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聽著吃了一驚,不由得放聲大哭:
“哎呀!愛人啊!淹死了,已經叫不出聲了!”
他翻身跳下池去了,便向伊一抱,
伊已不見了,他更驚慌地叫著,
卻不知道自己也叫不出聲了!
他掙扎著向上猛踴,再昂頭一望,
又見圓圓的月兒還平安地貼在天上。
他的力已盡了,氣已竭了,他要笑,
笑不出了,只想道:“我已救伊上天了!”
節選自《李白之死》——聞一多
是不是初看這段文字覺得有些雲裡霧裡,大家有時間可以把這首長詩給看一下。看完之後,會恍然大悟,講述的作者聞一多先生想象中的李白的死因——撈月而死。撈月而死,想想也很浪漫啊,但真的能夠獻身於月亮的,恐怕就真的只有李白一人了吧。
李白的一生是浪漫和豪放的,但不只是如此,他還有明月,美酒,好友相伴,他有他自己構造的世界。這篇文章將為大家講述李白之於月亮,月亮之於李白。
李白愛月亮,就像陶淵明愛菊花,就像陸游愛梅花一般。在《太白詩集》中,描述月亮的詩多達三百四十處,,甚至於李白給孩子取名也忘不了月亮,名曰:明月奴。足見月亮在李白心中佔據著多高的地位,以至於有民間“李白捉月騎鯨而終”的傳說。(也就是文章開頭的《李白之死》。)
李白又是想做官的,可他又是厭惡官場的。儒家的入世思想與道家的出世思想矛盾著李白的心絲,如果說酒是鼓舞他入世的媒介,那麼月就是他出世的嚮往。
李白對於月亮的喜愛,是從小時候開始的吧。先是有“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的疑惑,然後又有十歲時的“若飛天上去,定作月邊星”的浪漫,可見李白從小就經常望月。
於是李白從小就養成了看月亮的習慣,這個習慣卻伴隨了李白的一生。這可不是一個好習慣啊,您說誰會閒著沒事看月亮呢?還老端著酒看,看完後還非得風言風語的幾句,您說別的也就算了,還淨挑著這種言論說。“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不是找呲兒嘛?呵,放在以前這麼說,得殺頭,所以說嘛,看月亮的這種事大家少幹,尤其是喝多了之後。
1.月亮,簡簡單單的鄉愁
得,打小養成得習慣,李白他能改嗎?這不能夠啊,之後但凡遇上點事兒,這哥們就看月亮,還必須得喝多了看,醉眼朦朧乎最迷人,李白大概也是這麼想的吧。這麼說吧,打他剛離開這大匡山(也就是724年),踏上他美好前途得的第一站——峨眉山。大晚上的,坐在這舟上,他就開始看月亮。有朋友該問了,他真看月亮了嘛?不是,您想想,這場合,別的地方他也不能夠看的啊。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
您看,這明顯是看月亮看多了,開始想家了不是?李白夜間行舟,見到半輪清月懸掛在峨眉山的一邊,他好像回到了他十歲的光景,看到了十幾年前故鄉的月亮。
李白是浪漫的,也可以說是多愁善感的,這就是月亮在他的詩中的第一種意象——家鄉,也蘊含著最基本的思想:思鄉之情。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靜夜思》
《靜夜思》是他於726年寫的一首明明白白的思鄉詩,短短兩年,意氣風發的小夥子由含蓄的表達鄉愁,到現在“明目張膽”的表達思鄉之情,這其中的轉變,以及李白這兩年的遭遇是如何酸楚想必大家能夠清楚吧。兩年的時間,在那個文人不得志的時代,足夠教會李白成熟和成長了吧!
