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歷史百科」當之無愧的第一雄主——齊威王

「名人歷史百科」當之無愧的第一雄主——齊威王

【名人簡歷】

齊威王(前378—前320年)早在古齊國時,田氏奪取了姜氏的政權,建立了田氏齊國。齊威王、齊宣王是兩位比較賢明的國君,他們招賢納士,將國家治理的很強盛,列戰國“七雄”之首。

【歷史功過】

齊國是天下大變化的樞紐,齊威王田因齊即位三十餘年,做了三件大事,每件事都改變了天下格局!第一件,鐵腕整肅吏治,啟動了戰國之世第二次變法的潮流,帶出了韓秦變法;第二件,與魏國霸權對抗,打了圍魏救趙、圍魏救韓兩場大勝仗,使魏國霸權一落千丈,天下由魏國獨霸變為齊秦魏三強鼎立;第三件,建立稷下學宮,使天下士子由爭相“留魏”變成了爭相“留齊”,天下文明潮頭自然也由魏國轉到了齊國。在三十年裡,齊國能夠從中等戰國一躍成為首強,自然是齊威王扭轉乾坤。秦孝公英年早逝,在當時天下君主中,齊威王就成為當之無愧的第一雄主。

【成語典故】

門庭若市

出處:《戰國策·齊策一》的:“群臣進諫,門庭若市。”

釋義:指門前像市場一樣。形容來的人很多,非常熱鬧。

「名人歷史百科」當之無愧的第一雄主——齊威王

賞析:鄒忌身高有八尺多,容貌光豔美麗。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端詳著鏡子裡自己的形象,對他的妻子說:“我與城北徐公相比,誰更美?”他妻子說:“您美極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鄒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又問他的妾說:“我與徐公相比,誰更美?”妾說:“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從外面來拜訪,鄒忌與他相坐而談,問他:“我與徐公相比,誰更美?”客人說:“徐公比不上您美。”第二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地看他,自認為不如徐公美;又對著鏡子審視自己的形象,更感覺遠不如徐公美。晚上睡覺時思考這件事,說:“我妻子說我美,是因為偏愛我;妾說我美,是因為怕我;客人說我美,是因為想要有求於我。”

鄒忌於是上朝見齊威王,說:“我確實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想要有求於我,都認為我比徐公美。現在齊國的土地方圓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宮裡的王后嬪妃和親信侍從,沒有誰不偏愛大王,滿朝的大臣,沒有誰不害怕大王,全國範圍內的人,沒有誰不有求於大王。由此看來,大王所受的矇蔽太嚴重了。”

齊威王說:“好!”於是發佈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夠當面指責寡人過錯的,得上等獎賞;上書勸誡寡人的,得中等獎勵;能夠在公共場所議論指責寡人讓我聽到的,得下等獎勵。”命令剛剛下達時,大臣們都來進諫,宮廷裡像集市一樣人來人往;幾個月以後,有時候間或有人進言;一年以後,即使有人想進言,也沒有什麼可進諫的了。

燕國、趙國、韓國和魏國聽到這種情況,都到齊國來朝見。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因內政修明,不需要用兵就)在朝廷上戰勝別國。

田忌賽馬

出處:《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第五》

釋義: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揭示如何善用自己的長處去對付對手的短處,從而在競技中獲勝的事例。

「名人歷史百科」當之無愧的第一雄主——齊威王

賞析:齊國的大將田忌,很喜歡賽馬,有一回,他和齊威王約定,要進行一場比賽。他們商量好,把各自的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賽的時候,要上馬對上馬,中馬對中馬,下馬對下馬。由於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馬強得多,所以比賽了幾次,田忌都失敗了。

田忌覺得很掃興,比賽還沒有結束,就垂頭喪氣地離開賽馬場,這時,田忌抬頭一看,人群中有個人,原來是自己的好朋友孫臏。孫臏招呼田忌過來,拍著他的肩膀說:“我剛才看了賽馬,威王的馬比你的馬快不了多少呀。”

孫臏還沒有說完,田忌瞪了他一眼:“想不到你也來挖苦我!”孫臏說:“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說你再同他賽一次,我有辦法準能讓你贏了他。”田忌疑惑地看著孫臏:“你是說另換一匹馬來?”孫臏搖搖頭說:“連一匹馬也不需要更換。”田忌毫無信心地說:“那還不是照樣得輸!”孫臏胸有成竹地說:“你就按照我的安排辦事吧。”

齊威王屢戰屢勝,正在得意洋洋地誇耀自己馬匹的時候,看見田忌陪著孫臏迎面走來,便站起來譏諷地說:“怎麼,莫非你還不服氣?”田忌說:“當然不服氣,咱們再賽一次!”說著,“嘩啦”一聲,把一大堆銀錢倒在桌子上,作為他下的賭錢。齊威王一看,心裡暗暗好笑,於是吩咐手下,把前幾次贏得的銀錢全部抬來,另外又加了一千兩黃金,也放在桌子上。齊威王輕蔑地說:“那就開始吧!”

