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改革,後征戰,齊國如何一步步走向巔峰之位,與秦國並稱二帝?

西周早期,太公呂尚輔助周武王滅商,被封邦建國於齊,姜齊在齊恆公的帶領下,成為春秋霸主,將齊國帶上頂峰,獨霸中原,但在齊頃公失去霸主之位,齊國由國中重臣把持。陳完投靠齊國,委以重任,後改為田氏,陳人善謀,公元前391年,齊康公被田和放逐,田和自立為國君,為齊太公,田氏代齊,便開始了田氏的統治。

先改革,後征戰,齊國如何一步步走向巔峰之位,與秦國並稱二帝?

齊國土地

一、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國內改革,鄒忌進諫,廣開言路,修法督奸

(一)、齊威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威震四方

淳于髡說之以隱曰:“國中有大鳥,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嗚,王知此鳥何也?”王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於是乃朝諸縣令長七十二人,賞一人,誅一人,奮兵而出。諸侯振驚,皆還齊侵地。——《滑稽列傳》

先改革,後征戰,齊國如何一步步走向巔峰之位,與秦國並稱二帝?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齊威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於是宣召七十二位縣令,殺一個,賞一個,並烹殺那些諂媚小人;又向曾入侵齊國的諸侯出兵宣戰,橫行三十六年。

(二)、鄒忌鼓琴自薦,進行改革,上諫齊威王,廣開言路

鄒忌曰:“夫大弦濁以春溫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攫之深而舍之愉者,政令也;鈞諧以鳴,大小相益,回邪而不相害者,四時也。吾是以知其善也。”王曰:“善語音。”鄒忌子曰:“何獨語音,夫治國家而弭⑥人民皆在其中。”——《鄒忌子以鼓琴見威王》

先改革,後征戰,齊國如何一步步走向巔峰之位,與秦國並稱二帝?

鄒忌鼓琴自薦

鄒忌事歷田齊三朝,齊威王立志改革,求賢若渴。齊威王善鼓琴,鄒忌便以鼓琴說之,指出五音與治理國家的關係,琴聲調和,則天下安寧,將治理國家和安定百姓,與五音相連,得到齊威王認可,鄒忌便被任相國。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鄒忌諷齊王納諫》

先改革,後征戰,齊國如何一步步走向巔峰之位,與秦國並稱二帝?

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因妻偏愛自己,妾害怕自己,客有求於自己,得到反思,從中悟出自己一個官員都如此被周圍之人矇蔽,而齊威王,一國之君,更易受到矇蔽,便上諫齊威王廣開言路,使國家改進上前,在政治上,遠超於其他國家。

鄒忌被受以相印後,便修繕法律,懲戒、督責為非作歹,不守法律的官員,樹立官場正氣,打擊朝中的歪門邪風。

二、邯鄲之難,圍魏救趙,馬陵之戰,徐州相王

(一)、邯鄲之難,圍魏救趙,齊軍大展風采.

其後魏伐趙,趙急,請救於齊.齊威王欲將孫臏,臏辭謝曰:“刑餘之人不可.”於是乃以田忌為將軍,而孫子為師,居輜車中,坐為計謀.田忌欲引兵之趙,孫子曰:“夫解雜亂紛糾者不控捲,救鬥者不搏撠,批亢搗虛,形格勢禁,則自為解耳.今梁趙相攻,輕兵銳卒必竭於外,老弱罷於內.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據其街路,衝其方虛⑩,彼必釋趙而自救.是我一舉解趙之圍而收弊於魏也.”田忌從之.魏國去邯鄲,與齊戰於桂陵,大破梁軍.——《孫子圍魏救趙》

先改革,後征戰,齊國如何一步步走向巔峰之位,與秦國並稱二帝?

