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尚有人询问,而今有谁是伯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京口,今之镇江,亭在城东北北固山上。登临此亭可以眺望江北。辛弃疾当时作镇江知府,年已六十六岁,韩侂(tuo)胄当政,准备北伐。辛弃疾是江防要地知府,又唤起了他壮年未酬的壮志,但是此时的辛弃疾已经不是只凭一腔热血行事的青年,要成熟得多。对韩的冒然出兵心存疑惑。就是在这种矛盾心态下写下了这首词。

辛弃疾:“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尚有人询问,而今有谁是伯乐

孙权(仲谋)当年建京口,并一度定都于此。他是三国有作为的政治家,据吴与魏蜀成鼎足之势。南朝宋刘裕,小名寄奴,也是生在镇江,曾率军北伐,灭南燕、后燕、蜀、后秦等国,收复洛阳、长安。抚今怀古,感慨万千,然而昔日繁华,皆随岁月化尘土。他尤其佩服出身于“斜阳草树,寻常巷陌”寒微之家的刘裕,“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概括了刘裕的功业和北伐势如破竹的英雄气概,形象且极有力度。

下片笔锋一转,与上片作了对比。“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这是写刘裕的儿子文帝的事。元嘉年间他曾冒冒失失地北伐,想学习汉大将霍去病北征匈奴至狼居胥山,筑坛祭山胜利而还的行动。结果大败,被北魏拓跋焘追杀,他边跑边回首,仓皇逃窜。追述历史成败,是为了抒发对今天形势的感慨。以史为鉴,韩侂胄准备不足的北伐能成功吗?接着展开了对个人四十三年前往事的回忆。那时他曾奉耿京之命来朝见宋高宗。四十三年后的今天,登亭北望,扬州如火如荼的抗金斗争记忆犹新。然而不堪回首的是抗金的呐喊已经沉寂了,江北当年魏武帝追击宋文帝至瓜步,在山上建的行宫佛狸祠上空,群鸦乱飞,等待享受迎神赛社的祭品,一片和平景象。同时也暗示着当年魏武帝追宋文帝的历史又在重演,金人临江,觊觎江南。然而大家有都在作着苟安的梦,自己是有抱负的,但是有谁来理睬我呢?

辛弃疾:“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尚有人询问,而今有谁是伯乐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战国时秦攻赵,赵王想起用老将廉颇,先派使者探望。廉颇为了显示自己尚能为国效力,一顿饭吃斗米、十斤肉,上马奔驰。但是使者受了贿赂,没有如实汇报,却说廉颇饭量不错,不过和我共坐了一会儿就上了三次厕所。结果廉颇未被任用。不管怎样,赵王总还是派人打听廉颇的情况了,而作者呢?有谁向他问计?有谁起用他呢?“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是点题之句。前面是纵论历史事件得失及往事的回顾,此时是最沉痛的感叹。纵有驰骋千里之心,苦无伯乐,空有壮志奈何!此词多认为是辛弃疾的压卷之作。在短短一首词中,含纳如此丰富的历史内容,总结历史成败,似策论。连绵用典,不显生涩。最后收煞,言尽意永。


辛弃疾:“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尚有人询问,而今有谁是伯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