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情會變淡?很可能,是這些你從未覺察到的事情,在作怪

關鍵詞:五年的感情為什麼突然就淡了?

問:我倆高中認識,高一到現在大三五年了,然後上學期開始吧,他對我有點冷淡,以前我們都是基本上兩週一個月見一次,上學期見面只有兩次因為我們倆生日。

他跟我講感情淡了,我從放假經常跟他斷斷續續吵架,然後因為我受不了他的冷淡,在過年那段時間發了很多文字提出分手,但是我又不想分手,然後他只給我回復了一句,明天我們出去吧,但是我拒絕了。

然後我又天天跟他鬧,我問他是不是真的不愛我了,他也沒有明確的說,就只是說不知道,想冷靜冷靜。

我每天都跟他講,講我多愛他,給他打電話,跟他哭,然後情緒化特別嚴重,感覺就很難受,所以跟他講我真的受不了沒有他,然後說能夠體會那些想自殺的人了。

我二月初發朋友圈說,我覺得自己很差勁以後都找不到好的人了,本來說好出去但是他說沒辦法跟我談,想要我冷靜下來。

我好難受,每天沒辦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所以我總是一直在質問他、鬧,然後我3號那天頻繁登錄他的微信,後來他把密碼改掉了。

現在我從五號那天開始,就沒有找過他了,他叫我好好休息。我們以前真的好相愛,我不知道為什麼感情就突然說淡掉了,然後說沒辦法繼續了,我真的好難接受啊。

這幾天一直跟他鬧,我也很後悔,我想了那麼多天覺得當初其實可以緩和,只是我沒有找對方法,我一直在鬧一直希望他告訴我他還愛我,可是他覺得很迷茫所以也沒辦法給我答案。

然後我這幾天沒找他,他也沒有找我,我還要多久才可以找他啊,我覺得自己好想找他啊。

怎麼才可以好好的跟他相處啊?我有時候真的沒有做好,截圖都有日期可以看見他對我的情感變化。

為什麼感情會變淡?很可能,是這些你從未覺察到的事情,在作怪

為什麼感情會變淡?很可能,是這些你從未覺察到的事情,在作怪

為什麼感情會變淡?很可能,是這些你從未覺察到的事情,在作怪

為什麼感情會變淡?很可能,是這些你從未覺察到的事情,在作怪

為什麼感情會變淡?很可能,是這些你從未覺察到的事情,在作怪


為什麼感情會變淡?很可能,是這些你從未覺察到的事情,在作怪

冷愛回覆:

​有這樣一種女生,她們不僅讓男人感到害怕,也讓身邊人害怕。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我們選出這樣一個故事,不僅是想幫助這位女主覺察自己,也希望幫助所有被身邊負能量影響的人,遠離負能量,同時,也警惕我們自己成為讓人害怕的人。

1

操作篇

第一,時刻覺察情緒。

聊天記錄裡可以看到,這個男生其實已經很害怕了,而女孩還一而再再而三地問對方要一個說法。

甚至在故事描述裡,女主提到說,“頻繁登錄他的微信,後來他把密碼改掉了”,“能夠體會那些想自殺的人了”一類的話。

這一類的詞彙和做法都讓人感覺害怕。

這是情緒上,我們要首先要覺察的東西。

且不說是要去複合、去挽回,就算是要維繫一段感情,在操作層面上也不能做出讓別人感到害怕,想要遠離的事情啊。

時時刻刻覺察到別人的情緒,不要再去逼別人了。

第二,聊天過程中,不要製造淹沒感。

看聊天記錄的截圖,你一直說:“感情淡了,你不愛我了,為什麼很亂啊”之類的話。

你在反覆闡述一種讓別人感覺很痛苦,甚至是很內疚的東西。

還大規模地聊天轟炸,頻繁登錄別人的微信,其實都是淹沒對方的一種方式。

做任何事情,不應當讓對方產生淹沒感。

第三,所有挽回修復,先搞清楚是不是真性分手。

在這個故事中,看似兩人之間還有聯繫,但男生在情緒上已經有了非常明顯的害怕,甚至厭惡的成分。

這時候,在操作層面是需要一定時間斷聯的。

一而再再而三地說所謂的“好想找他,好好跟他相處”之類的,只會把對方逼得越來越遠。

操作層面上斷聯,其實是給大家一個空間,是給自己一個反思的機會,也是給對方一個機會喘息。

為什麼感情會變淡?很可能,是這些你從未覺察到的事情,在作怪

2

展望篇

分享今天這個故事,除了在操作上教給大家一些簡單易行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我們想剖析:我們每個人成長的過程中,對自己以及對下一代最重要,最應該負責的是什麼?