一聲鑼響,比賽開始了。孫臏先以下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第一局輸了。齊威王站起來說:“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孫臏先生,竟然想出這樣拙劣的對策。”孫臏不去理他。接著進行第二場比賽。孫臏拿上等馬對齊威王的中等馬,獲勝了一局。齊威王有點心慌意亂了。第三局比賽,孫臏拿中等馬對齊威王的下等馬,又戰勝了一局。這下,齊威王目瞪口呆了。

比賽的結果是三局兩勝,當然是田忌贏了齊威王。還是同樣的馬匹,由於調換一下比賽的出場順序,就得到轉敗為勝的結果。

【生平大事】

桂陵之戰

「名人歷史百科」當之無愧的第一雄主——齊威王

魏文侯時,魏國迅速成為戰初最強盛的國家。並積極向外擴張,對齊國所屬的東部構成嚴重的威脅。而趙國為了擺脫魏國的控制,與齊宋相會結好螟害向趙發兵攻城,成為魏攻趙的藉口,趙向齊求救,齊答應援救。

孫臏向田忌計劃提出,田忌欣然接受。於是齊軍向魏國都進軍。切斷魏國軍隊的交通要道,攻擊它防備空虛的地方。大梁是魏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魏軍不得不以少數兵力助手邯鄲,主力救大梁。這時,齊軍在桂陵埋伏,迎擊魏軍。魏軍由於長期作戰,兵力消耗巨大,疲憊不堪,面對佔有先機之利的齊軍偷襲,頓然徹底陷入了被動挨打的困境,終於遭受到一次嚴重的失敗。

魏的失敗,就是齊國戰略方針的正確和孫臏作戰指揮的高時。在戰略上,抓住有利時機:在作戰指揮方面,能正確分析敵強我弱的局面,選擇適宜的作戰方法,進攻敵人的要害又是空虛的大梁,然後以逸待勞,乘機打了一個漂亮的襲擊戰。另外田忌虛心聽取意見。從善如流,也是戰勝的前提。至於魏軍最後的失敗,也在於戰略上未能掌握動向。

馬陵之戰

魏國和趙國攻打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齊國派田忌率領軍隊,一直奔大梁。魏國的大將龐涓聽到消息,離開韓國趕回魏國,但齊國的軍隊已經越過了魏國西境。孫子對田忌說:“他們三晉的軍隊素來慓悍勇武而看不起齊國,齊國有怯懦的名聲,善於作戰的人只能因勢利導。兵法上說,用急行軍跑百里去爭取勝利,會使上將受到失敗,行軍五十里而與敵爭利只有一半人能趕到。(為了讓魏軍以為齊軍大量掉隊,)應使齊軍進入魏國境內後先設十萬個灶,過一天設五萬個灶,再過一天設三萬個灶。”龐涓行軍三天,見到齊軍所留灶跡,非常高興,說:“我本來就知道齊軍怯懦,入我境內三天,士兵已經逃跑了一大半。”所以丟下步兵,只率輕兵銳卒,用加倍的速度追趕齊軍。

孫子估計魏軍的行軍速度,日落之前應當趕到馬陵。馬陵道路狹窄,旁多險阻,多可埋伏兵馬,於是把一棵大樹削去樹皮,露出白木,在上面寫上“龐涓死於此樹之下”。然後命齊軍萬名擅長射箭的弓弩手,埋伏在道路兩旁,事先與那些弩手約定好“天黑見到點著的火就一起放箭”。龐涓果然於夜晚來到削去樹皮的大樹下,看見樹上寫著字,便鑽木取火來照明。字還沒有讀完,齊軍萬箭齊發,魏軍非常混亂,彼此失去了聯繫。龐涓自知無計可施,軍隊已徹底失敗,便用劍自刎,臨死說:“總算叫這小子成了名!”齊國乃乘勝全殲魏軍,俘虜了魏太子申回國,孫臏因此而名揚天下,世人皆傳習他的兵法。

【秘聞軼事】

齊威王的獎罰

戰國時期的齊威王,是個較有作為的君王。有一次,齊威王召見即墨大夫時說:“你到即墨上任後,我天天能聽到誹謗你的話。可我派人去即墨瞭解調查,看到你管轄的領地田野都開闢種糧,百姓生活富足,官吏也無擾民之事,社會秩序穩定。”於是,齊威王給了即墨一萬戶的封賞。此後,齊威王又召見阿邑大夫,直截了當地告訴他“你在阿邑為官,我幾乎天天能聽到有人對你歌功頌德,我派人一查,看到的是這樣的情景:那裡田野荒蕪,民不聊生。以前趙國攻打甄邑時你不去救援;衛國攻擊薛陵時,你又全然不顧。可見你是用金錢賄賂了我身邊的人為你說好話。”說完,當即烹死了阿邑大夫和自己身邊常稱讚阿邑大夫的官吏。於是,“群臣聳懼,莫敢飾詐,各盡其性情,齊國大治”。

