幹部來到趙計生老人家,告知縣城建起了易地扶貧搬遷住宅樓,並動員老兩口搬過去。但當時的趙計生卻猶豫不決。“我們不是不想住新樓,而是擔心住不起,可老房子破得真沒法兒再住啦!”當時的老兩口好糾結。

是扶貧幹部多次到家耐心做工作,趙計生才最終解開心結,下決心搬出山溝住新樓。

據卓資縣委常委趙利森介紹,卓資縣曾是國家級貧困縣,重點貧困村就有64個,搬遷人數多、搬遷任務重。面對難啃的“硬骨頭”,全縣上下整合資源、合力克難,先後對4520戶11125人實施了易地搬遷。搬遷後,全縣圍繞“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目標,齊心協力“壯產業、強服務、促增收”,搬遷群眾 “挪窮窩”挪出了新生活。

今年3月4日,自治區人民政府發佈公告,卓資縣退出貧困旗縣序列。

然而,卓資人清醒地知道: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

市委四屆八次全會更是明確要求:脫貧攻堅是重大政治任務和最大民生工程,也是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決戰決勝的關鍵時刻,我們絕不能有“歇歇腳”“鬆口氣”的想法,必須凝心聚力、衝鋒到底,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這是目標,更是路徑!

2020年,向著這一目標,沿著這一路徑,卓資縣正只爭朝夕,加倍努力,奮力決勝脫貧,快步奔向小康。

採訪結束時,回望福安小區樓宇,牆上“挪窮窩,住新房,永遠不忘共產黨”一行大字,在春日暖陽下鮮紅奪目,情深意長!

來源/ 烏蘭察布日報

/ 首席記者 李秀珍 記者 劉志宇

審核/ 烏雲夫 白曉東

編輯/ 其木格 呼 和

校對/ 郭曉輝

烏蘭察布日報

我杜學軍主持召開專題會議 研究部署全市人防系統腐敗問題專項治理工作相關事宜 | 查看更多

內蒙古貧困旗縣全部“摘帽” | 查看更多

啥?內蒙古高速公路開始收費了? | 查看更多

“挪窮窩”挪出新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