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周濤:人工智能大數據專業建設注重實踐教學

編者按: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取得勝利的一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2020年4月1日,由全國高校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創新聯盟組織編寫的“全國高校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學院(專業)基本概況彙編(2020版)”榮譽出品,《彙編》是業界第一本介紹、詮釋我國高校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學院(專業)建設及學科規劃的案頭工具書。《彙編》的推出,緩解了高校之間專業建設信息不對稱問題,增強了教師之間的信息溝通和經驗交流。同時,《彙編》收錄了55位專家編委寄語,現予以公開發布,以饗網友。

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周濤:人工智能大數據專業建設注重實踐教學

電子科技大學教授 周濤

人工智能、大數據是通過智能機器延伸、增強人類改造自然和治理社會能力的新興技術。近年來,人工智能、大數據的發展呈現出深度學習、數據挖掘、跨界融合、人機協同等新特徵,推動了社會各領域從數字化、網絡化相智能化的躍升,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

我國要進一步完善人工智能、大數據領域學科佈局,設立人工智能、大數據專業,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領域一級學科建設,儘快在試點院校建立人工智能學院、大數據學院,增加人工智能相關學科方向的博士、碩士招生名額。鼓勵高校在原有基礎上拓寬人工智能專業、大數據專業教育內容,形成“人工智能+X”、“大數據+X”複合專業培養新模式,重視人工智能、大數據與數學、計算機科學、物理學、生物學、心理學、社會學、法學等學科專業教育的交叉融合。加強產學研合作,鼓勵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等機構合作開展人工智能、大數據學科建設。

人工智能、大數據專業建設應注重實踐教學。通過搭建人工智能、大數據實驗室,讓學生系統瞭解人工智能、大數據的發展歷程及概念,能描述典型人工智能算法的實現過程,通過搭建簡單的人工智能應用模塊,親歷設計與實現簡單智能系統的基本過程與方法,進一步參與具有高挑戰性的競賽和麵向實際需求的項目開發,增強學生利用智能技術、大數據技術服務人類發展的責任感。我們要共同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領域一級學科建設,儘快在試點院校建立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學院,壯大人工智能與大數據高端人才隊伍,形成我國人工智能大數據領域的持續創新能力。加強產學研合作,鼓勵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等機構合作開展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實驗室建設。

感謝由“全國高校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創新聯盟”牽頭編制的《彙編》,它將對高校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學科建設和專業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周 濤,電子科技大學教授,主要從事統計物理與複雜性方面的研究。在Physics Reports、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PRL等國際SCI期刊發表300餘篇學術論文,引用25000餘次,H指數為75,20餘篇論文曾入選ESI高被引論文。2009年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2011年獲第十二屆中國青年科技獎,2014年起歷年入選Elesvier最具國際影響力中國科學家名單。2015年當選第十二屆中華全國青聯常務委員,並擔任科學技術界別工作委員會副主任,與屠呦呦等七名個人和北斗導航等三個團隊共同當選2015年度中國十大科技創新人物。2016年當選四川省傑出人才(三年評選一次,當年共18人當選)。2017年獲首屆全國創新爭先獎。2018年起任四川省政協常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