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給他蓋章“宋朝魏徵”,然比之魏徵,寇準還差點什麼?

宋朝的寇準以敢於直言進諫而出名,宋太宗則公然誇讚他說:我得到寇準,就如同唐太宗得到了魏徵一樣!寇準這是被皇帝親自認定為如魏徵一樣的人物了,可見寇準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不過仔細品品這話,就覺得蠻有水平,一句話誇了兩個人。宋太宗自我感覺良好,自比唐宗,咱不敢有意見,那這寇準到底比不比的上魏徵呢?相信你們心有也自有定斷,咱從上帝視角一起來看看寇準比之魏徵差在哪?

皇帝給他蓋章“宋朝魏徵”,然比之魏徵,寇準還差點什麼?

寇準像


都以直言進諫聞名,可唐太宗比寇準輔佐的宋朝兩皇帝更有水平

關於寇準,我知道一個“勸帝立儲”的故事。宋太宗得位不證,他的傳位也面臨難題,畢竟自己作為太祖弟弟繼承皇位,整了出“金匱之盟”,還不想遵守。大臣馮拯因為請立皇儲的事還被貶官了,以至於人人自危,不敢言論。因著這般,後來太宗向寇準詢問立太子的事宜,寇準巧妙應答,使得宋太宗確定了立太子之事,才顯得更為可貴。

而唐太宗李世明則比宋太宗開明的多,魏徵以前跟過的人都是唐太宗敵人,他還能不計較允許魏徵在他眼前“直諫“,不管目的如何,結果來看,心胸很是開闊。趙光義自己都承認這點,還以唐太宗自比,以和唐太宗相像而感到開心。大膽猜測一下,他能容忍寇準的直諫是不是也和想要“擁有偶像同款”,仿照唐太宗有關呢?

皇帝給他蓋章“宋朝魏徵”,然比之魏徵,寇準還差點什麼?

澶淵之盟


後來宋太宗去世,宋真宗做了皇帝,這是公元997年,此時寇準正經歷第二次貶官。宋真宗上位後,於鹹平六年讓寇準和畢世安一同拜相。這段時間呢,大遼的蕭太后糾結兵馬御駕親征,於是宋朝也很自覺的開始了自己的防禦。宋朝的朝臣們也分為了主戰派和主和派,宋真宗是害怕打仗的傾向於主和,寇準堅決主戰還各種連忽悠帶嚇唬的讓皇帝御駕親征。最後由於各種問題吧,宋朝內部妥協,宋朝和遼國也相互妥協,簽訂了《澶淵之盟》。如此一看,宋真宗和唐太宗這個鐵血皇帝還真不能比。

底下的人再能幹,領導不給力,不也拼不過人家。事實證明,再有能力的人也需要一個能發揮你能力的平臺,有時候拼的不是自身能力而是所在的平臺,再厲害的宰相也比不過一個有能力的皇帝。

魏徵一生儉樸剋制自己,寇準喜歡高調生活奢靡

《宋史·寇準傳》記載:“準少年富貴,性豪侈,喜劇飲,每宴賓客,多闔扉脫驂。家未嘗爇油燈,雖庖匽所在,必然炬燭”。

寇準初掌相府那會兒,很是豪奢。平時就喜歡看個小酒聽歌小曲,如果到了重大節日的時候排場更大,生活自是奢侈。蠟燭那會兒可是稀罕物品,可連廁所裡都燃著蠟燭。

皇帝給他蓋章“宋朝魏徵”,然比之魏徵,寇準還差點什麼?

天津河北梆子《寇準》《勘玉釧》


不過他雖喜奢華,但幸好有人規勸讓他不要貪圖享樂,我記得連環畫中是他奶媽拿母親遺言來讓他改過,也有記載是他身邊一個寒門出身的侍妾勸他勤儉。總之,他最後改過,得了一個“無樓臺相公”的美稱,贊他幾十年為官沒為自己購置一處私宅。

寇準還曾生活奢靡,幸而改過,魏徵那是從始至終都對自己要求嚴格。他的曾孫魏稠甚至都把家裡的祖傳老房子都抵押出去了,最後皇帝從內庫拿錢給他贖回,禁止他出售。

寇準少年得志,比之魏徵心智不夠成熟

要說這寇準真的是時也運也,生在了相對和平的時代不說還趕上了宋朝這個“重文輕武”的局面。他生於書香門第,少年神童,七歲時就能寫出“只有天上在,更無山與齊”這樣的句子。同時他也如普通少年一般,喜遊戲性子頑劣,寡母見此一個秤砣砸他腳上,到讓他發奮起來,十九歲就中了進士,端的是鮮衣怒馬的少年郎形象 。

宋朝那時有個規定,年紀太小的不錄取。其實這個規定說白了全靠自覺,當時又不像現在查起人來方便。人家都勸寇準報大有點,反正年齡也不寫在臉上,但寇準拒絕了。按理說,他應該被刷下去,但是由於他誠實的美德傳了開,又被破例錄取,當了大理評事,最後一路高升做到樞密直學士。可謂是一帆風順、步步高昇。

