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再融資,是抽血還是機會?

在全球經濟增長受到疫情嚴重衝擊,經濟金融發展面臨較大挑戰的大環境下,如何通過資本市場進一步發揮資本市場更高效、更直接的融資和補血作用,備受各界矚目。


對資本市場而言,提高IPO及再融資效率,是緩解資金壓力重要抓手。

上週證監會核准了5家IPO批文,加速意圖已經很明顯了。


今年第一季度,證監會發審委共審核41家公司的IPO申請,其中39家企業獲得通過,IPO通過率95.12%,較去年同期75%的過會率有所上升。

最近又有傳言說,再融資的審核節奏有望提速,有的投資者就擔心,市場會不會出現大抽血。


最近行情一直在低位震盪,其實也與此有關。


再融資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威力呢?那就先來了解一下再融資。

IPO+再融資,是抽血還是機會?

再融資是指上市公司通過配股、增發和發行可轉換債券等方式在證券市場上進行的直接融資。


對於上市公司而言,他們發行新股並上市是在股市裡面的第一次融資,往後再以其他方式從股市裡面籌錢就屬於再融資。

再融資對上市公司的發展起到了較大的推動作用,我國證券市場的再融資功能越來越受到有關方面的重視。


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上市公司的再融資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比如再融資的資金量比較大,甚至遠遠超過新股發行募集的資金量,使得股市裡面的資金入不敷出。


從2月14日再融資新規落地實施,截至4月13日已有2個月時間,定增市場全面回暖,2個月內274家上市公司發佈或修訂定增預案,預計募資合計超4400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約70%。

IPO+再融資,是抽血還是機會?


還有一些再融資金額超過上市公司的實際需求,大多數上市公司通常按照政策所規定的上線進行再融資,但其實很多錢都去銀行買理財產品而根本沒有用,這造成了募集資金使用效率低下以及其他一些問題。


所以很多投資者覺得,再融資就是上市公司在圈錢,而根本沒有投資好項目。

3月20日,證監會發布《發行監管問答——關於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引入戰略投資者有關事項的監管要求》(簡稱戰投新規),明確了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引入戰略投資者的基本要求、決策程序和信披要求。

在此之後,多家上市公司發佈公告提示風險,稱認購對象可能存在不符合戰略投資者要求的情況。


而3月20日以來,新發布的定增預案中,涉及引入戰略投資者的,上市公司均對發行對象是否符合戰略投資者的基本要求進行了論述。

中國已經率先從疫情中走出來,但是許多中小企業還是倒在了疫情下。


再融資不可避免,但是誰的錢都不是大風颳來的,都是辛苦錢,而上市公司多數都是鐵公雞,只進不出。

所以,約束戰略投資者,補齊制度短板,打擊套利和炒作,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才是長期利好股市的做法!


資本市場正在加速改革,希望構建出一個“願意來、留得住”的市場環境,支持中小企業發展,資金多了,自然就不存在抽血的問題了。


重要提示: 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以上內容僅供投資者參考,僅出於傳播股市資訊的目的,不作為投資決策的依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