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IS-7的前世今生

二戰後期,為了對抗德軍的虎式,虎王等重型戰車,IS-3型重型坦克被研製並服役。說實話在當時的二戰末期,IS-3已經擁有了比較完美的坦克三項指標,機動,防護以及火力都平衡的不錯。但戰後國際形勢立刻轉變。冷戰迅速來臨,東西方的對峙加劇。蘇聯人也開始擔憂自己的裝甲優勢問題。因此下一代的重坦計劃被迅速立項研製。


蘇聯IS-7的前世今生


閱兵式上出現的IS-3重型坦克

IS-7(ИС-7)重型坦克

1945年年末,蘇聯科京設計局就開始著手製定一項代號為“260工程”的重型坦克研製計劃。總設計師雖然仍由科京擔任,但實際的項目設計師則由IS-2的主任設計師—素有著“天才坦克設計師”之美譽的尼古拉·沙什穆林擔任。在研製IS-7的過程中,他一直將KV系列的失敗作為反面教材,旨在生產一種集重裝甲、重火力、高機動等特點於一身的新式重型坦克,這種設計方式直接顛覆了原有的重型坦克理念。次年9月完成整合設計的改進型“260工程”樣車完成了相關的技術測試,整個項目也正式更名為IS-7項目。


蘇聯IS-7的前世今生


“260工程”的設計模型

首先設計之初,IS-7計劃搭載的是兩種從未在坦克上使用過的重炮:122mmBL-13-1加農炮和130mmS-26加農炮(就是那門從海軍那拿過來的B-13型130mm艦炮上陸改進版....)。最終,崇尚“口徑即正義”的設計師們還是決定把130炮搬上IS-7(沒救了~~)......


蘇聯IS-7的前世今生


IS-7的測試照片

在1948年的12月,IS-7試裝了S-26改裝而來的S-70火炮。各項測試結果令人滿意。IS-7隨後確定使用該火炮並以該型炮作為研製的重點。S-70的實驗一直持續到1951年,中途陸續建造了約20種的IS-7設計樣車。


蘇聯IS-7的前世今生


上圖為IS-7的測距儀,機械式彈道計算機和主炮的半自動裝填系統

當然IS-7本身的“牛×”之處也絕不止僅僅為火力強這麼簡單。IS-7試驗搭載了主動式紅外夜視儀,大幅提高了坦克的夜間戰鬥能力。此外為了更好的發揮S-70火炮的精確射擊能力, IS-7還搭載了更先進的火控系統,增配了測距儀和機械式彈道計算機,性能比其先的坦克有了明顯改進,直接改變了二戰時坦克那種僅靠光學瞄準具,憑經驗計算射擊提前量的作戰模式。


蘇聯IS-7的前世今生


蘇聯IS-7的前世今生


IS-7的設計圖紙(上面為車體,下面為炮塔)

IS-7的車體,簡單的說就是IS-3車體的“加厚加大版”。其底部為船底型設計,極為堅實。在側面裝甲部位留有空腔,以阻擋空心裝藥彈的威脅(傳說的黑洞裝甲.....),在裝甲拼接部分也內襯附加裝甲,彌補了之前在IS-3身上出現的部分防禦漏洞。


蘇聯IS-7的前世今生


IS-7的1號樣車(跟260工程很像~~)

在1946年9月,1號原型車抵達測試場開始相關測試,同年12月,2號原型車開始接受打擊測試。在繳獲的德軍各型反坦克炮(主要是128mm炮)和IS-7自己預定使用的130mm炮的打擊下,IS-7的正面防禦給在場的測試人員留下了極為良好的印象。


蘇聯IS-7的前世今生


IS-7的3號樣車(已經開始試裝S-70)

基於1號樣車上的部分設計反饋,設計團隊在1946~1948年改進了設計,炮塔和車體都被重新設計,同時增加車內空間,改進動力裝置的佈局。擠佔車內空間的機槍被移出車外,變成外置機槍,後來,14.5毫米高射機槍又設計成可以放倒固定的樣式。


蘇聯IS-7的前世今生


IS-7在當時的設計無疑是超前的

打造完美無敵戰車是每一個設計師的夢想,但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沒有完全無敵的武器,IS-7的主要指標在40年代末毫無疑問是超前的,但是付出的代價也是讓蘇聯軍方難以承受的:IS-7太過複雜和昂貴。這不僅是本身造價的昂貴,還有維護和使用上的昂貴。而且70噸的體重對於長距離運輸非常不利,如果裝備它的話蘇聯境內大量基礎設施,特別是橋樑都要進行加固改造,對於剛經過戰火蹂躪,百廢待興的蘇聯來說這是無法承受的。最終,IS-7也沒有避免被“下馬”的命運。


蘇聯IS-7的前世今生


閱兵式上出現的T-10重型坦克

儘管IS-7下馬了,但該計劃對蘇聯現有技術儲備的整合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它成功的將大口徑加農炮,火炮自動裝填機,大馬力發動機等這些在當時看來沒法裝上坦克的設備整合了在一起。機械式火控系統的出現也讓軍方獲得了一款“劃時代”的大型技術裝備。在後來,IS-7的相關技術被應用到其他坦克身上(尤其是IS-8也就是T-10)。


蘇聯IS-7的前世今生


街頭上出現的T-10

如果不是科京設計局在IS-7上的大膽嘗試,很難會有T-10這樣成功的產品。因此IS-7更準確的定義與其說是下一代重坦,不如說是一型成功的試驗重型坦克。穿深不足 射速不高?IS-7的前世今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