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南:激活黨建“紅色引擎” 加快推進脫貧攻堅

導 讀

走進城廂鎮黃埠村,只見一棟棟新房整潔亮麗,環境優美,田野上一排排蔬菜枝繁葉茂,長勢喜人。村黨支部書記曹煌輝深有感觸地說:“黃埠村能有今天,多虧了黨建扶貧的力量。”

近年來,我縣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群眾工作優勢,堅持以黨建引領紮實推進脫貧攻堅見實效,實現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同頻共振、互融共促。

全南:激活黨建“紅色引擎” 加快推進脫貧攻堅

▲黃埠村沙壩仔鄉村振興點

全南:激活黨建“紅色引擎” 加快推進脫貧攻堅

▲大力發展蔬菜基地助農增收

建強堡壘 發揮支部“引擎”作用

群眾富不富,關鍵靠支部。要打贏脫貧攻堅戰,必須切實建強基層戰鬥堡壘。我縣從健全組織體系、建設骨幹隊伍、完善關懷機制、強化經費保障等方面發力,夯實基層黨建“主陣地”。

配強引領脫貧“領頭雁”,選派237名優秀黨員幹部到全縣86個村擔任村黨組織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員。加強村級班子建設,注重把農村黨員“能人”吸納進村級班子,配備村級後備幹部432名,村黨組織書記後備人選86名。連續四年為村幹部提高待遇報酬,目前村(社區)書記、主任每月基本報酬達3000元以上,進一步提升村(社區)幹部幹事創業積極性。

發揮實績考核“指揮棒”作用,將考核結果與村幹部的待遇掛鉤,打破“幹多幹少一個樣”“幹好幹壞一個樣”現象。我縣全面建立村幹部績效獎勵制度,對年度“雙述雙評”優秀的村幹部,按照不低於年基本報酬10%的比例進行績效獎勵。近三年來,評出“優秀”縣派第一書記140人,提拔重用脫貧攻堅一線幹部26名,在在全市率先探索編內聘用優秀村黨支部書記為村(居)務專幹,享受鄉鎮事業編制工資待遇,激發了村幹部幹事創業熱情。目前已累計聘用33名優秀村黨支部書記為村(居)務專幹。

確保群眾辦事方便,村級組織活動有陣地,黨員活動有場所,該縣按照外觀標識統一化、制度標牌精簡化、服務功能最優化原則,全覆蓋推進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標準化建設。全面整治“掛牌熱”“掛牌多”問題,共撤除制度章程類標牌5513塊,把全縣96個村(社區)組織活動場所建成簡潔美觀、佈局合理、功能完善、管理科學的黨群服務中心,增強基層組織的凝聚力、向心力。

全南:激活黨建“紅色引擎” 加快推進脫貧攻堅

▲黨員帶頭髮展農業產業

全南:激活黨建“紅色引擎” 加快推進脫貧攻堅

▲發展林下林芝特色產業助貧困群眾增收

黨員帶動 提升產業“造血”能力

近段時間,南逕鎮熱水村黨員示範戶李庚祥一直在林芝大棚裡忙碌。去年,他不但自己種植大棚靈芝20餘畝,還把種植技術、種植經驗,傳授給同村貧困群眾,帶動20餘戶貧困戶發展靈芝產業脫貧。

  我縣持續推進“黨建+”創新行動計劃,按照“黨建項目化”思路,發展脫貧產業,提升脫貧質量。鼓勵農村黨員創辦高山蔬菜、芳香花木、林下靈芝等特色產業合作社,以“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等模式,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目前我縣已成立了38個產業扶貧專業合作社,建立了87個農業產業扶貧基地,全縣農業產業覆蓋率達83.4%。截至2019年底,我縣8個貧困村已全部退出,已脫貧4291戶14590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58%。

  黨建促產業,產業強黨建,產業與黨建共生共融、相得益彰成為脫貧攻堅中的亮點。我縣大力推廣“股份制合作”“異地置業”“參股旅遊”“盤活資源”“產業經營”等9種發展模式發展村集體經濟。在贛州市率先通過“鄉鎮統籌、村村抱團”模式,組織金龍鎮18個行政村共同投資約2200萬元,打造了崗背汽車城,不僅讓各村集體創收1.6-8.64萬元,還拿出9間汽車修配商鋪,吸納183戶貧困戶以“入股分紅”,戶均增收超過1000元。

  “線上+線下”齊頭並進,以消費扶貧帶動產業發展,助貧困群眾穩定增收。我縣在對滯銷農產品全面調查摸底的基礎上,統一編制扶貧產品推薦目錄,積極推動各級市場、商超、學校、社區、食堂等優先採購扶貧產品,廣泛動員社會各界通過“以購代捐”“以買代幫”等方式促進扶貧產品銷售。分管副縣長、鄉鎮黨委書記帶頭通過抖音、微信等新網絡平臺常態化推介本村扶貧產品,拓寬銷售渠道。目前,全縣86個行政村均開展了“線上+線下”助銷活動,幫助銷售滯銷扶貧產品金額達125萬餘元。

全南:激活黨建“紅色引擎” 加快推進脫貧攻堅

▲黨員幹部深入群眾當中開展“夜訪聽訴”活動

全南:激活黨建“紅色引擎” 加快推進脫貧攻堅

▲組織黨員幫扶小分隊進村開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傳

完善機制 激發幹部幫扶活力

春節期間,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我縣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員第一時間到崗到位,2300餘名幫扶幹部通過電話、短信、微信、視頻等形式點對點進行溝通宣傳,貧困群眾心存感恩,主動配合,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各項工作。

堅持基層黨建“主業”與脫貧攻堅“主責”相統一,打造服務引領脫貧“強支撐”和“主力軍”。我縣按照“531”(縣領導結對幫扶5戶;科級領導幹部結對幫扶3戶;一般幹部結對幫扶1戶)結對幫扶要求,推行縣級領導包鄉鎮、縣直單位包貧困村、黨員幹部包貧困戶的幫扶機制,組織全縣2300多名黨員幹部進村入戶結對認親、精準幫扶,為貧困群眾脫貧“扶上馬、送上路”。

為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我縣將“夜訪聽訴”活動制度常態化,黨員幹部利用晚上農戶在家的有利時機,深入掛點村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通過召開戶主會、宣講會,走訪貧困戶和邊緣戶等方式,徵求意見建議,解決問題困難,宣講理論政策,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據悉,活動制度常態化開展以來,全縣黨員幹部已召開戶主會108次,收集意見建議276條,解決群眾關心關切的問題132個。

發揮好黨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向心力,動員黨員幹部投身脫貧事業、社會群眾參與脫貧事業、愛心團體支持脫貧事業,匯聚最大攻堅合力。我縣工商聯組織發動社會愛心企業參與全縣脫貧攻堅工作,募集10萬元愛心資金,在金龍鎮兆坑村、龍下鄉川垇村開展走訪幫扶活動,幫扶群眾脫貧致富,凝聚起脫貧攻堅最廣泛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