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基農:不等不靠謀發展 致富路上顯身手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岑溪鄉貴陽村楊基農,是一位種植能手,自2014年被評定為建卡貧困戶以來,不甘貧困現狀,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不等不靠不要,積極發展瓜蔞種植,並逐漸擴大規模,實現脫貧增收,成為村裡的致富帶頭人。

楊基農:不等不靠謀發展 致富路上顯身手

楊基農正在瓜蔞地裡除草。攝影 田孟豔

不等不靠主動謀發展

在岑溪鄉貴陽村的瓜蔞基地裡記者見到了楊基農,他正和工人們忙著搭建水泥樁、給瓜蔞苗施肥、除草,忙得不亦樂乎。

據瞭解,瓜蔞是一種藥用價值較高的藥材,又叫“藥瓜”“吊瓜”,是食藥兩用植物。瓜籽可製作食用油,一年栽種,可連續收益7至8年。

近年來,楊基農結合自家傍山而居的地理優勢,種起了瓜蔞,僅去年,楊基農通過售賣瓜蔞子就掙了4萬餘元,獲得了較為可觀的經濟收益。

別看現在楊基農的產業做得風生水起,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可在幾年前,他還是村裡的建卡貧困戶,日子過得緊巴巴的。2016年楊基農的母親摔傷,前前後後治療費花了4萬餘元,欠下一大筆債務,這使得並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欠了錢終究是要還的。”楊基農明白,日子不能得過且過,就一直盤算著要乾點啥。

楊基農:不等不靠謀發展 致富路上顯身手

楊基農正在給瓜蔞打樁。攝影 田孟豔

迎難而上積極發展瓜蔞產業

2017年,楊基農在朋友那裡瞭解到,種植瓜蔞是一個投入低、經濟價值高,而且技術要求也不高。於是,他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在村上承包了10畝地,種起了瓜蔞,開始了自己的種瓜蔞事業。

初次種植瓜蔞,楊基農像呵護自家孩子一樣,起早貪黑精心培育。每天一大早他必到瓜蔞基地報到,查看瓜蔞的長勢情況。為了做好育種工作,他常常向有經驗的種植戶請教。為了提高產量,他抓緊空餘時間上網查資料學習鑽研。

“2018年第一次收成400斤,賺了6000元左右。”楊基農告訴記者,雖然第一年收入不高,但是初見成效也給了他很大的信心,於是2019年又新發展了10畝,通過售賣瓜蔞籽就掙了4萬餘元,取得了較為可觀的經濟收益。

正是憑著這份勤勞好學,楊基農從10畝瓜蔞起步,現在已經發展到了100畝,效益也越來越好。“今年我通過小額貸款,投資了30幾萬,發展了100畝瓜蔞,預計收入5000斤,10萬元左右。往後不需要其他投入,只需要管護和肥料錢,第二年就可以把成本全部拿回來。”談起以後,楊基農充滿了信心。

楊基農的瓜蔞產業給他帶來了可觀的收入,據楊基農介紹,今年政府還會對他發展的瓜蔞產業進行驗收,如果驗收成功,政府還會給他一次性18萬元的扶貧產業發展補助資金。

“楊基農是我們岑溪鄉的致富帶頭人,他不等不靠,通過自身的努力勤勞致富,通過扶貧項目資金給他一定的補助,幫助他產業更好地發展。”岑溪鄉宣傳統戰委員郎平豔告訴記者說道。

楊基農:不等不靠謀發展 致富路上顯身手

楊基農正在裝運有機肥。攝影 田孟豔

靠種瓜蔞穩定脫貧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通過產業的發展,楊基農在2019年成功脫貧。但脫貧致富後的楊基農,沒有沾沾自喜,而是想著帶動村民共同致富。“我們當地土地也荒了很多,我就把它利用起來,通過自己的努力脫貧致富,然後帶動更多的建卡貧困戶脫貧致富。”楊基農告訴記者,自己以每畝每年240元來租賃村民的土地,雖然不多,但也能讓村民手裡多一份收入。

除此以外,基地規模的擴大,從前期的種植、管護到採摘都需要工人,楊基農就主動聘請當地的村民來基地務工,增加他們的收入。楊基農說:“我們基地上一天都有十五六個人幹活,其中有部分務工人員是建卡貧困戶,他們一天的工資在60元到70元左右,補貼家用是沒問題的。”

家住貴陽村姚家灣組的吳家英正是楊基農僱傭的一名工人,由於年紀稍長,患有慢性病,不能外出務工。“我每天收入60元,一個月也有1000多元,這裡又近,只要有空我就來基地來務工。”吳家英告訴記者。

說起下一步的打算,楊基農想通過自己的辛勤努力,繼續開墾家鄉的荒地,擴大產業種植面積,讓村裡人的日子越過越好。

除此之外他對自己的生活也有了新的打算。“以前單身就是覺得自己窮,不能給女方帶來好的生活條件,不想她跟著我一起吃苦。”楊基農說,現在自己的經濟條件慢慢變好,也是時候有個美滿的家庭。

(作者: 楊麗華 田孟豔)

(作者單位: 秀山融媒體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