圍魏救趙

趙國攻打魏國的保護國衛國,魏國便聯合宋,三國攻趙,趙國無奈,求救於齊,但齊國選擇隔岸觀火,等待趙國和魏國相戰一年有餘,趙衰魏疲,便派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馬,前往戰火之地。

田忌主張與魏軍於邯鄲撕戰,但孫臏卻出謀劃策,提出“批亢搗虛”和“疾走大梁”,魏國主軍在邯鄲,而大梁空虛,出擊大梁,攻其不備,魏軍必撤,不僅可輕易取勝,而且可解除趙國之危。齊軍便向大量進攻,有埋伏在魏軍返回的要塞,於桂陵伏擊魏軍,魏軍與趙軍一戰,本已疲憊,加上齊軍埋伏,魏軍大敗,基本全軍覆沒,此次大戰,齊軍大展風采。

(二)、馬陵之戰,徐州相王,正式稱王

魏國稱王,韓國不從,韓國求救於齊國,齊國想再次坐山觀虎鬥,盡收漁翁之利,待魏、韓兩軍元氣大傷之時,便再次派田忌、孫臏前往戰場。

先改革,後征戰,齊國如何一步步走向巔峰之位,與秦國並稱二帝?

馬陵之戰,齊國地位上升

孫臏本想再來次“圍魏救趙”,可魏軍早有防範,棄韓攻齊,以龐涓為將,帶十萬大軍攻齊。孫臏是軍事大才,懂得如何運用計策,針對魏軍的強悍,輕敵心理,製造了一場謀略大戰。

孫子度其行,暮當至馬陵。馬陵道狹,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樹白而書之曰:“龐涓死於此樹之下。”於是令齊軍善射者萬弩夾道而伏,期曰:“暮見火舉而俱發。”龐涓果夜至斫木下,見白書,乃鑽火燭之。讀其書未畢,齊軍萬弩俱發,魏軍大亂相失。——《孫臏》

先改革,後征戰,齊國如何一步步走向巔峰之位,與秦國並稱二帝?

魏軍大敗,龐涓自刎

孫臏以“減灶”之策逐步誘敵,每天挖的灶逐步減少,最後減少到不足三萬人,又讓兵卒製造出四處散亂逃跑的假象,讓魏軍認為勝利唾手可得,齊軍必敗。龐涓果然中計,只帶精銳追擊齊軍,直至晚上,龐涓帶兵來到馬陵,馬陵道路狹窄,齊軍在此埋伏,並剝掉樹皮,在樹上寫下“龐涓死於此樹之下”,龐涓好奇,點火查看,還沒讀完,便有萬箭齊發,龐涓中箭,見軍中已亂,魏軍大敗,乃自刎,魏軍大將已逝,加上齊軍出其不意,十萬魏軍全軍覆沒。而此次戰役,讓魏國元氣大傷,從此一蹶不振。

馬陵之戰後,魏國衰弱,齊國強大,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齊威王在徐州會盟,訂立了同盟條約,相互尊稱為王,挑戰了周天子的權威,齊國逐漸走上巔峰。

三、與秦並稱二帝,四處征戰,吞滅宋國達到頂峰

齊閔王改革,收回王室貴族的土地、人口和錢財,將國家之力盡收手裡,擴充國庫、軍庫,任由他調遣;又控制人民的思想,將士人趕出齊國,統一齊國思想,便於推行改革。

先改革,後征戰,齊國如何一步步走向巔峰之位,與秦國並稱二帝?

齊閔王改革,圖強

齊閔王曾任田文為相邦,與韓、魏相聯,打敗楚軍,攻秦之函谷關,大敗燕軍,一時間,拔然而起。不久,便和秦昭王並稱東西帝,又整合軍隊攻打宋國。齊軍大獲全勝,佔領宋國的土地、人民,掠奪宋國的財產。一下子,齊國達到了頂峰。

先改革,後征戰,齊國如何一步步走向巔峰之位,與秦國並稱二帝?

齊國南征,吞滅宋國

齊國先改革,再征戰,齊威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收侵佔之地,任用鄒忌,廣開言路。圍魏救趙、馬陵之戰,拖垮魏國,齊國強大,與魏國徐州稱王;齊攻楚國,西征秦國,打敗宋國,達到齊國頂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