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南:激活党建“红色引擎” 加快推进脱贫攻坚

导 读

走进城厢镇黄埠村,只见一栋栋新房整洁亮丽,环境优美,田野上一排排蔬菜枝繁叶茂,长势喜人。村党支部书记曹煌辉深有感触地说:“黄埠村能有今天,多亏了党建扶贫的力量。”

近年来,我县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坚持以党建引领扎实推进脱贫攻坚见实效,实现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同频共振、互融共促。

全南:激活党建“红色引擎” 加快推进脱贫攻坚

▲黄埠村沙坝仔乡村振兴点

全南:激活党建“红色引擎” 加快推进脱贫攻坚

▲大力发展蔬菜基地助农增收

建强堡垒 发挥支部“引擎”作用

群众富不富,关键靠支部。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切实建强基层战斗堡垒。我县从健全组织体系、建设骨干队伍、完善关怀机制、强化经费保障等方面发力,夯实基层党建“主阵地”。

配强引领脱贫“领头雁”,选派237名优秀党员干部到全县86个村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注重把农村党员“能人”吸纳进村级班子,配备村级后备干部432名,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86名。连续四年为村干部提高待遇报酬,目前村(社区)书记、主任每月基本报酬达3000元以上,进一步提升村(社区)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发挥实绩考核“指挥棒”作用,将考核结果与村干部的待遇挂钩,打破“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现象。我县全面建立村干部绩效奖励制度,对年度“双述双评”优秀的村干部,按照不低于年基本报酬10%的比例进行绩效奖励。近三年来,评出“优秀”县派第一书记140人,提拔重用脱贫攻坚一线干部26名,在在全市率先探索编内聘用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为村(居)务专干,享受乡镇事业编制工资待遇,激发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目前已累计聘用33名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为村(居)务专干。

确保群众办事方便,村级组织活动有阵地,党员活动有场所,该县按照外观标识统一化、制度标牌精简化、服务功能最优化原则,全覆盖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全面整治“挂牌热”“挂牌多”问题,共撤除制度章程类标牌5513块,把全县96个村(社区)组织活动场所建成简洁美观、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管理科学的党群服务中心,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

全南:激活党建“红色引擎” 加快推进脱贫攻坚

▲党员带头发展农业产业

全南:激活党建“红色引擎” 加快推进脱贫攻坚

▲发展林下林芝特色产业助贫困群众增收

党员带动 提升产业“造血”能力

近段时间,南迳镇热水村党员示范户李庚祥一直在林芝大棚里忙碌。去年,他不但自己种植大棚灵芝20余亩,还把种植技术、种植经验,传授给同村贫困群众,带动20余户贫困户发展灵芝产业脱贫。

  我县持续推进“党建+”创新行动计划,按照“党建项目化”思路,发展脱贫产业,提升脱贫质量。鼓励农村党员创办高山蔬菜、芳香花木、林下灵芝等特色产业合作社,以“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目前我县已成立了38个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建立了87个农业产业扶贫基地,全县农业产业覆盖率达83.4%。截至2019年底,我县8个贫困村已全部退出,已脱贫4291户14590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58%。

  党建促产业,产业强党建,产业与党建共生共融、相得益彰成为脱贫攻坚中的亮点。我县大力推广“股份制合作”“异地置业”“参股旅游”“盘活资源”“产业经营”等9种发展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在赣州市率先通过“乡镇统筹、村村抱团”模式,组织金龙镇18个行政村共同投资约2200万元,打造了岗背汽车城,不仅让各村集体创收1.6-8.64万元,还拿出9间汽车修配商铺,吸纳183户贫困户以“入股分红”,户均增收超过1000元。

  “线上+线下”齐头并进,以消费扶贫带动产业发展,助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我县在对滞销农产品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统一编制扶贫产品推荐目录,积极推动各级市场、商超、学校、社区、食堂等优先采购扶贫产品,广泛动员社会各界通过“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促进扶贫产品销售。分管副县长、乡镇党委书记带头通过抖音、微信等新网络平台常态化推介本村扶贫产品,拓宽销售渠道。目前,全县86个行政村均开展了“线上+线下”助销活动,帮助销售滞销扶贫产品金额达125万余元。

全南:激活党建“红色引擎” 加快推进脱贫攻坚

▲党员干部深入群众当中开展“夜访听诉”活动

全南:激活党建“红色引擎” 加快推进脱贫攻坚

▲组织党员帮扶小分队进村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传

完善机制 激发干部帮扶活力

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我县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第一时间到岗到位,2300余名帮扶干部通过电话、短信、微信、视频等形式点对点进行沟通宣传,贫困群众心存感恩,主动配合,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坚持基层党建“主业”与脱贫攻坚“主责”相统一,打造服务引领脱贫“强支撑”和“主力军”。我县按照“531”(县领导结对帮扶5户;科级领导干部结对帮扶3户;一般干部结对帮扶1户)结对帮扶要求,推行县级领导包乡镇、县直单位包贫困村、党员干部包贫困户的帮扶机制,组织全县2300多名党员干部进村入户结对认亲、精准帮扶,为贫困群众脱贫“扶上马、送上路”。

为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我县将“夜访听诉”活动制度常态化,党员干部利用晚上农户在家的有利时机,深入挂点村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召开户主会、宣讲会,走访贫困户和边缘户等方式,征求意见建议,解决问题困难,宣讲理论政策,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据悉,活动制度常态化开展以来,全县党员干部已召开户主会108次,收集意见建议276条,解决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132个。

发挥好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向心力,动员党员干部投身脱贫事业、社会群众参与脱贫事业、爱心团体支持脱贫事业,汇聚最大攻坚合力。我县工商联组织发动社会爱心企业参与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募集10万元爱心资金,在金龙镇兆坑村、龙下乡川垇村开展走访帮扶活动,帮扶群众脱贫致富,凝聚起脱贫攻坚最广泛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