答案是:反思我們是怎麼樣進行多世代傳遞的。

所謂多世代傳遞,是指我們從上一代人身上學到了一種相處模式,而我們身在這種模式中不自知,又把它傳給了下一代。

這其實才是我們最應該察覺,調整的部分。

在這整個傳遞過程,有兩個重點的部分是需要調整的:

第一,驅動模式

在這份聊天記錄中,我們可以看到典型的內疚驅動模式。

女主在聊天中,不僅僅有指責對方說,“你的感情淡了,你不愛我了”,指責對方背叛了感情。

她無時無刻不在使對方產生內疚。

她說:“你想過跟我的未來嗎?你想過未來是你跟別的女人嗎”。

甚至講到說:“未來我都想好了,真的只能是你”。

似乎如果對方現在離開了,你就必須得讓他變成一個一直內疚的人。

這不禁讓我想起很多爸爸媽媽對待孩子的問題上的類似表現:

“你看,我為這個家付出了這麼多,你又不聽話”或者是“你看,若不是因為你,我早就離婚了”。

可是,這些家長對孩子說這些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孩子需要這些付出嗎?

甚至我們有沒有想過,對待伴侶的這種方式,也是我們從上一代人那裡學到的呢?

現在我們使用這種內疚驅動模式對待伴侶,可以想象,將來會不會也這樣對待孩子的呢?

如果孩子學會了這樣的驅動模式,再拿來操控別人,這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情?

我們就這樣一代又一代用內疚驅動模式操控別人或者被別人操控,那我們永遠不會進入一個積極的循環,沒有辦法進入快樂了。

我們必須要從自己開始改變,學著覺察到這樣的模式,不去談一些讓別人會覺得內疚的東西,給別人以選擇的權利。

在做任何一項所謂的付出、犧牲之前,我們都應該問一下對方,他是不是需要你這樣的付出,是不是需要你這樣的犧牲?

我們應當學會一種很重要的嘗試,以對方想要的方式去對待他。

如果對方都說:“先分開一陣子”,那能不能先問一下對方,他想要的分開是怎樣的?

對方說:“先冷靜一下”,不要急著說,“其實我覺得我現在蠻冷靜的”,而是問對方說,“你認為或者你希望的冷靜是什麼樣的?”,不再繼續試圖讓對方內疚了呢?

為什麼感情會變淡?很可能,是這些你從未覺察到的事情,在作怪

第二,反思苦難文化

有這樣一種人,他們必須讓自己過得很苦,才能在這種苦難中享受一種自我的感動、自我的崇高。

女主就是這樣一種人。

聊天記錄裡有一個非常典型的證據:“如果分手了怎麼辦,我的想法就是自己一個人,養個狗陪我十幾年,如果喜歡小朋友了我就去領養一個……”。

你看,一個大三的女孩,現在就已經展開了自己人生這麼長的一個苦難畫卷了。

先不說我認為你以後該嫁人,該幹嘛幹嘛,說不定你自己以後看到這份大三的聊天記錄,還會老臉一紅。

可真有一些人是這樣想的,更可怕的還有一些人真的這樣做了:養一隻狗、一隻貓讓它們相依為伴,也跟我相依為命。

這多苦啊,難道必須這樣苦下去,才能夠體現你的崇高,才能顯示你是對愛情如此忠貞的一個人嗎?

這太可怕了,給別人造成多大壓力,讓別人多害怕啊?

而且,這種苦難文化在我們生活當中到處可見。

比如,一些醫護人員已經非常辛苦辛勞了,卻有一些人鼓勵他們把補助金捐出來,甚至讓他們就不去領了。

這多可怕?這就是倡導大家一起吃苦的可怕。

又比如,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甚至攻擊人家醫學世家的孩子用了一條愛馬仕的皮帶。

說實在的,人家為我們的生活做出了那麼大的貢獻,用一條愛馬仕皮帶怎麼了?

似乎這種仇富的心理,甚至是任勞任怨只能吃苦的這種文化一直在流行,我覺得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

我們應當倡導的是,努力奮鬥,縱情生活。

努力工作,努力開心,這才是一個正常人應該過的日子。

一個正常人,努力奮鬥,付出了那麼多的辛苦,應當得到回報,也應當用好的物品。

別說是一條愛馬仕的皮帶,那些努力奮鬥的人,高興的話去買一箱愛馬仕皮帶,全身掛著都可以啊。

對於這種苦難文化,我們是必須反思,也是必須終結的。

吃苦耐勞是我們的傳統美德,但我們同時應當倡導,如果我們吃苦耐勞,努力奮鬥,就值得過上應有的美好生活。

我們努力奮鬥的目標,不就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嗎?

所以,我們無時無刻要提醒自己這一點,不要在苦難文化中自我感動,要在我們這一代,終結苦難文化,為美好生活而奮鬥。

以上這兩個模塊,是必須在我們這一代終結的。

我們必須從現在起,為我們這一代以及下一代人去宣揚一種全新的文化:用快樂代替內疚,用美好生活去代替苦難生活。

如果總是讓別人內疚,我們就在無時無刻都在操控別人,我們應當允許別人有自己的選擇。

如果我們認為自己不值得美好的生活,其實也是不允許別人過美好生活。

就像有些爸爸媽媽在家省吃儉用,孩子在外面都不好意思過上好生活一樣。

美好生活,是讓大家都美好起來。

在我們這一代和下一代,我們應當倡導快樂,倡導美好,讓我們的奮鬥更具有意義。

本文插畫,任何組織及個人未經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