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辱罵不交作業的學生被解聘:老師,你要學會管理情緒

教師辱罵不交作業的學生被解聘:老師,你要學會管理情緒


近日,河北省行唐縣晨光學校的一名教師,在準備開一場線上教學視頻班會時,因為個別學生存在遲到、早退、不交作業的現象,對學生進行辱罵並進行罰款處罰。事發後有學生將該段視頻傳播到網絡上,引起輿論廣泛關注。


視頻中,該女老師顯得很生氣,用方言辱罵學生,諸如:“扇你*臉,當天作業當天寫,叫你不要臉,還是那句話,給你說好聽的,你等著,有特殊情況”。


事後,教育局責令責令涉事老師向學生及家長誠懇道歉並責成行唐縣晨光學校與其解除聘用合同,責成該校校長向教育局寫出書面檢查。


教師辱罵不交作業的學生被解聘:老師,你要學會管理情緒

新聞截圖


對此,有人認為該老師的做法是對學生的不尊重,也是對自己職業生涯的不尊重,是職業道德問題;也有人認為老師雖然做法有些過激,但是都是為了學生好,如果一味的放任不管,禍害的只是學生。


對於類似事件,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以及我們的社會,都應該對自己進行反思。


前不久,陝西省某中學英語老師多次催學生交作業無果而在班級群裡辱罵學生的事件也引發公眾熱議,不少人批評該教師道德素質低下。就該事件而言,筆者認為,更多與教師情緒管理失控有關。


事實上,很多家校矛盾、師生矛盾,都是因為當事人情緒控制不當造成的。從這一點來說,

教師應該加強情緒管理,在創建和諧的家校關係、師生關係中發揮積極作用


教師辱罵不交作業的學生被解聘:老師,你要學會管理情緒

科學認知情緒產生的根源


疫情下,教學方式發生改變,教師克服諸多困難開展線上授課。但在實際教學中,常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教師費了好大功夫精心準備課程,學生們卻在線上討論與課程無關的問題;教師線上授課時,學生壓根不在線或聯繫不上;佈置的作業,學生不能按時提交,告知家長後也沒有結果;有些家長、學生根本不關注線上的通知、消息,佈置作業後還反覆詢問,等等。


面對這樣的情況,有些教師可能很惱火,甚至會嚴厲訓斥學生;也有些教師表現出足夠的耐心,不厭其煩地回答學生的問題、催促學生交作業。


為什麼同樣面對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教師們的情緒反應卻不一樣呢?因為影響人的情緒的根源並不是事件本身(如學生不交作業、學習態度差等),而是人對情緒根源的理解,對這個事件的態度、信念、解釋。例如,有的教師會認為學生不交作業是學習態度不端正,多次催交無果是對教師不尊重,因此會非常生氣;有的教師則認為學生不交作業可能是線上操作困難或網絡有問題,抑或有其他無法克服的困難,從而會對學生多一些理解和寬容,就不會情緒失控。


事實上,上述對情緒根源的理解就是情緒的ABC理論。按照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提出的情緒ABC理論,事件(A,activatingevent)只是引發情緒和行為後果(C,consequence)的間接原因,直接原因是個體對激發事件(A)的認知和評價而產生的信念(B,belief)。也就是說,正是一些不合理的信念使人產生情緒困擾。比如,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如果人們認為它會帶來生活物資緊缺,就會擔憂未來而產生焦慮,從而囤積大量生活用品。

教師辱罵不交作業的學生被解聘:老師,你要學會管理情緒

教師辱罵不交作業的學生被解聘:老師,你要學會管理情緒

對所有學生懷揣積極的期待


按照情緒ABC理論,對學生的不滿、憤怒等不良情緒,實際上都來源於對學生行為的認知和態度。教師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對學生懷揣積極的期待,就會用愛心、誠心和耐心對待每一個學生。


青少年時期是心理發展可塑性最強的年齡階段,教師的言行會對學生成長產生重要的影響,特別是教師對學生的積極評價和期待,會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教師的期望有如學生成長的催化劑。


教師期望效應源於一個經典的心理學實驗。20世紀60年代末期,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帶著實驗小組走進一所普通小學,進行一次學生“發展潛力”測驗。他們在6個年級的18個班裡隨機抽取了部分學生。測試後,羅森塔爾把一份名單提供給各班級教師,鄭重告訴他們,名單中的這些學生是學校中最有發展潛能的學生,並再三囑託教師在不告訴學生本人的情況下注意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一年後,當他們回到該小學時,發現名單上的學生不但在學習成績和智力表現上有明顯進步,而且在興趣、品行、師生關係等方面也都有了很大進步。


