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設有保護機制,低於40美元

4月15日國內迎來了新一輪油價調整,由於國際油價依舊處於低位,沒有達到40美元/桶的調整價格,因此國內油價“地板價”的局面並不會改變,繼續觸發保護機制不做調整。伴隨著各地基本進入“5元時代”,不少車主暗自開心,畢竟加油可以省錢了。

國內設有保護機制,低於40美元/桶不調整,多出來的錢誰“賺”了

對此也有人表示好奇,為什麼國內油價要設置“地板價”?對於油價設置上限和下限究竟是為了“保護誰”?其實早在2016年發佈“天花板價”和“地板價”的時候,發改委就進行過解釋。

中國屬於石油進口及消費大國,油價過高或者過低對於經濟是有影響的。如果油價太高,會導致消費者和用油行業產生負擔,國民經濟就難以平穩運行下去。但是油價過低的話,雖然可以降低進口成本,不過會導致國內原油產能出現萎縮,影響到國內石油自給的能力。

這樣來看為成品油設置上限和下限,其實本質上是為了保護國內石油產業長期可持續發展。很多人覺得設置下限在國際油價不斷下行的情況下,廣大車主就“吃虧”了。

換種角度來想的話,如果不設置上下限,國際油價持續上行,國內成品油也跟著調整,車主在加油這方面的費用也會不斷增加。我們不能只看到對自己有利的一面,也需要考慮國家維持成品油處於穩定區間的不容易。

國內設有保護機制,低於40美元/桶不調整,多出來的錢誰“賺”了

對此不少人好奇,“地板價”保護方案之下,多出來的資金去哪了?因為在國際油價一直處於下行階段的時候,石油下跌週期內是可以得到保護的,加上煉油毛利水平要比國際同行高出不少,那麼這些資金都去哪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保護價的方案之下,規定成品油價格沒有調整的金額會納入風險準備金,對此會設立專項賬戶進行存儲,在國家批准之後才能夠使用。而這些風險準備金主要會用於節能減排、提升油品質量以及保障石油供應等項目。

國內設有保護機制,低於40美元/桶不調整,多出來的錢誰“賺”了

也就是說多出來的資金,國家早有應對方案,並不像群眾所想的那樣被油企“賺”了。正是因為有著這樣的政策在其中,才能夠保證石油市場的公平性。價格達到上限或者下限都不會繼續調整,對於油企和消費者來說都是公平的。

在觸發地板價的背景之下,對於煉廠來說反而迎來了“機遇”。因為油價進一步下跌的話,會刺激到煉廠對於原油的採購,這樣對於原油的需求也帶來了一定的支撐。

不過煉廠連續作業無法平均計算出原油加工的成本,因此2020年一季度煉油行業可能會面臨庫存這方面的損失。等到未來油價開始回升之後,煉廠將會享受到低加工成本上的優勢,從而獲得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