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打袁紹,鎮守後方的到底是誰?

用戶6510801414836


當時鎮守後方的是荀彧荀文若,也是曹操陣營中,最合適的人選。

荀彧,早年就被稱為“王佐之才”,國士無雙,天下大亂之際,荀彧跟隨宗族避難冀州。初投袁紹,被袁紹奉為上賓,但是荀彧認為袁紹不能成大事,於是脫離袁紹投靠曹操,荀彧最終官至侍中,守尚書令。

荀彧設計保全兗州三城,拒袁紹於官渡,為曹操統一北方做出重大貢獻。曹操亦對荀彧言聽計從,稱讚其為“吾之子房”。荀彧為曹操提供後勤保障工作,使曹操得以在前方安心作戰,並舉薦大批優秀人才。但是,當曹操要稱魏國公、加封九錫之時,荀彧提出反對,因此與曹操漸行漸遠,最終憂慮而死。

漢室名存實亡,那隻好以死明志,荀彧顯然是忠於漢室而不是忠於曹操的,他選擇了以死明志。

綜上,荀彧能力出眾,可惜不識時務,英才殞落。曹操以匡扶漢室為名,籠絡了大量精英為其服務,團結了多數人,因此,得以迅速壯大。



當代曹植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你說的應該是官渡之戰吧。

曹操在官渡之戰時,留守後方的應該是荀彧。

卻說袁紹興兵,望官渡進發,夏侯惇發書告急。曹操起軍七萬,前往迎敵,留荀彧守許都。

這段話出自《三國演義》,不一定可信。不過在《三國志》裡面,雖然沒有正面的描述留守後方的是誰,但是從側面說明了留守後方的就是荀彧。如:時公(曹操)糧少,與荀彧書,議欲還許。

既然是給荀彧寫信,那就證明荀彧不在曹操身邊,肯定是在大本營。

曹操雖然還沒有達到“御駕親征”的高度,但作為一方霸主,自己親自領兵外出作戰,那麼大本營必然要交給一個德才兼備的人看守。從當時曹操的人才團隊來看,留守後方的必然是荀彧。

荀彧其人

荀彧,字文若,潁川潁陰人。荀彧的祖父荀季和,在漢順帝、恆帝的時候就非常有名(知名當世)。荀彧的父親一共有兄弟八人,在當時號稱“八龍”。看來荀彧祖宗幾代都是響噹噹的人物。

荀彧年少的時候,南陽的何顒就說他是王佐之才

當袁紹擊敗韓馥後,以上賓之禮接待荀彧,希望他成為自己的謀士。當時荀彧的弟弟以及老鄉辛評、郭圖等都在袁紹手下任職。但荀彧覺得袁紹不能成大事,再三思考之後,便決定追隨曹操。

曹操對荀彧的賞識

曹操非常賞識荀彧的才能。太祖大悅曰:吾之子房也,以為司馬。這是曹操第一次見到荀彧時說的話。也就是說在曹操心目中,荀彧是張良一樣的人物,並且直接任命他為司馬。而實際上荀彧也是曹操智囊團的核心人物。

後來軍隊中很多大事他都會徵求荀彧的意見,幾乎達到了言聽計從的地步。太祖雖征伐在外,軍國事皆與彧籌焉。而官渡之戰便是典型的例子。

官渡之戰的時候,由於袁紹兵力強盛,而曹操兵力和糧草不足。曹操自己都搖擺不定,猶豫不決,沒有信心堅持下去。於是便寫信給荀彧,準備退軍。

荀彧在回信中,指出曹操與袁紹各自的利弊。鼓勵並支持曹操堅持與袁紹對抗,同時分析戰局,認為袁紹必敗。正是因為得到荀彧的肯定和支持,才堅定了曹操必勝的信心,最後戰勝了袁紹,成為了北方霸主。

大業未成身先死

建安17年,董昭等人認為曹操應該進爵為國公,因此找荀彧徵求意見,但荀彧認為,曹操起兵是匡正朝廷、安定國家,所以應該對漢帝忠誠,保持退讓,不應該得到九錫的最高禮遇。

曹操聽說這件事以後,便對荀彧產生了不滿。

後來,朝廷征討孫權的時候,曹操以此為由,上表請派荀彧到譙縣慰勞軍隊。然後擅自將荀彧留在自己帳下,任命他為侍中、光祿大夫、參謀丞相軍事。

也就是說本來曹操和荀彧表面上都是漢朝廷的官員,但曹操的這一舉動不論是從表面上還是實質上,都將荀彧當做自己帳下的官員。從側面向荀彧表明,我曹操就是有不臣之心。

荀彧當然是個明白人,因此便憂傷鬱悶而去世了。

荀彧死後的第二年,曹操晉位為魏王。

其實荀彧追隨曹操,目的還是在於匡扶漢室,當他發現曹操和其他諸侯一樣懷有不臣之心的時候,他的內心是非常失望的,以至於憂傷鬱悶而死。

《三國演義》中有描寫曹操謀害荀彧的情節,但這畢竟是演繹故事,真相究竟是怎麼樣,我們也無法得知。不過,從曹操在荀彧死後才晉位魏王來看,曹操對荀彧還是有所顧慮的。從側面也反映出荀彧在曹操心目中的分量。

因此,官渡之戰時留守曹操後方的肯定是荀彧。


太史春秋


沒有荀彧,不可能有曹操官渡勝利!沒有荀彧,曹操崛起,將被推遲,或者夭折!曹操征伐生涯,分為兩個階段:赤壁之戰前,氣勢如虹,統一在即;赤壁之戰後,勝敗交替,停滯不前!而這兩個階段的分水嶺,就是荀彧與曹操的分裂!