普天下只有一輪明月 ,不管是在天涯還是在海角,人們都可以對著一輪明月抒發對方的思念之情。在缺少現代化的交通,通訊手段,親人故友的遠離意味著半生乃至一生杳無音信,這種時間上和空間上的隔離使他們情感上苦不堪言。,縱然是李白,也難逃人的情慾啊。
2.月亮,是我的豪邁與灑脫
兩年之內大大小小的打擊其實也不少,可我們的李白會被就這麼打倒嗎?李白從此不再浪漫,不再張狂?那還是李白嗎!當然,李白沒讓我們失望,他要是輕易的被現實打倒,那他還是李白嗎?“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面對憂愁,面對現實,我自有一萬種方法去面對,而我李白就要選擇最豪邁張狂的一種!儘管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回報以歌。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
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夢遊天姥吟留別》
啊,人世間的歡樂也是像夢中的幻境這樣,自古以來萬事都像東流的水一樣一去不復返。我豈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權貴,這
讓我怎麼能夠笑得出來呢?月光照耀下的李白就是這樣,金光閃閃,無所畏懼。
李白近四十年潦倒寂寞的遊歷中,不是獨身一人寄居於客舍之中,就是奔波於舟船之上。遠離家鄉和親人,常常陪伴他最長久的,恐怕就是月亮,而最可引為知己者,恐怕也是月亮。月亮既引發了他的鄉愁,也寄託了他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此外還象徵了他皎潔浩然的正氣和不願同流合汙的理想。
3.月亮,是我清白無瑕的化身
李白在當時的長安就是風靡一時的大文豪。小到小有名氣的詩人,大到當時的宰相,賀知章,都可以算是李白的“小迷弟”了。說到賀知章,就不得不提到“金龜換酒”的故事了:賀知章欣賞李白的文采,倆人相見,好不快活,結為忘年交,喝酒喝嗨了,竟將身上的金龜(金龜代表著官階的大小)抵做酒錢。隨後,賀知章向玄宗皇帝舉薦李白,這是李白真正意義上的登堂入室,一展風采的時機。
咳,說的有點遠了,我們還是圍繞李白的朋友們來說。(我接下來的幾篇文章會按照時間順序給大家講述李白的一生,喜歡的小夥伴不要錯過哦。)
在於這些好友寫詩的時候,李白也愛用上一種意象,沒錯,就是我們的“月”。借月抒情,表現了彼此間友誼的純潔與高尚。在《哭晁卿衡》中詩人寫道“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李白將自己的摯友晁衡(李白的日本友人)比作明月,把晁衡海中遇難比作明月沉碧海,表達了自己對友人真摯的痛悼之情。李白聽到王昌齡遭貶,在《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寄予了無限的關懷與同情,詩中以寄明月這種十分獨特的方式表達對友人的關心,同時又用明月象徵自己和友人的品質潔白無瑕。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節選《月下獨酌其一》
月亮是清高皎潔的象徵,正好與李白的先天秉性,即有一種對光輝明亮事物憧憬、追求的本能相契合。因而,月亮在李白的心中是理想的化身。在《月下獨酌》中,李白馳騁想象,竟招呼明月作伴,表現了詩人如月般的冰清玉潔超塵脫俗的節操。在詩人現實的“出世"、“入世”的矛盾中,大概只有皎潔的明月能和她進行心靈上的交流了。
4.月亮,縱是逃脫不了的愁苦抑鬱
當初的願望實現了嗎
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嗎
任歲月風乾理想再也找不回真的我
抬頭仰望這滿天星河
那時候陪伴我的那顆
這裡的故事你是否還記得 ——《老男孩》
四十年的宦海沉浮,自己卻沒能拿出一點成績來,當初的目標你還是沒能實現。縱使你是李白,你的愁苦抑鬱也有不得排解的時候啊。在每一個喝醉的晚上,你肯定也是這樣想過的吧“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來不及道別,只剩下麻木的我,沒有了當年的熱血”沒有人能夠永遠保持熱忱,“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在看清生活後,繼續熱愛生活。”你是明白這個道理的,可是雄獅也有老去的一天,再強大的人也有被磨平稜角的一天。
《玉壺吟》“三杯拂劍舞秋月,忽然高詠涕泗漣”,他在酒後月下拔劍而起,高歌淚下,何等悲壯!《長相思》中,“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烘托自己被迫離京後的痛苦心情。李白面對明月,心情無限,政治抱負不能實現,世上無處尋覓知音。這時候的“月”飽含了對黑暗社會不重視人才的不合理現象的悲憤控訴!
在李白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後,李白似乎是被生活打敗了,不得不低下他那高傲的頭顱,筆下的“月亮”似乎變了味道……
在李白所構造的月亮世界裡,一方面李白以月亮作為背景,構造了一個超然靜謐的意境,另一方面在景物之中又滲透著作者的情愫。“任何藝術境界作為對某種生活美,自然美的提煉昇華的產物,都或隱或現的滲透了詩人本身的意志。”因此李白在他的詩中,絕對沒有單純的以月亮本身作為全詩的主題,而是以月亮作為素材,寄託了自己豐富而複雜的情感。這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思想和生活基礎決定的。
斯人雖逝,但李白本人與他的詩作就像月亮一樣,千百年來皎皎生輝,以其豪邁、浪漫、天真、瑰麗的光輝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
我是侃天侃地侃歷史,這幾篇文章是一個關於李白的專題,其中也會有幾個番外的專題(月,酒,旅行)等,整體上是按照時間順序給大家帶來真正的李白。喜歡文章的小夥伴可以點個關注,我會為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歷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