教師辱罵不交作業的學生被解聘:老師,你要學會管理情緒


到底是什麼對學生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羅森塔爾對提供名單後教師的教學及對學生的態度進行追蹤分析,發現教師有意無意地對這份名單上的學生有了更多期待,而這種期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促進了學生的學習進步。這一現象被稱為“教師期望效應”。


學生就像花朵一樣,有時“不是不想開,而是時機未到”。有的學生接受能力強、領悟速度快,就像早開的花一樣;而有的學生接受能力弱、領悟速度慢,就像晚開的花一樣。教師應該相信那些接受知識慢的孩子就是還沒開放的“花苞”。他們不是不開,而是在積蓄能量,等待時機。正因如此,教師對所有學生都應懷揣積極的期待,這種期待也會使教師不因為學生一時、一事的錯誤而氣憤、失望。


教師辱罵不交作業的學生被解聘:老師,你要學會管理情緒

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每個人都會有面臨壓力而出現情緒問題的時候,這時最關鍵的就是掌握一些情緒管理的方法。


學會冷靜處事。當非常生氣時,要及時提醒自己不對事情做出任何處理。因為此時的判斷往往與事實存在偏差,語言容易過激,得出的結論往往於事無補。所以,要把事情放一放,等平靜下來、時機成熟了再處理。有時,學生做的一些事情確實令教師生氣,甚至鬧成僵局,這時最好先不要說話,可以先做幾次深呼吸,或者暫時離開現場,讓自己有時間冷靜下來;如果正在上課,也可以停止講課、沉默幾秒鐘,讓自己冷靜下來。


教師辱罵不交作業的學生被解聘:老師,你要學會管理情緒


學會積極的心理暗示。暗示是一種常見的心理活動,它可以通過自我的意念或他人的言語來調節人的情緒和心境。心理學實驗表明:當一個人心中默默地說“我很生氣”等語句時,會心跳加劇、呼吸加快,彷彿真的生氣了;而如果心中默唸“我很開心”等語句時,則會產生一種愉悅的體驗。


由此,當我們遇到消極情緒時,可以充分利用語言的暗示作用來調適心理的緊張狀態,使不良情緒得到緩解,比如默想或用筆在紙上寫下“我冷靜”“我鎮定”“我不會生氣”等。積極的自我暗示,會在不知不覺之中對自己的意志、心理乃至生理狀態產生影響,可以令人保持好的心情、樂觀的情緒和自信心,從而調動人的內在因素,發揮主觀能動性。


學會給不良情緒找一個恰當的出口。

不良情緒宣洩的基本原則是不傷害他人、不委曲求全。不傷害他人,要求我們不能把情緒轉嫁給他人。生活中有很多反面的例子,比如:有些經常被欺負的學生,會欺負比自己更弱小的同學。有些人會因為心情不好而向最親近的人發脾氣。這樣的方式雖然能一時緩解不良情緒,卻也會給最親近的人帶去傷害。不委曲求全,要求我們不能因為不良情緒而傷害自己。


既不傷害他人也不委屈自己的情緒宣洩方法有哪些呢?學會傾訴,把遇到的壓力、委屈、憤怒向家人傾訴,相互鼓勵、增強信心;適當運動,釋放自己的壓力和不良情緒;轉移注意,當不愉快時,不要總去想那些讓自己苦惱、煩悶的事,可以將注意力轉移到看電視、看書、繪畫、做手工、聽音樂、做家務、旅遊、散步等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中去;恰當宣洩,可以找一個沒有人的地方大聲地哭出來,或者將自己想說的話大聲地喊出來。


疫情期間,多數學校採取線上授課,這對不少教師來說是一種挑戰。線上授課具有傳播快、影響大、參與面廣等特點,往往會把教師教學上的一些瑕疵、不足或失誤放大,從而造成不良影響。無論線上授課還是線下課堂教學,教師在學生面前都需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為促進學生髮展樹立積極的榜樣和示範,維護良好的師生關係。


教師辱罵不交作業的學生被解聘:老師,你要學會管理情緒


— END —


來源|本文刊於《教育家》雜誌2020年4月刊第2期,原標題《教師加強情緒管理,和諧師生關係》
作者 | 王道陽 安徽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

編輯|李香玉

設計|九月九

統籌|周彩麗


教師辱罵不交作業的學生被解聘:老師,你要學會管理情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