古人說,人生有三大不幸,其一便是少年得志。我愛看《生活大爆炸》,也喜歡裡面謝耳朵的形象,他就是少年成名,一路過於順風順水沒嘗過人生的苦澀,以至於孤傲且輕狂,連他朋友們有時也受不了他。寇準也有天才的通病,所以人緣一直不太好,別人也都知道他那性子。上一篇文章寫呂端的時候就提到,寇準和呂端任同樣官職時,呂端為了照顧寇準的傲氣,自請居於寇準之下。

我們在職場中面對能力很強,資歷比自己老的前輩時怎麼也是謙虛的,可在“官大一級壓死人”的古代寇準反而需要讓呂端“照顧”,不得不說他,這點有些不好。

皇帝給他蓋章“宋朝魏徵”,然比之魏徵,寇準還差點什麼?

劉建奇 《寇準背靴》


魏徵就運道差了點,生於天下漸亂之時,早些年當了道士雲遊天下,後來懷才不遇加仕途不順。他更是三番五次易主,先後跟了李密、竇建德、李建成、李世民、李承乾五個人。在遇到李世民之前,就已經不是個“清白”形象了。陳寅恪先生說,“太宗沽名,魏徵賣直”。經歷過那麼多事,他再怎麼孤再怎麼傲想來都已經磨平了吧。

如果說條件允許,我想都希望自己一輩子能夠順遂。但苦難也不是全然沒有好處,他會促使我們成熟。一直順遂的寇準比之被生活千百般折磨的魏徵必然會缺少一些品質。寇準前半生太順了,導致他大多品質都定型了似的,後來的大起大落好像也沒給他多少磨鍊。《宋史•寇準傳》裡說他是“雖有直言之風,而少包荒之量”。好多事情都應證了這一點,其中我覺得很好玩的是沈括的《夢溪筆談•續筆談》裡記載的一件事兒。

只說當時任命寇準為宰相的詔書寫的極好,寇準看了後覺得詔書總結非常到位,戳到他的癢處了。好到什麼程度,好到他不光給了寫詔書的楊憶約定俗成的潤筆費,還額外給人添了一筆。大家可以想想,什麼樣的誇獎最讓你聽了高興呢?

只見,楊憶寫的是:“能斷大事,不拘小節。有干將之器,不露鋒芒;懷照物之明,而能包納。”

皇帝給他蓋章“宋朝魏徵”,然比之魏徵,寇準還差點什麼?

寇準(老生)


同為諍臣,兩者給人的映像的深淺

《宋史•寇準傳》節選:初,張詠在成都,聞准入相,謂其僚屬曰:“寇公奇材,惜學術不足爾。”及準出陝,詠適自成都罷還,準嚴供帳,大為具待。詠將去,準送之郊,問曰:“何以教準?”詠徐曰:“《霍光傳》不可不讀也。”準莫諭其意,歸,取其傳讀之,至“不學無術”,笑曰:“此張公謂我矣。”

上面那段呢,講的是張詠和寇準的故事、張詠在成都做官,聽說了寇準為相這件事,便對下屬說:“寇準這個人是一個人才,但是他學問不夠。”後來機緣巧合之下,他倆見了一面,好朋友相聚一場就要分別。離別的時候寇準就問他:“你有什麼話要教導我的嗎?”張詠就說,你去看看《霍光傳》就知道了。寇準不知道他是什麼意思,就老老實實看書去了,看到“不學無術”的時候恍然大悟。原來這就是張詠對他的教導。

十九歲就中進士的人可能“不學無術”嗎?這裡顯然另有深意。《紅樓夢》裡寫:世事洞察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從此方面看,寇準方正有餘而圓滑不足,實在是“不學無術”!

除了“不學無術”的映像夠深刻還有什麼嗎?他作為一個諍臣,最重要的一點,他居然沒有如魏徵一般留下振聾發聵的驚世語錄!

魏徵說:傲不可長,欲不可縱,樂不可極,志不可滿。

魏徵說: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魏徵說: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盈,則思江海下百川。

魏徵說......

雖然寇準也有范仲淹、王安石等一眾小迷弟給他宣傳,但擋不住這些話深入人心。形象宣傳工作不到位,再加上有魏徵珠玉在前,寇準也很難突破。

皇帝給他蓋章“宋朝魏徵”,然比之魏徵,寇準還差點什麼?

於魁智飾寇準


結語

寇準雖不如魏徵有名,但他的光輝形象也同樣深入人心。文中很多事情都是在說寇準不足,但那反而讓我感覺寇準親切了好多,不再高高的立在神壇,變得真實且豐滿。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有陽光的地方必定有陰影,有小缺點也不妨礙我們喜歡寇準這個人。如此更是拉近了和寇準之間的距離,讓人更想去了解他。

寇準雖然比不過魏徵,但他自身也同樣優秀。少年神童、十九歲舉進士,四十三歲拜相,這人生簡直是開掛一般的存在。雖然他後來幾度大起大落,可他依然是北宋鼎鼎有名的宰相,讓無數後來人敬仰。

寇準比之魏徵人生多了些幸運,幸運他一開始就遇到了能賞識他的宋太宗。只是嘆一聲,“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