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毀一個人的反思能力有多簡單?只要一直給他反饋

最近,在知乎看到一個問題:如何才能摧毀一個人?


有一個回答,很有意思。它說:


不停的給他反饋,不需要經歷過程,慢慢就失去了思考。


這個回答很妙。


因為,它涉及到人性深層的一個機制。


有些東西我思考了很久,憋不住想任性表達出來。

這些思考困擾我很久,一直都是很零碎,當日落的時候,思想升起。現在正是開啟一場思維旅行吧!


摧毀一個人的反思能力有多簡單?只要一直給他反饋


第一個思考:信息讓世界變得更加擁擠了。

現在人的聯繫越發簡單,信息的傳播也變得便捷,這個世界充斥著各種信息,而個人的存在空間不斷被擠壓。

我小時候的聯繫方式叫“捎信”,就是幫忙帶一個口信。

比如,我要告訴隔壁村的誰一件事,看到同村的人剛好要去,就讓他幫忙帶個話。

遇到特別急的事會專門跑一趟,如果不急就看運氣了, 有可能幾天才能恰好趕上。後來村裡通了公交車,其實每天就一趟,早上出發,下午開回來。

這樣只能做到每天固定的捎信,還能捎帶一點東西,比如,油,面,其他用品。

慢慢的有了座機電話,外面打來電話說找誰掛斷,然後約好10分鐘在打了,在去鄰居家叫來等電話。

這些過程中間都有一個時間差,我們經常說過去的生活很慢,不是生活本身慢,而是傳遞信息的速度很慢。大家都習慣了等待,信息傳遞到個人總有一個圍欄。雖然分隔了信息,同樣也幫我們過濾了信息。


摧毀一個人的反思能力有多簡單?只要一直給他反饋


現在人人都有手機,信息變成了即時通訊。這個當然是好事,正面意義很多,我承認了,所以不要給我抬槓。

我說出來,就是想作為討論,我們失去的那些東西。

以前覺得吵,可以馬上走人,回到家就安靜了。現在可以躲開現實世界的吵鬧,卻躲不過網絡消息的噪音。

有時候反而覺得,現實世界的吵鬧能讓人安靜下來。

當然,我的思考是很膚淺的,最近看了《十三邀》許知遠採訪人類學家項飆,裡面提到了“附近消失”的概念,讓我聯想到一起。

附近的消失,讓每個人都可以聯繫在一起,打破了距離限制,也讓每個人都暴露在“即時反饋”中。


摧毀一個人的反思能力有多簡單?只要一直給他反饋


我們開始變得身不由己,聽說有公司5分鐘沒回微信就被開除,男朋友10秒鐘沒回信息就被分手,這種時刻準備的感覺讓人疲憊,個人的空間感越來越被侵佔,我們變得無處可躲。

以前的時間是線性的,我要去你家玩,首先要走到你家,才能開始玩。

現在的時間變得越來越碎片化,在去的路上就告訴你我到哪裡了,還能點個外賣吃,再回幾條其他朋友信息。

時間變越來越碎片化,但是我們對時間的感受又非常強烈,就好像我們可以接受時間被切割。同時做很多事,但是對別人回應自己變得越來越有控制慾。

別人晚回信息,快遞慢到了10分鐘,人就會變得非常焦躁,失去的控制感,讓人焦慮。

附近消失把空間釋放,整個世界變得擁擠。


摧毀一個人的反思能力有多簡單?只要一直給他反饋


第二個思考:只有反饋,沒有反思

時間的碎片化,人越來越需要被填滿。

時間一旦碎片化,就忍受不了完整的一段時間,接受不了一點空隙,總是想找東西填滿。

早上排隊買早餐,拿到號站在隊伍裡,馬上就掏出手機,左刷右點生怕浪費一點時間。(我不在批判什麼,不討論對錯,只討論社會現象)

反饋的觸達太快了,人越來越不想要經歷過程,馬上就要得到結果。

只要開始和結果,沒有過程,這一點多可怕。就好像每天起床,接著又躺下睡一樣,中間的過程去哪裡了,或者說被誰控制了。

一個個行為變成了開關,人人追求即時反饋,而人最厲害的反思能力正在下降。

好像一切東西都沒有距離了,如果不能達到即刻的慾望滿足,馬上就會很惱火。

而我們正在被這種即時滿足裹挾,而且是像看到骨頭,就留著口水跟著走了,也不考慮這個骨頭帶你去什麼地方。


摧毀一個人的反思能力有多簡單?只要一直給他反饋


被反饋佔滿會有什麼影響?

