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威王的一段話折射出中國人的邏輯漏洞

齊威王的一段話折射出中國人的邏輯漏洞/《資治通鑑》那些事之七

1

公元前355年。齊威王、魏惠王相約在郊外打獵。

在此前的故事中,魏惠王曾有過數次出鏡,但扮演的都是昏庸、糊塗、失敗的反面角色

與之相反,在《資治通鑑》的世界裡,齊威王則是偉光正的正面典型。

王與王相遇,應該聊些什麼?在我們想來,應該聊聊國計民生大事,聊聊戰爭與和平的國際局勢,再不濟,聊聊文學藝術也是好的。畢竟,雖然那時沒有《新聞聯播》,但王的左右總是有幾個記錄員雖然記錄王的言行,聊的天如果太low,傳出去不好看。

但魏惠王完全沒有這樣的覺悟,他認為作為全天下最有權力的幾個人,應該炫富,比一比誰的庫房裡收藏的金銀財寶更稀罕、珍貴。

所以他問了齊威王這樣一個問題:“你們齊國有啥寶物沒有?”

作為偉光正的正面典型,齊威王當然應該表現出對這種問題的不屑。他冷冷地回答:“沒有。”

2

魏惠王奇怪了,偌大的齊國居然沒有寶貝?他是真的無法理解,也不太明白。

所以他以一個好奇者的姿態猥瑣地追問了一句:“咋沒有呢?我們魏國雖然小,尚有一寸那麼大的寶珠,掛起來能照亮十二輛馬車那麼大的地方,這樣的寶珠有十顆呢。你們齊國也是大國了,咋連個寶物都沒有呢?

齊威王一聽,來了精神,等的就是你這句話。於是他脫口而出:

“寡人之所以為寶者與王異。”——我對寶物的看法與你不一樣。

齊威王繼續說:我有四個臣屬,檀子、盼子、黔夫、種首,他們守衛國土,敵國不敢入侵;他們治理國家,老百姓安居樂業。這四個人光照千里,豈止十二輛馬車那點地方?

所以,我心目中真正的寶物是人才。

多麼正確,多麼鏗鏘,多麼有逼格。相比之下,魏惠王多麼LOW,多麼幼稚,多麼可笑。

聽完這些話,魏惠王的內心想必是崩潰的。但他能怎麼辦?他只有表示慚愧,他必須承認齊王的話讓他無法反駁。

歷史的記載是:“魏王有慚色。”——魏惠王露出了慚愧的神色。

3

戰國時代,君主之間的談話何其多,天下大事何其繁雜,但司馬光先生將這一段對話鄭重其事地記載下來,其用心一目瞭然。

他要告訴後世所有當老闆的:對於你們來說,最寶貴的東西,不是金銀財寶,不是奇珍異寶,而是人才。

很正確,也很有必要。因為歷朝歷代的老闆們,真正把人才當寶貝的沒有幾個,而熱衷搜刮金銀財寶的倒是一抓一大把。

但如此政治正確的故事,每次閱讀,我都有些心理不適。

因為它太顯生硬與虛偽了。

因為我在這段對話中,感受不到齊威王發自內心的對人才的尊重。他的鏗鏘有力的話語僅僅是為論辯而論辯,僅僅是為了在諸侯王以及歷史觀眾面前打造一個重視人才的人設而已。

他把人才與珠寶作比較,這並不是對於人才真正的尊重。

他為魏惠王制造了一個語言陷阱,來凸顯他的偉岸與正義。

但他的手段並不光彩,因為他用了一個邏輯漏洞——偷換概念。

偷換概念,這是中國人說話、作文的一個特點,如果你有興趣翻看先秦諸子作品,你隨處都能看到這樣的邏輯漏洞。

我在跟你說A,結果你跟我說B;當我跟你說B了,你又跟我說C。這就沒法聊了。

所謂先秦諸子的雄辯,很多其實都是最後沒法聊了。所謂百家爭鳴,實際上就是自說自話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