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會認為古代中醫的治療方法或者說藥方效率都很高?

時空守望


先說結論,從南宋“儒生入醫”開始,中醫就死掉了。

中醫曾經是非常“術業有專攻”的存在,而非現在“陰陽表裡”“四診八綱”這樣霧裡看花般的“玄學”。遠古醫學,分內外,刀、針、砭、刺、蒸、灸、熨、洗諸法並用,不專主於湯液一端,現在只剩下湯藥一端盛興。

《三國志》記載華佗醫術:若病結積在內,針藥所不能及,當須刳割者,便飲其麻沸散,須臾便如醉死無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腸中便斷腸湔洗,縫腹膏摩,四五日瘥(病癒),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間即平復矣。華佗醫術中這些“刳割”“破取”“斷腸湔洗”“縫腹膏摩”之類,在以陰陽調和為理、湯藥主治為術的後世中醫與文人看來,多少有些無法理解也不敢正視。

在馬王堆漢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是中規中矩的中醫典籍,這套典籍不談陰陽,不講五行,而是記載了308例病方,299種藥物。《五十二病方》裡面,有不少都可以說是“高科技”,比如其中一個治療痔瘡的手術:取狗膀胱,扎住其中兩個管道,以細竹管插入一管道,塞入肛門之中,吹氣使膀胱膨脹,然後再慢慢將膀胱往外牽引,待肛門向外翻轉露出痔核時,用刀切除之。

《劉涓子鬼遺方》也是一部外科專著,一些史家認為它是劉宋武帝(420-422年)的隨軍外科醫生龔慶宣的著作。

王肯堂著有《外科準繩》,書中記載了諸如腫瘤摘除術、甲狀腺切除術、肛門閉鎖症成形術、耳外傷脫落縫合再植術、骨傷科整復術等,手術過程中的消毒技術也有詳細記載。

1604年申鬥垣著《外科啟玄》,1617年陳實功著《外科正宗》,也記載了相當豐富的外科術經驗,如截趾術、下顱骨脫臼整復術、骨結核死骨剔除術、鼻息肉摘除術、咽部異物剔除術、食管氣管縫合術等。

中醫的玄學化,是從南宋開始的。我們知道,科舉是隋朝開始,直到宋朝時由於“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緣故,科舉隊伍盛況空前,然而千軍萬馬過獨木小橋,那些被擠落橋下的讀書人怎辦?所謂不為良相便為良醫,那些屢試不第的儒生大多“肩不能扛手不能提”,既然做不了公務員,務農又出不了力,那就做醫生(郎中)吧。

“屢試不第”的儒生做醫生,學做手術太慢,太血腥,風險大。畢竟,手術失敗會讓患者及家屬抓現行,例如那個直男華佗,還沒來得及拿手術刀就身陷囹圄,還不如扁鵲遇到個“諱疾忌醫”,能及時全身而退實惠。

但背藥方,玩易經玄學那一套可是666,什麼陰陽虛實表裡之類的理論,他們可是比原生態的中醫更拿手。前文提到的割除痔瘡手術,這是個技術活,需要嫻熟的技巧和豐富的經驗,而儒生又不具備這種素養(四書五經都讀不出眉目,改行就容易了?),所以儒生只能做自己輕車熟路的事,例如“口活”。

在中國,自古以來,什麼是正統,什麼是偏門,從來都是文人說了算的,因此,真的有本事的中醫也只有走“理論”化的路線才能獲得“業界認可”,從而取得聲譽。儒生掌握中醫街話語權後,本著趨利避害的原則和初衷,自然對風險較大的手術類實用辦法棄之不用,改為推崇“四診八綱”“望聞問切”的玄學套路,廢除傳統醫學文獻,推崇(黃帝內經)等類似玄學。

同時把傳統專科醫生當做草澤郎中對待,責其為“庸俗不通文理之人”,說他們“甘當淺陋之名,噫其小哉如是!”

是儒林醫學全盛,而專科醫生由此式微。

如此這般,中醫淪落成了今天這個樣。


暴打香蕉人


古代藥方特別見效。用萬病回春一書,採取對凝難雜症醫治。很見效。實踐出真理。還有壽世保元一書,處方也更見效。不仿試試。才得出結論。並可結合現代中醫醫治,書是死的。人是活的。可隨症變方,隨症加減。可彌補現代處方的不足。


用戶6901488720900鄭


   “有些人”應該就是我這種人。

  作為長期工作於一線臨床的中醫,面對各種各樣的病人,需要不斷的學習與掌握各種治療方法與藥方。

  在學習與臨床工作的循環之中,自然會將學到的各種治療方法與藥方進行比較。比較之後,我產生的感受就是如提問者所說古代中醫的治療方法與藥方臨床使用效果很好。

  反之,現代的很多研究、論文中的中醫治療方法與藥方,很難在自己臨床工作中取得良好的反饋。

  估計,現代中醫往往為科研而科研,而古代中醫則是為解決實際問題而研究。不過,不應該盲目貶低現代中醫所做的努力,特別是那些與臨床(指傳統中醫臨床,不是指新藥研究)聯繫並不緊密的科研工作,一味指責他們西醫化毫無道理。中醫裡最核心的認知:陰與陽,對立統一,發皇古義與融匯新知,永遠是一體兩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