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國際聯軍"撤離伊拉克軍事基地,再談伊拉克戰爭幾點啟示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3月29日報道,以美軍為首的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國際聯軍"宣佈,在重新部署框架下,聯軍將從伊拉克境內基爾庫克的K-1軍事基地撤離,基地將由伊拉克軍方接管。

透析

國際聯軍宣佈撤離伊拉克K-1軍事基地,資料圖

原因主要是三個方面:新冠病毒的威脅、親伊朗民兵的頻頻襲擊,以及伊拉克議會要求外國軍隊撤離的要求。回想起17年前的2003年3月25日,閃電劃破波斯灣夜空,美軍"亞伯拉罕·林肯"號航母對伊拉克的空襲持續了整晚,這場持續不到兩個月的戰爭,給世界帶來的深遠影響至今仍未結束,各國軍隊對這場戰爭的反思也從未停止。

17年之後,讓我們透過未盡的硝煙,重新審視這場戰爭,寫下我們自己的思考。

透析

飛行在伊拉克上空的美軍大黃蜂戰鬥機,資料圖

一、全方位霸權的"探測儀"

伊拉克地處阿拉伯文化的發源地,資源豐富,地理位置優越。美國繞過聯合國,不顧盟友的反對,悍然發動伊戰,其用意頗多。

透析

美軍為伊拉克戰爭專門研製CBU-107制導子母炸彈,圖片來源網絡

現代地緣政治學的鼻祖麥金德曾提出"心臟地帶"的概念,認為誰統治了這一地帶,誰就能主宰世界。

美國將觸角伸到此處,是欲將在中東取得的地緣戰略博弈的優勢轉化成全球"地緣霸權"的組成部分。美國對沙特和科威特的石油具有絕對的掌控權,唯有在地緣版圖上具有要衝地位和石油資源蘊藏豐富的伊拉克不服從美國的意志。

透析

美軍就多次派遣MQ-9無人機前往阿富汗、也門、伊拉克等中東戰亂地區執行任務

伊拉克率先宣佈不使用美元而用歐元,這觸動了美國國家利益的核心,削弱了美元的地位。如果對石油資源進行控制,就能間接地打擊歐元,繼而穩固美元的"金融霸權"。而美國宣揚剷除薩達姆獨裁政權,幫助伊拉克人民建立一個自由、民主的政權,其目的則是為了更迭政府,輸入西方意識形態,建立"意識形態霸權"。

透析

2003年3月,美國領導的北約部隊對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進行空襲

因而,17年後再看伊戰,我們不難看出,美國發動這場戰爭的深層用意在於探索全方位霸權能否在21世紀推行或推行的途徑。美國把伊朗、伊拉克和朝鮮確立為三大"邪惡軸心國",把一些國家確立為潛在的對手,是因其霸權的推行需要掃清障礙,更需要探索掃清障礙的手段,伊拉克戰爭正是這樣的一次探索。

透析

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中,E-8指揮機就曾扮演過關鍵的角色

二、實踐新作戰思想的"試驗田"

二戰結束以來,美軍日漸成為全球先進作戰思想的創立者,也是積極的嘗試者。伊拉克戰爭成為美軍實踐這些作戰思想的一次絕佳良機。

  • 首先是"震懾"理論

伊戰中,聯軍發起"斬首"和"震懾"行動,沒有大規模轟炸伊拉克的基礎設施,而是凸顯了"直接打擊敵軍作戰重心"的指導思想,突出打首腦、打首都、打守軍,廣泛使用射程遠、威力大、殺傷力強的精確制導彈藥,對伊拉克實施高強度空襲,製造戰爭恐怖氣氛。同時美軍更加註重心理戰,以美元利誘等方式招降納叛,收買伊部族首領和庫爾德武裝,散發傳單約2300萬份,號召伊高層和廣大民眾發動政變,推翻薩達姆政權。這些給伊拉克軍民以強大的心理震撼,將"震懾"理論發揮得淋漓盡致。

透析

不管是科索沃戰爭,還是伊拉克戰爭,b-2隱形戰略轟炸機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 其次,"網絡中心戰"思想得到了有力檢驗

美軍利用強大的計算機信息網絡,將分佈在廣闊區域內的各種傳感器、指揮中心和各種武器合成為一個統一、高效的大系統,實現了戰場態勢和武器的共享。聯軍出動了E-2、E-3、E-8、U-2和"捕食者"等飛機對伊拉克實施連續監控,並且加強了各軍種之間的通信能力。不論是空中還是地面,或者是情報人員發現了伊拉克境內的目標,都可以通過通信網絡和交戰網絡及時傳送給作戰人員。從發現目標到實施打擊再到戰場評估,整個過程從海灣戰爭時的100分鐘縮短到10分鐘,體現了"網絡中心戰"的巨大優勢。

透析

網絡中心戰——數字戰場數據收集和分析

  • 此外,"非對稱作戰"的思想得到深入實踐

伊戰中,美軍還通過致盲作戰摧毀敵方的通信設施和雷達系統,自己則憑藉由太空衛星、無人偵察機、地面各種傳感器所組成的偵察探測系統實現戰場單向透明,依託武器智能化、戰場網絡化、指揮自動化,採取超視距作戰、遠程精確打擊獲得戰場優勢,置對方於全局被動,並最終以很小的傷亡贏得了戰爭,有力地實踐和詮釋了"非對稱作戰"的思想。

透析

網絡中心戰指揮中心

三、新型武器裝備的"試驗場"

戰爭歷來是美軍檢驗和改進新型武器的試驗場,伊拉克戰爭也不例外。

透析

收割者無人機,英國空軍曾用其參加過伊拉克和敘利亞戰爭

  • 一方面,對前期科研試驗中武器裝備進行實戰效果檢驗

2003年3月21日,美軍使用被稱為"炸彈之母"的高威力空中引爆彈,轟炸了伊南部城市巴士拉和北部城市摩蘇爾。這種炸彈是2002年底才開始研製的巨型常規炸彈,只進行了3次試驗,這次在伊戰中的實彈檢驗獲得了成功。

伊戰中"愛國者-3"型導彈第一次投入實戰,發揮了一定的攔截作用。"愛國者-3"是在"愛國者-2"型導彈基礎上發展的一種先進的戰術彈道導彈防禦系統,主要由新研製的動能攔截彈和改進的雷達與指揮、控制系統等組成,1997年才開始進行飛行試驗,先後進行了13次試驗,其中有3次失敗,到2002年該型導彈才具備實戰能力。

透析

地對空飛彈防禦系統“愛國者-3”

  • 另一方面,大膽展現新型成熟武器裝備,顯示良好性能

美軍使用的3種制導集束炸彈,818枚CBU-103綜合效應反人員/反器材炸彈;88枚CBU-105反裝甲集束炸彈;2枚CBU-107動能子彈藥集束炸彈,其中CBU-105和CBU-107是首次使用展現。2003年4月上旬,美軍向伊拉克投擲了2枚CBU-107制導集束炸彈。

透析

美製CBU-103風修正子母彈,資料圖

值得一提的是,海灣戰爭中使用的精確制導彈藥佔彈藥使用總量的8%,而伊拉克戰爭中佔68%,兩次戰爭使用的精確制導彈藥的數量大體相當,但摧毀的目標數量後者是前者的4-5倍。美軍還使用了RQ-1B"捕食者"無人攻擊機、"戰斧"-4型新一代艦射巡航導彈、F/A-18E/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等新型武器裝備,伊戰讓美軍的新型武器裝備大放異彩,也為武器出口做了最好的代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