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手創建了浙江大學,死後杭州人民請求將他安葬在杭州

中國的頂級名校,一般都位於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一線大城市。浙江大學是少數例外。這所中外聞名的百年名校,卻創建於杭州,成長於杭州,如今依然以杭州為主要校區。

浙江大學的創建,離不開一個叫林啟的清朝官員。

他一手創建了浙江大學,死後杭州人民請求將他安葬在杭州

林啟,字迪臣,生於1839年,是福建侯官人,與晚清名臣林則徐是同鄉。林啟25歲考中舉人,37歲考中進士,歷任翰林院編修、陝西學政、浙江道監察御史等職。

1895年,慈禧太后以光緒皇帝的名義下令重修頤和園,林啟憤然上書說:“請罷頤和園之役,以疏民困。”慈禧太后勃然大怒,將林啟外放到浙江,擔任衢州知府。兩年後的1897年,林啟又轉任杭州知府。

杭州是浙江省的省城。眾所周知,古代流傳著“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佳話,杭州是與蘇州並列的繁榮富庶城市。但是,到了清朝晚期,杭州受戰亂、災荒等因素的影響,已經大不如前了。林啟到了杭州後,一手抓經濟,一手抓治理,將杭州治理得井井有條,史書評價他“守杭五年,政平人和”,老百姓都對他讚譽有加。

他一手創建了浙江大學,死後杭州人民請求將他安葬在杭州

林啟對杭州作出的最大貢獻,應該是創建了浙江大學。

林啟為官一方,非常重視教育。他認為:“居今日而圖治,以培養人才為第一義。居今日而育材,以講求實學為第一義。”作為一個得益於科舉制度的官員,林啟對推行新式教育有濃厚的興趣。1897年,林啟徵求浙江巡撫廖壽豐同意下,在位於杭州蒲場巷的普慈寺寺屋興辦了一家新式學堂——求是書院。

“求是”二字出自《漢書·河間獻王傳》中“修學好古,實事求是”,林啟希望培養學生們實事求是、探索真理的精神。

他一手創建了浙江大學,死後杭州人民請求將他安葬在杭州

當年5月,求是書院招收了第一批30名學生,課程分必修課與選修課,必修課有國文、英文、算學、歷史、地理、格致、化學、體操等,選修課有日文、外國史地、音樂等。林啟自己兼任求是書院的總辦,又聘請了一名洋人王令賡為總教習和各科教習。這在當時的中國,屬於開風氣之舉。

林啟不但給求是書院聘請了洋人教習,還將一批年輕的浙江學子送出去留學。魯迅、許壽裳、何燏時等人都是在林啟任上,被派到日本留學的。

雖然林啟在1900年就因病去世,但求是書院繼續擴大規模。在經過幾番調整後,1928年,改名為浙江大學。

他一手創建了浙江大學,死後杭州人民請求將他安葬在杭州

其實,林啟不光是創辦了一所浙江大學,現在浙江省屬重點建設大學——浙江理工大學,也是林啟創建的。

自古以來,杭州就以盛產絲綢聞名於世。但到了清朝末年,杭州許多蠶農不再種桑、養蠶,使得絲綢產業出現衰敗跡象。林啟感到非常痛心。

為了重振杭州的絲綢產業,林啟稟報江巡撫廖壽豐,請求撥付3.6萬兩銀子,於1897年8月在西子湖畔金沙港關帝廟和怡賢王祠附近開辦了一家蠶學館。蠶學館專門教導民眾如何養蠶繅絲,注重實用效果。為了鼓勵更多的學子到蠶學館讀書,蠶學館免收學費,還免費提供伙食,還給每位學生髮放3元津貼。跟求是書院一樣,林啟兼任蠶學館的總辦,聘請在法國留學的江生金任總教習,聘請日本蠶學家轟木長子、前島次郎、西德德太郎等為教習,還選派畢業生到日本學習養蠶和制絲技術。

他一手創建了浙江大學,死後杭州人民請求將他安葬在杭州

蠶學館經過不斷的發展變遷,在2004年更名浙江理工大學,直至今天。

此外,林啟在1899年創辦的養正書塾,是今天杭州高級中學、杭州第四中學的前身,這兩所中學,都是浙江省的重點中學。

林啟為浙江的經濟社會文化教育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浙江老百姓看在眼裡。1900年,林啟在杭州知府任上病逝,享年62歲。當時,林啟的家人千里迢迢來到杭州,要把他的遺體護送回福建老家安葬。可是,杭州的老百姓提出,林啟是杭州的父母官,獲得了杭州民眾的擁護,這裡就是林啟的第二故鄉,理應安葬於杭州。

他一手創建了浙江大學,死後杭州人民請求將他安葬在杭州

雙方爭執不下時,杭州老百姓以林啟生前十分仰慕隱居在西湖孤山的北宋詩人林逋,還留下“為我名山留片席,看人宦海渡雲帆”等詩句為由,打動了林啟的家人。最終,林啟被杭州老百姓安葬於西湖孤山的北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