齊威王察吏的可貴之處有三:一是重事實,他對身邊人反映官吏的褒貶之詞極為慎重,既不偏聽偏信,更不匆忙表態,而是想方設法弄清事實,因而使自己始終處於政治上的主動地位;二是重調查,他對聽來的“譽言”和“毀言”都能及時進行調查核實,澄清是非,查明原因,從而為自己正確決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據;三是重賞罰,即在核準事實的基礎上,對為官清廉、政績突出者重獎,對不幹正事、投機鑽營者重罰。由於賞罰嚴明,因而大得民心,弘揚了正氣,打擊了歪風,才換得齊國的強盛局面。一個身居九五之尊,一言九鼎的國君,在兩千多年前就這樣重事實、重調查、重賞罰,而且把三者關係處理得如此純熟、精到,應該說非常難能可貴!

【名人評說】

公元前356年齊威王即位伊始,“好為淫樂長夜之飲,沉湎不治,委政於卿大夫。百官荒亂,諸侯並侵,國且危亡,在於旦暮。”(《史記·滑稽列傳》)

【歷史啟示】

齊威王成功啟示錄

公元前356年齊威王即位伊始,“好為淫樂長夜之飲,沉湎不治,委政於卿大夫。百官荒亂,諸侯並侵,國且危亡,在於旦暮。”(《史記·滑稽列傳》)

但他虛心納諫,振作起來,下定了“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決心。

「名人歷史百科」當之無愧的第一雄主——齊威王

首先從治吏入手,向他的左右瞭解地方管吏的政績情況,左右都說阿大夫是最好的,即墨大夫是最壞的。齊威王又親自深入到各地明察暗訪、向老百姓調查瞭解,其結果與左右說的截然相反,事實是即墨大夫管理的即墨地區“田野闢,民人給,官無留事,東方以寧”。而阿大夫管理的阿地卻是“田野不闢,民貧苦。”(《史記·田敬仲完世家》)那麼,為什麼左右瞞報實情,顛倒黑白,把好的說成壞的,把壞的說成好的?

原來,即墨大夫為人正直,一心為人民辦事,不善結納朝廷的左右近臣,所以大官們都說即墨大夫不好。反而阿大夫善於用賄賂手段買動人情,巴結朝廷左右大臣,因此大官們都說阿大夫是好官。

齊威王掌握了實情以後,就把各地的官吏召集起來,對確有政績的即墨大夫“封之萬家”;對阿大夫以及那些因受了賄賂而隱瞞實情的大臣“皆並烹之。”(《史記·田敬仲完世家》)此後,“群臣聳懼,莫敢飾非,務盡其情。齊國大治,強於天下。”(《資治通鑑》)

齊威王治吏在歷史上寫下了濃重的一筆,給後人留下了諸多啟示。其中最主要的有兩點。

1.正人先正己,己不正難以正人。俗話說:“上樑不正下樑歪。”齊威王即位之初,正是因為他貪圖享樂,沉湎於酒色,左右大臣和地方官吏才敢不擇手段謀取私利,以致百官荒廢,國人不治。還是這個齊威王,當他幡然醒悟,勵精圖治,“一鳴驚人”的時候,欺騙造假沒有市場了,所以人們也就“莫敢飾非,務盡其情”了。上行下效,上有所求,下有所好,古今如此。比如,哪一個執政者喜歡受人吹捧,其來自下面的多是阿諛奉承;哪一個執政者喜歡好大喜功,其下必然大造“形象工程”;哪一個執政者不講實事求是,下面必然會刮造假浮誇之風。因此,各級領導幹部應該認識到,上面刮什麼風,下面就會下什麼雨。官德影響著政風,政風影響著民風。領導幹部思想道德素質的好壞決定著國家政風民風的好壞。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我們應該十分重視官德建設,重用那些官德高尚、清正廉潔、任勞任怨、幹事創業的幹部。讓每一位幹部都成為下屬垂範的表率,群眾學習的榜樣。

2.偏信則闇,兼聽則明。齊威王真是一位知錯就改、求真務實的實幹家。從他治吏這件事,我們可以想象到,如果當時他只是聽了左右大臣的彙報就下結論的話,其結果會截然相反,被烹的肯定不是阿大夫,而是即墨大夫了。如此,後果就不堪設想,他的治吏改革不但達不到扶正壓邪、揚善除惡的目的,反而會助紂為虐,官場不正之風不但得不到遏制,反而會愈演愈烈,改革就會失敗。官,是一個國家或地方的決策和指揮者,如果一旦出現決策指揮錯誤,受害的是一個地區乃至一個國家。古人都明白:“國之所以亂者,廢事情而任非譽也。”(《管子·明法解》)何況今人呢,今天的領導幹部更應該知道自己肩負的責任之重大,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努力倡導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注重調查研究,不偏信,多兼聽,看清事物的本來面目,抓住事物的本質,掌握事物發展的規律,才能作出符合客觀實際的科學的決策,指揮才會儘量避免失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