一、官渡之戰的定海神針

荀彧認為曹操是個值得扶持的英雄,便願意在其患難之刻,與之勠力同心!官渡開戰,曹操僅靠屢遭戰亂的豫州、徐州及兗州三個窮地,維持戰爭開支!窮到什麼地步呢,董卓西涼軍,跑到豫州搶劫一番,感覺車馬費都賺不回來,便不願再來!徐州被曹操幾度屠城,搞得人煙稀少,野狗都無力奔跑!兗州更是蝗災劫後,活著的人最大希望是往河北逃荒!

荀彧上午殫精竭慮嚴防玉帶詔派的搗亂,下午精打細算為曹軍籌糧,晚上還要研究戰局,充當心理諮詢師,適時給曹操的精神上點激素,讓他保持亢奮!最困難時刻,曹操決心撤退,上山打游擊,荀彧寫信告訴他,這是黎明前的黑暗,勝利就在前頭!提醒曹操,改變戰術,以奇制正!不能正面與對方打消耗戰!

由於曹操陣營中,許多軍政要員都是荀彧推薦的,我相信,荀彧同時也會給更多的軍政要員寫信,做政治思想工作,確保隊伍穩定。為取得官渡勝利,荀彧不僅確保後方鞏固,挫敗衣帶詔謀反;竭力供應軍需糧草,至少在火燒烏巢前,尚存半月餘糧;最重要的貢獻是維持全軍士氣高昂,戰力旺盛!說荀彧是官渡之戰的定海神針,並不過分!


二、荀彧為何與曹操分道揚鑣

由於太過放心,官渡後,曹操熱衷於征戰,更放心荀彧鎮後,兩人之間的溝通交流,越來越簡,越來越少!尤其是曹操身邊新的謀士郭嘉、董昭、許攸、程昱、賈詡等崛起,很多人有才但是品行復雜,這使得荀彧在曹操眼裡的分量與作用,逐漸被稀釋!先是將軍事從荀彧手中轉給荀攸,再轉給郭嘉手中!再就是,將利用幕府與朝廷的分制,將許多行政實權轉到董昭、華歆、陳群等手中!

心理學上有個定律叫泡菜效應!同樣的蔬菜在不同的水中浸泡一段時間後,將它們分開煮,其味道是不一樣的。也是中國人常說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在曹操日漸日淡的態度催化下,荀彧因與漢獻帝的朝夕相處,越來越被漢獻帝的才能與人品所傾倒!幹了十六年的尚書令,荀彧漸漸淡化了自己是曹操的尚書令,而漢朝尚書令的色彩不知不覺復甦,這也導致了後期的荀彧儼然成為維護漢獻帝利益的最大保皇派!

三、荀彧是怎麼死的

說荀彧忠漢,實是最大謊言!他追隨曹操,建議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嚴懲衣帶詔反叛,無不效忠曹操,眼裡哪有漢獻帝!荀彧如果忠漢,那麼他該倒向衣帶詔一派,幾分鐘就可置曹操死在官渡!荀彧只能說是忠臣,但是隻是在曹操與劉協間區別。

工作原因,與曹操漸漸疏遠,與漢獻帝交往過密,荀彧發覺漢獻帝竟然是個仁慈賢明,天賦極高的天子,甚至比起梟雄曹操,更有可能成為一代明君,造福天下!這時,心憂天下的荀彧,目睹大漢子民的苦難,心理傾向開始偏離!加之曹操許多漠視人情的做法,逼得荀彧開始“倔強”起來!

荀彧拒絕為曹操恢復九州制、進爵國公、加封九錫等事項背書,將此類事情擱置在中書檯,不予上報!最後董昭、華歆、陳群等在百官大會上倡議,高票通過,荀彧看了一眼漢獻帝,便不置可否,宣佈散會,罷官在家。

曹操傳令,由華歆任中書令,調荀彧到軍中參謀軍事!宣佈完,夏侯惇親自護送荀彧至譙縣曹操行營!此時曹操對外宣佈,荀彧生病,暫在亳州養病。

三個月後,曹操派人送來一個食盒,裡面並非外界傳說是空的。那裡面沾著三粒小白丸,後來全到了荀彧的肚子裡了!這三個月間,如果荀彧給曹操寫信求生,曹操就打算放過荀彧的性命,畢竟整個曹營,荀彧提攜的軍政人員相當龐大,甚至可以說是根基!後來曹軍再無當初的銳氣,跟荀彧死後曹軍隊根基動搖有關!

三個月禁閉,荀彧絲毫無悔,曹操痛下殺手!荀彧貼心要跟漢獻帝,那個能量爆發起來,要比董承、伏完、耿紀、魏諷等人高上千百倍。曹操對待文官,與武將的態度決然不同!不為我用,必為我殺!

如果說,殺害荀彧是曹操的迫不得已,那麼曹操從此失去朝氣,只能算是命中註定,怨不得別人了!袁紹棄用沮授等起家謀士班底,落得個身敗名裂,家破人亡;曹操根除起家謀士荀彧等潁川派,導致勢如破竹的曹氏崛起,在赤壁栽了個的大跟頭,從此落得與劉備、孫權平起平坐!兩者原因,均在於早期創業的承諾,被老闆隨意摒棄,隊伍心散了!大家不在意為誰打天下了,瓜分眼前利益,才是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