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東林書院

無錫東林書院,亦名龜山書院,是我國古代著名書院之一。位於無錫市區東林廣場旁。1956年被評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入選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省、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無錫東林書院

東林書院創建於北宋政和元年即公元1111年,是當時為北宋理學家程顥、程頤嫡傳高弟、知名學者楊時長期講學的地方。後廢。明朝1604年,由東林學者顧憲成等人重興修復並在此聚眾講學。東林領袖顧憲成曾撰有“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副心懷遠大抱負之名聯,後被廣為傳誦,成為許多學人、志士的共同心聲和座右銘。東林書院雖一席片壤,但它在我國政治、思想、文化及教育史上均佔有一定地位。

在東林書院建立的百年曆史裡,多次被摧毀、續有修葺,清朝光緒年間改書院為學堂,後為東林小學。2002年至2004年,無錫市政府全面修復東林書院。修復後的書院佔地面積1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800 平方米 ,院內粉牆黛瓦,碧水瀅瀅,基本恢復明清時期佈局形制與鼎盛時期風貌。


無錫東林書院

東林書院規模較大,有石牌坊、儀門、泮池、東林精舍、麗澤堂、依庸堂、燕居廟、道南祠、時雨齋、康熙碑亭等建築,均顯現明清時期佈局形制與鼎盛時期風貌。書院還保存有明、清20塊碑刻。


無錫東林書院


無錫東林書院

這是書院的大門,榜曰:東林書院。是1994年重建於此,原懸門聯曰:此日今還再,當年道果南。此聯引用書院創始人宋代楊時典故。他曾撰有《此日不再得.示同學》長詩,勉勵學人珍惜時間,否則時去不返,難以再得。明代書院修復重開講事,故曰:此日今還在。另外,楊時一次南歸時,其師程顥目送他曰:“吾道南矣”。後楊時居東林長期講學,故曰:當年道果南。原聯久佚,現聯由無錫著名學者錢偉長重新題寫。

步入大門後就看到一座石牌坊,這座牌坊又稱馬頭牌坊,是書院的標誌與象徵。馬頭牌坊始建於明朝1604年,明代被毀,原石坊上題“觀海來遊”、“洛閩中樞”等字樣。現在的這座牌坊是清朝1740恢復石坊,坊額上改題“東林舊跡”、“後學津樑”字樣。此坊為三間四柱五樓構架,通高7.24米。石坊上雕飾有二龍戲珠、丹鳳朝陽、獅子滾繡球、鯉魚跳龍門等精美圖案。通體設計合理,結構嚴謹,堪稱為石構建築珍品。


無錫東林書院

門前的小池塘就是泮池,泮池始鑿於1604年。明代稱之為月河。深約2.5米,寬約6米,長約60米,東西橫貫道南祠與東林精舍門前,呈半圓形,黃石駁岸,上架橋。1994年,在發掘明代泮池的基礎上,改砌方池與拱形小橋,現今泮池僅為原月河的六分之一,深與原河保持一致。它是講學的象徵建築。


無錫東林書院

邁過泮池就是東林精舍,此處原為東林書院內大門,又稱為“儀門”。明朝被毀後,無錫吳桂森重建此門,並題顏曰:“東林精舍”,精舍即指學舍。吳桂森是明代東林書院被毀後應旨修復書院第一人,也是東林書院山長,東林學派知名學者。


無錫東林書院

麗澤堂,兩澤相麗,萬物滋益。以麗澤名堂,借喻朋友之間相互切磋講學。該堂名由東林首領顧憲成親自擬取,就是以文會友,以友輔仁。顧憲成指出:“學問須大家商量,須用大家幫扶,方可得手。”麗澤堂是東林書院會眾講學的重要場所。當時吳越江南士友及全國各地學人同志聯翩來集,會聚此堂討論,經常師眾盈庭,盛況空前。


無錫東林書院


依庸堂,此堂為東林書院主體建築,是東林大會之前舉行講學禮儀之所,被稱為東林學派學術領地象徵。“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副天下聞名的對聯為東林領袖顧憲成所撰,此聯現懸於依庸堂,為廖沫沙於1982年手書。


無錫東林書院


燕居廟,燕居取自《論語·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即“宴居”,閒居之意。書院為社會私家講學之所,它有別於府縣學宮孔子的“大成殿”,故取“燕居”名祠。


無錫東林書院

三公祠是專祀明代常州知府、潛江歐陽東鳳、明常州繼任知府、漳浦曾櫻,以及明無錫知縣、峽江林宰三人。他們在明萬曆至天啟間書院修復、道南祠保護及東林學者後裔受閹黨迫害時據理力爭,主持公道,一身正氣,保護有功,深受地方人民愛戴。


無錫東林書院

東林庵舊址——書院到了元代時一度荒廢。僧人月秋潭在書院遺址左偏處建東林庵。成化二十年(1484)僧信諒重修。當時東林庵四周遍植桃花,清明時節,遊人如織、騷人興會,為無錫城東著名賞桃勝地,因而有“東林庵裡看桃花”之諺語廣為流傳。


無錫東林書院

天下言書院者首東林-【無錫東林書院】

#無錫# #去無錫旅遊# #頭條帶你遊中國# #旅遊頭條# #旅遊約嗎#

我是@乘高鐵去旅行 關注我每天更新分享更多旅遊景點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