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王朝1063

1063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死在了開封福寧殿。


根據北宋學者邵伯溫在《邵氏聞見錄》中的回憶,當這位老人的死訊從開封傳到洛陽時,洛陽城內的軍民無比哀痛,以至於從早到晚面朝東方,也就是朝開封的方向跪拜嚎哭,而那因紙錢燃燒所產生的滾滾濃煙,也將原本澄澈的天空映襯得黯淡無光。


類似的情景同樣在開封城內上演,作為彼時中國的核心城市,開封的重要與繁華不言而喻。不過,此時的開封卻看不見絲毫的熱鬧與歡快。根據邵伯溫的舅舅,也就是王元修從開封帶回來的消息,開封城內的百姓已經自發地停止了商業與娛樂活動,大家都在為那位老人的去世而感到悲傷。此外,一些平日裡行事便不受約束的乞丐和幼童,也是跑到了皇城根兒下,一邊焚燒紙錢,一邊放聲哭泣。


那麼,這位給邵伯溫留下了深刻印象,並且讓當時的百姓悲痛到不能自已的老人究竟是誰呢?


大宋王朝1063

宋仁宗

他就是北宋王朝的第四任皇帝——趙禎,在後世,他還有一個更為人熟知的稱呼——宋仁宗。所謂「為人君,止於仁」,對於宋仁宗一生的功過是非,由元朝主編的《宋史》顯然給了他一個還算不錯的蓋棺定論。而在中國的古代帝王中,趙禎也是第二位配有「仁」字廟號的君主。至於這第一位,就是大家所熟知的蜀漢後主劉禪,也就是《三國演義》中那個「扶不起的阿斗」。


大宋王朝1063

劉禪


不過,由宋仁宗去世所引發的衝擊還在繼續,在邵伯溫之子邵博所撰寫的《邵氏聞見後錄》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當有關宋仁宗死亡的訃告被使者帶往遼國時,遼國境內聽聞此事的百姓沒有一個不哀傷哭泣,而彼時遼國的皇帝,也就是遼道宗,更是牽著使者的手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如果把這句話翻譯成白話,就是說,在宋仁宗執政的這四十二年裡,遼、宋兩國也同樣維持了四十二年的和平。


說起來,自從宋仁宗的老爸宋真宗,與遼道宗的爺爺遼聖宗在澶(chan)州,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濮陽訂立了意義非凡的「澶淵之盟」後,宋真宗便與遼聖宗結拜為兄弟,而宋、遼兩國更是互約為兄弟之國。也是從這時開始,宋、遼兩國進入了為期百年的相對和平期。而為此沾沾自喜的宋真宗,還煞有介事地搞了一場泰山封禪,結果直接搞臭了這項歷史悠久、且規格最高的帝王典禮,不過,「澶淵之盟」確實為宋遼帶來了百年的和平,這一點是不能忽視的。


大宋王朝1063

澶淵之盟

現在,讓我們把視角轉回遼道宗。如果我們以宋真宗與遼聖宗的兄弟關係為基礎,做一個簡單的推演,那麼宋仁宗其實也算是遼道宗的伯父。因此,伯父死了,做侄子的會感到悲傷也就是理所當然的。更何況,說到對漢家文化的推崇與對北宋王朝的親近,遼道宗在遼國的歷代帝王中也算是頗有名氣。所以,這樁舊事雖然只記載於非官方的《邵氏聞見後錄》中,不過似乎也合情合理。


此外,在這裡還要提一句,金庸先生在《天龍八部》中提到的遼國皇帝耶律洪基,其實就是遼道宗。只不過遼道宗在《天龍八部》中被金庸先生塑造為仇視漢人的異族皇帝,而喬峰更是在他南下入侵大宋的過程中,在雁門關前捨身自盡……說起來,喬峰與耶律洪基在小說中也互相結拜為兄弟,那麼換個角度來看,開句玩笑,喬峰也算是宋仁宗的侄子了。


總之,在公元1063年的春天,因為宋仁宗的去世,在宋、遼兩國的國土上都瀰漫著傷感的氣氛,雖然這些事沒有被任何一本正史所記載,而只見諸於邵氏父子所撰寫的《邵氏聞見錄》與《邵氏聞見後錄》中,不過邵氏父子都是活躍在兩宋之交的知名人士,雖然書中由於政治立場的原因而帶有一些有偏見的言論,但是這件事的記載還是合情合理的,我們姑且相信上述發生的事情都為真實。


那麼,問題也就來了,這位在死後讓異國皇帝與無數百姓為之哀傷哭泣的宋仁宗,在其生前又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是怎樣的一個皇帝呢?我們下回再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