因為失去了反思能力,只是不停的接受,沒有反思就沒有推理,最後連理智都一起丟失了。

我們開始變得越來越情緒化,極端化,我們會對網絡一件事馬上抱有同情心和感動,因為某個人渣被揭露而憤怒,但是我們很快又被下一個熱點影響。

因為我們只要及時反饋,沒有參與過程,沒有過程就不可能參與行動,最後所有人都變成了旁觀者。

情緒越來越簡單直接,凡事只會表達情緒和觀點,而無法達成任何有價值事實。


摧毀一個人的反思能力有多簡單?只要一直給他反饋


第三個思考:剩女是自信喪失的代價

不知道什麼時候起,剩女居然變成了一個社會問題,結婚不是個人的事嗎,怎麼社會抱有這麼大的熱情。

我們被越來越多跟婚姻無關的事影響,因為這些東西,讓本來簡單的婚戀變得越來越複雜,也讓人慢慢喪失了原有的自信。

當婚姻開始變成數據對比的時候,也就是個人意志喪失的時刻。

以前兩個人喜歡就可以戀愛,現在變成了房子,車子,票子(追求這些沒有錯,我們只是討論現象)。剩女現象最大的受益者居然是房地產商,他們一直有意鼓勵剩女這個話語。

就是為了讓女生對剩女產生恐懼,逼著大家趕快去結婚,而在國內結婚最大的事情就是買房,也就推動了房地產的發展。

用許知遠的話說,就是房地產商創造出來一種“賤民”,本來大家都一樣生活,突然他們創造出了剩女這個概念,然後賦予剩女這個詞很多不好的解釋。


摧毀一個人的反思能力有多簡單?只要一直給他反饋


如果你不想做一個剩女,那你就得結合買房,這裡剩女就對等了“賤民”概念,你出身不好,如果你擺脫賤民身份,就得買一個贖罪劵;大概這個意思。

最後所有人都變成了輸家,本來自己正常生活,就被剩女了,道德上對不起父母,價值上又被社會羞辱。

更可怕的是社會共識開始接受這些觀念,所有人對生活的理解開始變得單一,但凡不想隨大眾就會立刻被孤立。

我們這個時代需要思考,需要對現象提出質疑的思考者。

當日落的時候,思想升起。

那什麼是人生的黃昏呢?(彩蛋:黃昏的時候,思想升起,此間用的正是黑格爾的辯證法,也呼應了密涅瓦的貓頭鷹。

在《法哲學原理》中,黑格爾提出了“密涅瓦的貓頭鷹”的說法。黑格爾說,哲學就像密涅瓦的貓頭鷹一樣。這是因為,貓頭鷹是在傍晚的時候才起飛,而不是在其他時候。

當日落的時候,思想升起。在許老師說起這句的時候,聽懂了他的隱喻,黑格爾傍晚的貓頭鷹在傍晚起飛,差點感動到哭。

當日落的時候,思想升起。

會有一次迴光返照,突然重新愛上世界,愛上所有人,愛上所有的思想。

那一刻,就是我們黃昏的時候。

歷史是一個循環,惡俗消失,嚴肅迴歸。


摧毀一個人的反思能力有多簡單?只要一直給他反饋


·················END··················

作者:魚堂主 來源:魚堂主愛思考(轉載請授權)

你好,我是堂主!實用的思考者,行動的做事人。

這裡沒有套路的文章, 只有實在的思考,在過班,也創業,未來要做一名自由職業者。

這裡只記錄分享我對成長的思考。

微信公眾號:魚堂主愛思考(ID:yutangzhu201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